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環保產業受到的沖擊陣痛與各方的應對調整,將會成為環保駛入高質量發展區間的一個重要注腳。
后疫情時代,我們身處的環保產業正經歷巨大變化,一系列困惑隨之而來:如何變外部挑戰為內生動力,以開放、共贏勾勒發展藍圖?如何助推企業在不確定之下尋找確定性,獲得持續增長?環保中堅力量如何持續獲得源動力,“小而美”企業如何在競爭加劇的市場格局中實現自己的價值,找到自己的位置?
具備場景感的高品質環保展,或將成為解答上述疑惑的有力佐證。
危中覓新局 以“快”搶占窗口期
一個共識是,疫情之下,承壓前行的環保產業鏈,重構不可避免。
行業大勢定調,微觀層面關心的問題是:如何理解疫情下的沖擊與機遇,政策紅利如何執行和落地?在下半年經濟形勢未明朗的情況下,環保企業需要找到更多的“活下去”底氣。尤其是中小企業仍將面臨多重挑戰,對于規模更小的品牌來說,由于固定成本較高,“錢袋子”危機更加“致命”。
這也給環保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更多玩家的加入,環保企業對技術研發創新、資金流動性要求或將更為嚴苛。真正想在環保領域站住腳,環保企業還是得想明白兩道“必選題”:首先,是需要大力發展還是緊跟趨勢,搞清楚定位;其次,憑實力cue“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核心技術,而不是通過同質化的布局、低價競爭項目飲鴆止渴。
通過疫情能存活下來且活得更好的企業,含金量、抗風險能力、品牌力亦將更具韌性。“核心技術供給是此輪嬗變的關鍵要素,環保企業既要真正做產品研發,也要對市場敏感,要迅速作出響應。”換言之,在巨變的環境里,那些敢于面對危機、快速應對的環保企業,會獲得特殊的發展機遇,駛入發展窗口期。
行業劇變之際 靠什么“活得好”
如其他行業一樣,同樣面臨轉型之惑的環保也正加速變革。在行業走向微利時代的同時,先發優勢如何轉化成企業核心競爭力?
這樣的行情變化,映射的恰是一次行業洗牌。隨著國內疫情好轉,環保產業在進入4月之后逐漸好轉。從投資角度看,無論經濟環境如何變化,環保依舊是資本投資熱土。而在環境治理一步步回暖背后,更多的本土環保企業的掙扎、重啟、洗牌,是多輪政策紅利疊加需求端信心恢復的成果,更是環保行業一場融合各方力量的“抱團取暖”。
震蕩行情不僅使環保行業規模化進程加速,還催生了新的業態:以輕資產方式為核心、著重項目運營管理是當下環保非常具有存在感的引流方式。一個核心點在于,如何在精細化、效益化及品牌吸引力上求得更好的均衡點,是所有環保企業盈利的關鍵。一方面資源向頭部傾斜,強者恒強;另一方面促進產業升級,聚力技術提升與精細化管理。
不過,真正要“活得好”可能還很漫長,即便身處周期上行期間,環保企業仍將面臨考驗。圍繞“提升內核”這個命題,正在環保圈中快馬加鞭地上線。也就是環保企業要重構動力體系——通過掌握環境污染治理為核心形成動力源,進而謀求超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誰能有效推動新范式下率先創新展開,誰就有可能拔得頭籌。
這里是環保企業搭脈市場的“窗口”
對于迫切一展身手的多數環保企業來說,由于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劇,一場旨在show實力、高品質、共享性的行業展會重要性毋庸置疑。而這也是優秀企業提前布局的契機所在。
環保的嬗變、企業的訴求,世環會(即全球范圍內超大規模的世界環保博覽會平臺,旨在將傳統的市政和工業環保與環境綜合治理及智慧環保相融合,打造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商貿交流平臺)看在眼里,落于實處。
對于參展商與采購商而言,疫情之下,世環會這場用業界的話來說“將為需求端提供重新評估風險、重建信任,將為環保企業化危為機,在接下來市場競爭的賽道上‘彎道超車’提供機遇”的環保展,甚至讓他們比以往更加期待。世環會現在要做的,是透過“高大上”的政策紅利,解析出一個個“接地氣”的產業故事,從而促使這些產業機遇轉化成為投資機會。
世環會,還是供需對接的有益嘗試。之所以環保企業如此重視世環會,這與環保產業鏈的采購周期熱潮有關。“環保企業的裝備制造旺季一般是從年中開始的,因為多數客戶需要在年尾來臨前完成補貨,應對新一輪環境治理要求。”而采購商就是在世環會上與環保企業淘新品、開對接會,確定未來在市場上哪些新品將受到青睞。
“世環會將為無論是中堅力量,還是‘小而美’企業把握環保資源重組的機會,抓住產業鏈重構的歷史機遇。”多次參與世環會的環保展商說得很自信。更重要的是,世環會不只是一個展示環保“內核”的平臺,而是展望環保行業技術轉型,通向新未來的窗口。
這里也是用實力打造的環保“風向標”
信心的背后,是實實在在的機遇和不斷刷新的品牌背書。
“提供全產業鏈一站式環保解決方案”的辦展理念為越來越多環保人所熟知。每屆世環會都匯聚來自政、產、學、研、用各界人士。在這個國際化行業平臺上,共同探討中國環保產業面臨的新挑戰、新機遇,為未來發展探索新路徑、新機制、新模式,為實現美麗中國貢獻重要力量。
如今,作為全球范圍內超大規模的世界環保博覽會平臺,這里創新要素集聚,創新活力迸發,呈現出新的業態與形態:集聚環保企業3900家,產業鏈覆蓋了7大主題展會及37個細分展區,吸引超過11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2萬名專業觀眾,堪稱中國環保產業發展“導向標”與展示窗口。不僅如此,深耕產業鏈多年的世環會還進一步將傳統市政、工業環保、環境綜合治理及智慧環保相融合,打造具備行業影響力的商貿交流平臺。
這里還是一場高層次、創新融合的環保展
受疫情影響,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經歷了半年的空檔期,但世環會的籌備工作卻沒有被按下”暫停鍵”。為了與各方共享世環會帶來的環保“走出去”、環境治理投資、技術交流與開放合作新機遇,世環會的籌辦和推介工作持續推進。
截至目前,世環會已獲得上海市環保產業協會、江蘇省環保產業協會、蘇州市環保產業協會、南通市環保產業協會、臺州市環保產業協會、南京節能環保產業協會、昆山市環保產業協會、蘇州高新區、虎丘區環保產業協會、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凈水產業分會、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水和空氣凈化專業委員會、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環境電器專委會等多個單位“力挺”。
既有品質又接地氣,這場年度環保展無疑給展商提供了更多和環保產業鏈交流互動的機會,展商能觸摸到真切、鮮活的市場脈搏,增強對中國環保市場的信心。這也正契合“世環會將為環保企業提供了一個可以發揮的故事‘腳本’”的辦展理念。不僅引來國內外環保圈的廣泛關注,面對即將到來的“十四五”,這場年度環保展有望迎更多企業“硬核”布局。
具體品牌展商云集盛況,從下面兩張圖中可窺見一二:
以全產業鏈一站式環保解決方案的名義,透過這場盛夏時節的環保展,洞悉挑戰與選擇、把脈趨勢。讓我們與世環會一同踏浪逐新,找到那把破題產業變革的鑰匙。
致環保,敬未來!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