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開出幸福路
盡管瓊樂高速公路通車已近一年時間了,但五指山毛道鄉毛枝村委會書記黃海光的微信頭像仍是一張瓊樂高速通車時的照片,畫面中一條大路蜿蜒伸向遠方的群山,而黃海光的村子就在高速路旁,“這條高速路對于山里的群眾來說太重要了,大家不知道盼了多少年!”
換個頭像,在當今網絡時代不過是件小事,但對于黃海光這些山區干部群眾來說,卻是面對近年來海南中部地區交通極大改善后,內心喜悅之情的真實流露。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瓊州大地交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近年來,省委、省政府著力改善中部偏遠地區交通環境,瓊樂高速、萬洋高速等一批重點交通項目相繼建成通車或接近完工,讓山區群眾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改善帶來的幸福。
剪影之中部村莊:高速路改變了村民的生活
家豬、烏雞、番鴨、蜜蜂,還有一籠籠胖乎乎的兔鼠,毛枝村脫貧戶黃大興家就像個動物園,剛剛下田回來的老黃坐在院子里,悠閑地喝著茶,“這要感謝山區通了高速路,交通改善了,大家的生活就有盼頭了。”
“早年村里都是泥巴路,一下雨路就稀巴爛,山里雨多,有時連著下一周,村民出村看病都困難。”黃大興回憶說,1998年時村里搞民房改造,他開貨車幫村民拉建材,路難行,車打滑,要靠全村男女老少幫著推車,墊上稻草,好不容易才把車從泥里弄出來。
“毛枝村是個典型的黎族山村,為增加村民收入,2014年村里開始大規模推廣種植黃秋葵,當時周邊村子都不敢種,因為大家以前都種過瓜菜,結果路不好很多瓜菜運不出去,最終爛在地里。”黃海光說,他們當年之所以敢吃螃蟹,就是聽說了要修瓊樂高速的消息,“這給了村民們底氣,我們得提前布局產業,等路修好才動手就晚了。”
事實證明,毛枝村這步棋走對了,瓊樂高速通車后,原來海口市到毛枝村要四五個小時的車程一下子縮短到了2個小時,村民們種的瓜菜再不愁賣,“去年村里人均收入達到8900元,很多村民更主動找村干部商量,征求種什么瓜菜好賺錢。”黃海光說。
黃大興的日子也是過得有滋有味,去年老兩口還去廣西漓江旅游,大大開了眼界,“路通了,好多村民打算買車,我也想買輛面包車帶著老婆去環島游,今年65歲啦,駕照是70歲過期,得抓緊了。”黃大興滿臉期待。
得益于瓊樂高速開通的還有毛枝村的山竹產業,據村里山竹基地負責人葛路軍介紹,該片基地占地350畝,其中210畝山竹已能掛果產出。“山竹的前期投入特別大,要10年才能結果,以前路不好,從基地到五指山市內都要40分鐘,而且山竹運輸中又最怕磕碰擠壓;但瓊樂高速通車后,現在15分鐘就能配送到五指山,電商、微商的銷售渠道也打通了,非常方便。”
“現在基地雇用了當地10個村民摘果,還幫助村里發展林下養雞產業,下一步還準備繼續擴大種植規模。”葛路軍說,五指山地區水土環境好,基地的山竹口感好,盡管價格要比市面上普通山竹貴不少,但不愁銷路,“我們就盼著明年五指山到三亞海棠灣的高速能早日通車,那時就更方便了。”
剪影之海榆中線:耄耋老人們的青春記憶
瓊樂高速通車后,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66歲的退休養路工人李家友發現,從他家門前經過的海榆中線上,車流量減少了很多。
退休前,李家友曾參與管養海榆中線養護長達23年,對這條路感情很深。“車少了也是好事情,大家開車都走高速了嘛,時代在進步!”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遠在北京的一群耄耋老人也在關注著海南中部交通的進步,他們就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參與修筑海榆中線的建設者們。
自古以來,海南中部地區的交通就極為不便,新中國成立之初,海榆中線的修建就提上了日程,這也是海南解放后第一條上等級干線公路。
1952年秋天,海榆中線筑路大會戰開啟,先后有11萬名解放軍指戰員和農民工參與建設。91歲的戚國政老人當年是水利三師的工程參謀,他回憶說,當時筑路的工具就是十字鎬、鐵鍬、扁擔和簸箕等,很多工具都是戰士們就地取材,用山里的竹子一點點編起來的。
而彼時海南五指山地區條件相當艱苦,旱螞蟥和蛇隨處可見。年逾八旬的劉絳雪老人當年是部隊醫院的護士,她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要盯著戰士們服用黃色的抗瘧藥。“很多戰士在工程結束后,皮膚顯現出黃色。”
“海榆中線的東山大橋是我參與設計的首個大型工程項目,當時是以蘇聯標準進行建設的。”93歲老人鞠杰畢業于清華大學,是當時參建隊伍中少有的大學生,他告訴記者,“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大家都覺得能參與海南公路建設是一件很光榮的任務,雖然條件艱苦,但大家斗志都很高。”
1954年底,海榆中線建成通車,共有221名筑路戰士和農民工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也有一些筑路者因路結緣,鞠杰和老伴金平方就是在離開海南前結的婚,至今已攜手走過65年,“海南見證了我們的青春,也見證了我們的愛情。”
“當年的筑路大軍,就是用青春和熱血,為海南交通運輸建設澆鑄了牢固的基石,為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激勵了后來一代代海南交通人。”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林東說。
剪影之萬洋高速:機械化筑路促山區交通飛躍
斗轉星移,如今在我省中部山區的筑路現場,早已沒有了十字鎬、扁擔和簸箕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機械化設備和各種高科技手段。
在中部橫線萬洋高速項目路面3標的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各類攤鋪機、壓路機、裝載機、噴灑車等各種設備來往穿梭,工人們在烈日下揮汗如雨。
瀝青攤鋪工邵慶華皮膚曬得黝黑,他告訴記者,現在的攤鋪工作主要都是用機械,人工是輔助,用鐵鍬對攤鋪過后的細節進行處理。“攤鋪機才是主角啊,我們都是配角。”
萬洋高速路面3標現場負責人劉長翛說,該標段路面施工已接近尾聲,由于部分路段位于黎母山自然保護區附近,按照省交通運輸廳、省交通工程建設局的要求,施工采用的是溫拌瀝青,在降低能耗同時,可減少大量煙霧,有利于保護周邊生態環境。
就在去年9月底,瓊樂高速正式建成通車,中線高速全線貫通;橫穿中部地區的萬洋高速如今也已步入建設尾聲,并將于今年底建成通車,屆時,海南“田”字形公路網主骨架即將構建完成,中部山區各族群眾的出行條件將又一次實現飛躍。
“我以前做夢也不會想到,家鄉瓊中會成為海南‘田’字形高速公路的中心。”李家友頗為自豪地說。
此外,儋州至白沙高速公路、五指山至保亭至海棠灣高速公路也于2017年底同時開建,這意味著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之前,中部的白沙、保亭將結束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海南島將實現“縣縣通高速”。
“要想富,先修路。”林東說,中部地區交通基礎設施改善,對中部地區的發展具有較強的先導作用和拉動作用,優化了投資環境,改善了人民群眾出行條件,推動了沿線城鎮化建設,也有利于促進民族地區社會發展穩定,縮小我省中部山區與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差距。
“未來海南的高速路網還將越織越密。”林東說,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省交通運輸廳積極謀劃我省中長期高速公路網規劃,并著手推進G98環線內部“豐”字形高速公路建設,促“田”字形高速向“豐”字形高速時代邁進,更好地服務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