在遼闊壯美的新疆,“獨庫公路”貫穿莽莽天山,連接南疆北疆,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縱貫天山脊梁的景觀大道”,是一條真正意義的“天路”。
天山腳下,武進援疆也鋪就了一條尼勒克教育的最美“獨庫公路”。
2017年以來,武進第九批援疆工作組始終把教育援疆作為對口支援的重要內容,在幼兒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遠程教育、教師培養、教學管理等方面實現了“全鏈幫扶”。
超1/3援疆資金夯實硬件之基
讓希望“種子”種在優質“土壤”里
8月2日,武進援疆工作開展以來體量最大的“交鑰匙工程”——尼勒克縣武進實驗學校建成交付。今年秋天,這里將迎來首批2000多名學生。
“武進援疆讓尼勒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亮的風景線就是教育,為百年樹人奠定了良好基礎。”尼勒克縣委書記周立新說。
這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總投資1.5億元,其中援疆資金9427萬元。學校規劃用地超128畝,總建筑面積近4萬平方米,辦學規模45個班,創新使用了減隔震技術。學校的建成投用,將有效緩解尼勒克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壓力。
根據計劃,尼勒克縣和武進區將采取合作辦學的模式,引進武進“校長團”和骨干教師,全面負責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整合優質資源,真正將尼勒克縣武進實驗學校打造成立德樹人、勵學篤行、創新創優的“武進教育飛地”。
“尼勒克縣武進實驗學校在伊犁州同類援疆項目中開工最早、進展最快,從立項到開工僅用了不到50天時間。”尼勒克縣委副書記、武進援疆工作組組長薛建忠介紹。據統計,武進第九批援疆已投入資金2.56億元,僅尼勒克縣武進實驗學校建設投入就占37%。
“如此大力度筑牢受援地教育發展的‘硬件’基礎,改善受援地辦學條件,是武進援疆工作的一貫堅持。武進教育援疆,要讓尼勒克希望的‘種子’,種在優質的‘土壤’里,未來結出豐碩的‘果實’。”薛建忠說。
“軟件”升級實現齊頭并進
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
與尼勒克縣武進實驗學校相距不遠,尼勒克武進高級中學“武進班”高考本科達線率已經連續兩年實現100%,成為當地教育的一張閃亮名片。
尼勒克武進高級中學副校長、“武進班”班主任唐山麗回憶,幾年前,縣里考試前100名的考生,幾乎沒有一個留在本地學校。“這兩年,前100名的考生中,超過三分之一都進了我們學校。”越來越多優質生源的涌入,讓她很是欣喜。
一批接一批的武進教育專家、優秀教師來到尼勒克的學校,廣泛實施青藍工程,開設“名師工作室”。尼勒克武進高級中學物理老師古麗馬爾依·居曼,在伊犁州第六屆教科研活動同課異構講課比賽中獲得了雙語組二等獎,“感謝援疆老師惲明,彌補了我在教學上針對性不夠、語言不精練等問題。”
深化“組團式”教育援疆,援疆教師堅持每月“送課下鄉”。三年來,送教團隊與“武進班”教師共執教示范課60余節,受益師生達4000余名。今年7月,平均年齡54歲的“武進校長專家團”,專程赴尼勒克開展為期1個月的駐點調研,開出“良方”。
此外,武進援疆工作組還開展了“同心同向,放飛夢想”援尼雙語教育系列活動,全縣普通話教育提升工程實現了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到職業教育的全覆蓋;開展“同心共筑成長夢”援尼教育助力系列活動,四大類12項具體活動全面提升學校的教學內涵和質量。
“我們希望幫助尼勒克升級教育‘軟件’,實現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教育隊伍。”尼勒克縣副縣長、武進援疆工作組副組長謝群豐說。
補齊“全鏈幫扶”短板
打通教育援疆“最后一公里”
今年4月,當30臺鋼琴從武進運抵尼勒克時,克令鄉克孜勒吐木斯克村幼兒園老師余娟娟情不自禁演奏了一曲《夢中的婚禮》。她撫著嶄新的鋼琴,動情地說:“我在這里工作12年,終于可以給孩子們教鋼琴課了。今后,我要用琴聲放飛孩子們的音樂夢想。”
這批為尼勒克縣30所農村幼兒園捐贈的鋼琴,是常州幼兒師范學校與尼勒克縣教育局開展學前教育合作的內容之一。至此,尼勒克縣農村幼兒園告別了沒有鋼琴課的歷史。
據了解,為延伸“全鏈幫扶”覆蓋范圍,打通教育援疆“最后一公里”,去年底,武進援疆工作組促成尼勒克縣教育局與常幼師學前教育師資合作培養。尼勒克縣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武進援疆教育教研組副組長文翔告訴記者:“9月,首批常幼師畢業生赴尼支教、部分尼勒克幼師赴常跟崗培訓將啟動,這一創新舉措,開創了學前深度委培合作新篇章。”
不僅如此,在職業培訓方面,武進援疆工作組建設人力資源市場,搭建就業信息平臺;舉辦各類培訓班,培訓專業技能人才。在遠程教育方面,累計投入超千萬元資金,完善教育信息化系統,開展“在線課堂”“遠程講座”等活動,三年共開設在線課堂116節、講座50次,5000余名師生獲益。
三年來,武進投入援疆資金近700萬元,對1000余名赴內地就讀大學生每人每年補助6000元;武進援疆干部人才捐款近5萬元建立愛心基金,每月愛心小分隊進村入戶,幫助困難學生實現“微心愿”;武尼兩地的學生夏令營年年開展,為尼勒克學生打開了觸摸世界的嶄新窗口……
如今,越來越多的尼勒克孩子,踏上了武進援疆鋪就的教育最美“獨庫公路”,走出天山,走向未來。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