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和臺灣大學主辦的第二十二屆海峽兩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海峽兩岸和美華水利協會的近200名代表出席會議。
水利部總規劃師汪安南在致辭中指出,水利與民生息息相關,直接關系兩岸民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千家萬戶的安居樂業,是兩岸民眾普遍關心的重要問題。在治水的各個環節中,把節約用水放在開發、利用、治理、配置、保護等環節的優先位置。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入研究制訂合理、科學的水價,統籌開發和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和其它非常規水資源。優化水資源高效合理配置,加強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控制流域開發強度,合理確定河湖基本生態需水要求,強化整體保護,系統治理,提升河湖、濕地等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
汪安南指出,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是一部興水利、治水患、除水害的歷史,兩岸的水利事業更是同根同源,一脈相承。海峽兩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討會自1995年發起以來,一直保持著高頻互動,研討會交流規模日益擴大,交流內容愈加深入,達成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水利科技協作,取得了許多實質性的成果。在大家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下,海峽兩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討會已成為業界學者思想碰撞的年度盛會,交流分享的重要平臺。
汪安南指出,大陸和臺灣在水利建設和科技方面各有特色,各具優勢,互補性強,具有巨大的合作潛力和廣闊的合作空間。相信在兩岸廣大水利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學術合作交流之船必將破浪前行,分享新成果、新技術和新經驗,彼此促進,互通有無,共同提高,帶動海峽兩岸水利事業繁榮發展,為造福海峽兩岸人民做出新的貢獻。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楊曉東在致辭中指出,海峽兩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討會作為兩岸交流中最活躍、最持久的水利科技交流平臺,從1995年第一屆研討會起,就受到兩岸水利界的廣泛關注。據統計,參加過研討會的代表已超過3000人次,交流論文2000余篇,工程技術參觀80余處。通過兩岸水利界同仁精誠協作,研討會已成為彼此相互借鑒的科技之橋、相互促進的發展之橋、相互啟迪的友誼之橋。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