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廢加工小作坊被群眾舉報后,江蘇江陰環保快速出擊,揪出一樁危險廢物污染環境案。據悉,案件將移送江陰市公安局偵辦。
10月15日16時許,江陰市環保局臨港分局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人在江陰市申港街道海渡路西側、阿仙建材北側空地上傾倒化工垃圾。接報后,江陰市環保局臨港分局執法人員立即會同臨港經濟開發區新能源產業園有關人士趕往現場調查處理。
調查發現,作坊負責人金某等5人正在海渡路西側、阿仙建材北側空地上進行固廢加工。加工場地未采取防滲、防漏措施,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酸性廢液排放至作業場所東北側土地上。作業場所地面及東北側土地均無防滲措施,作業場所及附近的土壤顏色較深,有廢液滲漏到周邊土壤的痕跡,現場可聞到刺鼻的酸味。經查,金某的固廢加工項目未進行環評、未經環保部門審批,需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經驗收,擅自投入生產。
據金某交代,含銅廢液來自興化市一家電子元件企業的蝕刻液沉淀物。主要生產工藝為:含銅廢液→加鐵反應置換出銅→銅進入污泥中→將污泥挖出→裝袋→成品出售。
根據江陰市環境監測站提供的數據,金某的固廢加工點排放的廢液pH<1,總鉻濃度超過國家規定排放標準的3倍,總銅、總鋅、總錳濃度均超過國家規定排放標準的10倍,場地上存放有廢液、污泥近4噸,其中廢液pH小于1,污泥總銅浸出濃度大于100mg/L。
對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16版)等規定,金某固廢加工點處置的污泥、廢液及廢包裝桶等均為危險廢物。金某非法處置危廢,隨意排放含重金屬的強酸廢水,嚴重污染環境。目前,該案將移送江陰市公安局偵辦。
江陰市環保局有關人士表示,每一位企業生產經營者都有義務保護人類共同生存的基礎不受損害。在中央強勢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今天,任何鉆法律空子、打擦邊球、企圖蒙混過關的損害生態環境資源的行為都是徒勞的、且要付出代價的。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