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對標生態環境保護領域“1+6”改革方案,聚焦環境保護責任落實不到位,環保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環境污染治理能力弱、水平低等突出問題,著力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推進環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嚴密環境法治。我市人大常委會先后審議通過了大氣、水污染防治條例和秸稈露天禁燒決定,頒布實施14項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涵蓋大氣、水等環境要素,排放要求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建立環保與公檢法等部門的執法聯動機制,每月向社會公開10件典型環境違法案例,制定實施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辦法。
高效經濟激勵。連續三年,我市研究提高排污費征收標準,涉及10余項污染物,倒逼企業主動治污減污。建立引灤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開展聯合監測、聯合執法。制定實施《關于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指導意見》,鼓勵和推動涉及重金屬污染物產生、排放以及高環境風險企業參加環境污染責任保險。
科技精準治理。我市實現271個鄉鎮街、工業園和重點區域的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重點大氣、水污染源在線監測,建筑工地和各類堆場安裝揚塵自動監測和視頻監控設施“三個全覆蓋”。10個涉農區安裝“互聯網+高架視頻監控”系統585套,日夜盯守嚴防秸稈焚燒等污染行為。
強化責任落實。出臺《天津市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試行)》,明確領導責任、屬地責任、監管責任和企業事業單位主體責任。建立日常監察和定期督察相結合的環保監察制度,嚴格實行環境污染案件“一案雙查”。實施污染防治網格化管理,全市劃定7992個網格,配備873名專職網格監督員。建立大氣、水環境質量月排名通報制度,并以各區排名為基準實施獎懲。落實排污許可制改革,全面完成火電、造紙、鋼鐵、水泥、石化、電鍍等行業222家企業排污許可證核發。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