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非洲暴發的沙漠蝗災及對我國可能產生影響一事,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澤華今天表示,沙漠蝗直接遷飛進入我國內陸地區的可能性極小,但如果境外沙漠蝗得不到控制,夏季進入我國境內的概率將升高。
近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出警告稱,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索馬里境內沙漠蝗蟲數量已達到約3600億只,“非洲之角”的糧食安全面臨嚴重威脅。今年春季,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越冬蝗卵孵化,擴散為害區域可到達緬甸西南部。
張澤華說,沙漠蝗蟲被認為是最具破壞力的遷徙性害蟲之一,每天可以隨風飛行150公里,存活時間為3個月左右。一只雌性蝗蟲可以產大約300顆卵。1平方公里規模的蝗群一天的進食量,相當于3.5萬人一天的進食量。
“我國西藏自治區與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邊境接壤區域為沙漠蝗擴散區,由于環境、氣候、食物的局限,目前來看,其對我國境內農業生產威脅不大。由于青藏高原的阻隔,直接遷飛進入我國內陸地區的可能性極小。”張澤華說。
據張澤華介紹,我國有1000多種蝗蟲分布,可形成災害的蝗蟲有50多種,曾對我國糧食生產和草原區生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目前,我國已經形成成熟的蝗災防控應對機制,建立了國家四級蝗蟲監測預警系統和蝗災綠色可持續防控技術體系。
不過,張澤華同時提醒,5月為沙漠蝗成蟲期,如果印度洋西南季風異常強勁,在700百帕高度翻越橫斷山脈的機會將會大增,遷飛進入我國云南境內的可能性較大。如果境外蝗情得不到控制、災害持續暴發,6月、7月下一代成蟲在西風急流與印度洋西南季風的共同作用下,進入我國境內的概率將升高。
包括張澤華在內的中國農科院植保專家建議:有關部門應協調不同省區,統防統治,對沙漠蝗可能遷入的區域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做好藥劑和施藥設備儲備。同時,建立國際合作機制,分享災情情報,協同防控;研究進入我國的可能遷飛路線、落點區域、發生規律和防控方法。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