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實施10年,麥當勞、星巴克將不提供塑料吸管 但有市民認為,不用吸管并不是真正的解決方式
保護環境是否該從材料著手 而不是省去了必要的工具
街邊冷飲店,大多都還在使用塑料杯和塑料吸管。
星巴克宣布,2020前將不再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目前,星巴克冷飲使用的吸管,消費者可在前臺自取。
近日,因為一根小小的吸管,麥當勞、星巴克攜手上了微博熱搜,引來近百萬網友討論。從11月1日開始,麥當勞中國將在北京10家餐廳試點兩種減少吸管的方案:三家餐廳采用全新的“免吸管杯蓋”;剩余7家餐廳不主動提供吸管。
而星巴克則早在7月就宣布,將于2020年前,在全球28000家門店,用無需吸管的“吸口杯蓋”和環保材料制作的吸管取代一次性的塑料吸管。
今年是限塑令實施的第10個年頭,兩家公司對相關法規的支持力度引來不少網友的點贊。而據重慶晨報記者調查,目前重慶的部分外賣餐飲業已有相關的限塑意識,但不少小型餐飲門店則意識淡薄。
麥當勞、星巴克
重慶門店均不主動提供吸管
根據麥當勞中國官方消息,11月1日起,麥當勞北京10家餐廳率先試點兩種減少吸管的方案。其中3家餐廳提供一種全新的“免吸管杯蓋”,吸口上有小“機關”,按下就能喝;7家餐廳將收起吸管盒,不主動提供吸管,建議大家打開杯蓋直接飲用。
昨日中午,重慶晨報記者來到南坪步行街一家麥當勞店。此時正是用餐高峰期,不少購買飲品的消費者會自取吸管,店員并不主動提供吸管。僅有購買奶茶類飲品,店員才會配備粗吸管。
記者現場觀察,可樂之類的飲品都是用紙杯子盛放,一些熱飲則是用可開口的小杯子盛放,可不要吸管直接飲用。
該店工作人員表示,減少吸管目前只在北京部分門店試點,該店暫時未收到總部相關要求的通知,“盡管重慶還沒執行,店內已不主動提供吸管。”
該工作人員還表示,店里對塑料制品一直有控制意識,包括外賣塑料袋在內,不會隨意發放。
昨日下午3時,渝北區汽博中心附近星巴克,這里的情況和麥當勞類似,顧客在拿到飲品后,可在自取區取吸管。自取區提供的吸管都是統一的綠色吸管,沒有見到環保材質的吸管。店員介紹,目前暫時沒有提供環保類吸管。
街邊飲品門面店
吸管塑料袋仍在無限制提供
隨后,記者走訪主城區內一些飲品門面店發現,不少店里已開始用紙杯子代替原來的塑料杯子,熱飲產品也采用了可開口的杯蓋設計,以此來代替塑料吸管。
昨日下午4點,渝北區嘉州路附近一家24小時快捷超市內,一名消費者購買一杯熱豆漿,豆漿用紙杯子盛放,杯蓋采用可開口式設計,打開封口即可飲用。
該店老板介紹,店里的熱飲飲品都是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包裝,一方面是因為熱飲本身不適合用吸管飲用,防止出現燙傷嘴的情況,另一方面則是響應限塑號召。
“大部分消費者都是理解的,大家也很喜歡這種包裝方式。”這位店老板說,推行環保型吸管很有必要,飲用飲料時,大家普遍還是習慣使用吸管,最好的限塑方式還是推廣環保材料吸管。
不過,在不少街邊飲品店中,很多商家還在繼續使用塑料杯子盛放飲品,塑料袋、塑料吸管配成一套,并未限制提供塑料制品。
昨日下午5點,在南岸區南坪四小區附近,一家奶茶店前排起了長隊,每份飲品都用塑料杯子盛放,全部配備塑料吸管,店員不問消費者是否需要,就直接配備塑料袋。
而在一些網吧、KTV商家中,不限塑的情況更加明顯,在配送飲品(茶類熱飲除外)時,大部分都會配備一根吸管。
外賣飲品商家
環保限塑意識正在增強
最近兩年,隨著外賣服務的火爆,外賣成了塑料袋的“消耗大戶”,往往一份外賣,需要用3個以上的塑料袋包裝。
此前,本報曾調查發現,不少外賣包裝仍舊使用塑料口袋,雖然不少商家表示,這些外賣要收取包裝盒的費用。但據了解,一般包裝費用都是根據包裝盒來收費,套在包裝盒外的塑料口袋則是免費的。
不過,近日記者發現,越來越多的外賣商家開始使用紙制包裝袋,特別是外賣飲品,不少商家都開始使用紙杯子,并用可開口杯蓋的設計來代替吸管。
“外賣行業本身既要減少成本,又要在包裝上給人正規、衛生、專業的效果。”一位外賣餐飲店老板表示,環保類包裝不僅能提升大家的好感度,也讓消費者體會到了商家的專業性,越來越多的外賣商家開始采用這種包裝方式。
農貿市場、集市
市民買菜大塑料袋套小塑料袋
限塑令實施10年,不少商家多少都會對塑料制品進行控制,但有些地方卻始終是“重災區”。
昨日傍晚6點,渝北區鴛鴦附近某個農貿市場內,不少市民雙手提了10多個塑料袋,有不少還是大袋子套小袋子。
記者現場看到,市民每購買一樣東西,商家就會提供一個小塑料袋。如果在一個攤位上購買多種商品,商家還會免費提供一個大塑料袋。
張婆婆剛買了一斤菜豆,老板馬上用一個大口袋裝好,發現張婆婆手里還有幾個裝著菜的袋子,再附贈一個更大的口袋。各個攤販所用的塑料袋,基本都是被限制的超薄塑料袋。
為何對塑料袋不收費?是否知道限塑令?面對這些問題,攤主全部表示不清楚。
隨后,記者來到位于人和一處集市,這里的情況和農貿市場相同,來往購物者人手都提著10多個袋子。
一位在集市賣貨多年的攤主表示,之前確實聽說過限塑令,也曾經有一段時間對塑料袋收費,但不久就恢復了,此后再也沒收過費。
市民說法》
真正該實施的是普及環保材料
對于麥當勞、星巴克的做法,不少市民都覺得這是大企業該有的態度。“不論這個做法能否落實,都值得所有的企業學習。”洪先生認為,生活垃圾導致的白色污染在對整個生態造成破壞,每個人都應該有危機感,并參與到保護環境中來,大公司大企業更是責無旁貸。
不過,也有部分市民認為不用吸管不是真正的解決方式。“用吸管,不僅僅是為了衛生,也是為了方便。要保護環境,還是應該從材料方面著手,而不是省去了必要的工具。”王先生稱,真正應該實施的是如何普及環保材料、降低環保材料的費用。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