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指責中國洋垃圾禁令,擾亂世界垃圾處理體系。美國繼打響貿易戰后,又要求中國取消洋垃圾禁令。西方國家每年將損失千億美元,這真的是中國禁止洋垃圾入境之責嗎?恐怕未必如此。
連日來,中美之間的話題似乎一直沒有停止過。先是美國打響對華貿易戰,緊接著美方代表在世界貿易組織貨物貿易理事會會議上提出,要求中國取消“洋垃圾”禁令。
說起來,我國下發洋垃圾禁令,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進口固體廢棄物存在污染標準不符,挾私夾帶高污染廢品,進口廢物加工違規操作等各類環境問題。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風口下,以保護我國環境為主旨的洋垃圾禁令,大勢所趨。
同濟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表示,美國之所以提出要求,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目前美國沒有完整的廢物處理體系,長久以來都是將廢物轉移到中國。那么,美國在節省了垃圾處置費用的同時,中國用于環境污染治理的生態補償費用該誰來負責呢?
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在記者會上公開回應,“美方對華限制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就是正當的,而中國依法限制洋垃圾進口就是違法的嗎?”。很顯然,美方代表提出的要求,“于情不合,于理不通,于法無據”。
至于不少外媒報道,稱中國洋垃圾禁令,擾亂了全球垃圾處理產業。根據巴塞爾公約,各國有權禁止他國廢物進入本土,也有義務自行消化本國廢棄物。
同時,所謂的“無力消納”、“可回收物大量焚燒和填埋”、“回收系統陷入混亂”、“垃圾站堆積如山”……不正是過于依賴廢物出口,習慣于“污染轉嫁”的最佳證明嗎?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就說,結合發展需求和環境保護,禁止“洋垃圾”是正確的,難道“拿中國當垃圾場他們就滿意了嗎?”仔細算算賬就能發現,中國進口固體廢棄物,一年平均能為西方國家節省上千億美元處理費。
然而,倡導環境保護并非是中國一國之責,真正的生態保護也不應該是以“犧牲別國生態環境”為代價。新任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就應聲稱,限制和禁止固體廢物的進口是中國政府享有的權利,中國也給予了他國充足的準備時間。
從去年7月,到去年年底,再到2019年年底,西方各國最應該關心的,難道不是如何完善內部再生資源循環產業嗎?
廣東廣播電視臺不久前才披露,不少打上“外貿尾單”的服裝商品,看似款式和品牌配得上“物美價廉”四個字。實際上,媒體明察暗訪后才發現,來自國外廢品站甚至是停尸房的衣服會被不良商家利用,俗稱的“靠洋垃圾生財”。
如此這般,洋垃圾牽扯出的是一條地下黑色鏈條,斬斷源頭的洋垃圾禁令無異于一場及時雨。2018年3月26日,李干杰主持生態環境部第一次部常務會議時強調,要堅定不移,落實好洋垃圾禁令各項任務。
而且,會議已經原則通過《關于全面落實〈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2018-2020年行動方案》和《進口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環境違法問題專項督查行動方案(2018年)》。
新時期,新氣象。洋垃圾問題關乎民生健康,也關乎生態健康,嚴厲打擊洋垃圾走私以及非法加工證明,我國清除“頑疾”的決心堅定。這是在倒逼國內再生資源產業迅速成長,也是在為全球完善垃圾處理體系敲響警鐘。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