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筆者在倫敦科學博物館里看到一輛甲殼蟲式小轎車,旁邊擺放著金屬、橡膠粒、玻璃等材料。一開始摸不著頭腦,聽了介紹才恍然大悟——這些材料都來自一輛廢舊汽車。原來,汽車報廢后并不是一坨無用的“鐵疙瘩”,而是一座小小的“礦山”。
與汽車類似,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物質需求的不斷增長,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日益加快。國際電信聯盟等機構發布的《2017年全球電子垃圾監測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共產生了4470萬噸電子垃圾,這些電子廢棄物的零部件中含有金、鉑等各種貴金屬以及釹、鉭等稀有元素,回收價值高達數千億元人民幣。只要處理得當,電子垃圾就能變成一座座“金山銀山”,“城市采礦”這一課題也應運而生。
單單將有價值的金屬分離出來并非難事。目前,大多數電子廢棄物都可通過工業冶煉來完成回收利用。例如,廢舊筆記本電腦的電路板被壓碎后集中送到冶煉廠,可提取其中的金、銀和銅。但這并非最優的處理方法。傳統的工業冶煉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對原材料的拆解過程也會釋放有毒物質,對人體和環境造成損害。
科學家們正在探尋更加高效環保的“城市采礦”技術。例如,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者開發了一種新型化合物,可快速將手機中的黃金與其他元素分離;愛爾蘭一所大學則致力于提高“城市采礦”的效率,目標是將電子廢棄物的金屬回收率從70%—80%提高到95%。此外,對稀有元素的高效回收還能大大提高電子產品的回收利潤,例如日本一家公司發明了回收釹和銻的方法,前者是制造工業電池的重要元素,后者可用來生產半導體硅片。
目前,全球廢棄電子產品的回收率仍然較低!2017年全球電子垃圾監測報告》指出,電子垃圾中只有20%被回收,4%左右被直接扔入垃圾填埋場,其余76%則被不完全處理。如何更加便利地回收電子產品,處理淘汰產品,成了一個日趨嚴峻的挑戰。一些國家要求生產者對電子產品的回收負責;戴爾、惠普等跨國企業已建立了回收制度。
建立有效的回收渠道也至關重要。德國是電子產品回收比例較高的國家之一,回收率超過45%,主要通過市政部門開設的大型回收站、環保公司提供的回收點和銷售電子產品的商店來回收電子垃圾。這種政府、企業、民眾聯動的回收方式值得借鑒。
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隨著需求的增長和儲量的下降,金屬元素特別是稀有金屬的價格會越來越高。將淘汰的電子產品變廢為寶,可塑成富有前景的產業。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