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惡臭、異味污染已成為困擾老百姓生活的突出環境問題。根據生態環境部最新通報的11月全國“12369”環保舉報辦理情況顯示,惡臭、異味污染舉報是首位中的首位。
生態環境部指出,11月,大氣污染舉報居首,占所有污染舉報55.7%。而大氣污染舉報中,反映惡臭、異味污染的舉報最多,占涉氣舉報46.1%。
事實上,近一兩年多以來,群眾對于惡臭、異味污染的舉報持續保持高位。加強惡臭監管、完善監管法律法規的呼聲持續不斷。
原環保部總工程師楊朝飛、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以及生態環境部環境標準所所長武雪芳等建議完善惡臭治理與監管的法律法規體系,構建標準化的監測技術方法,提高監測水平。
楊朝飛指出,目前我國環境污染治理取得積極進展,但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惡臭異味擾民問題近些年來越發突出。
他引用全國環保舉報管理平臺的統計數據說,2017年全國惡臭投訴占所有環境問題投訴的17.5%,2018年1至9月惡臭投訴占所有環境問題投訴的比例為22.6%,僅次于噪聲居第二位。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浙江、江蘇等經濟發達、人口密度大的地區,對惡臭的投訴已占環境投訴的30%左右。在某些石化、化工產業集中的地區,甚至90%的環境投訴都來自惡臭問題。
據楊朝飛介紹,自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啟動以來,全國各地惡臭、異味擾民案件屢見不鮮,一些地方政府、企業因此被追責,惡臭異味擾民問題已成為環保督察的重點內容之一。他認為,造成惡臭污染原因很多,有城市規劃問題,有產業政策問題,有企業環保意識問題,也有環境監管方面的問題。楊朝飛說,應從完善法規標準體系、增強企業環保意識、提高控制水平、提升監管能力和加強科技支撐等方面治理惡臭污染問題。
對于惡臭形成的原因,侯立安認為,城市規劃布局不合理加大工業惡臭污染對居民侵擾問題,同時,個別惡臭氣體排放企業法律意識淡薄,法律法規與評價體系有待健全,技術創新與應用推廣不夠以及缺乏健全的投訴機制和宏觀政策指引等都是目前惡臭污染防治存在的突出問題。
實際上,惡臭污染問題不僅存在于大氣中,黑臭水體的惡臭污染問題同樣不能小覷。
“應該梳理科學的治理觀念,合力規劃布局,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并構建標準化的監測技術方法,提高監測水平。”侯立安建議,建立和完善激勵政策和機制,在治理過程中,將海綿城市建設、黑臭水體建設好的經驗,用BOT模式、PPP模式應用到惡臭污染治理方面,集合國家投資、地方政府投資和企業投資,發揮社會各界力量。
據武雪芳介紹,從1973年頒發《三廢排放試行標準》至今45年間,國家有關環保標準已經達到了1900項。1993年國家頒布現行《惡臭污染排放標準》以來,上海等地還制定了關于惡臭污染的地方標準。
他說,我國現行的大氣質量標準體系包括了環境質量標準和排放標準,排放標準分為固定源和移動源。移動源又分為行業性標準、通用型標準和綜合型標準等。“惡臭排放標準屬于通用型標準,又有一部分應歸屬在質量標準里。”武雪芳認為,控制惡臭污染,應該做到質量標準引領,排放標準跟進。通過兩項標準的制定以及控制技術和監測配套,整個惡臭污染防治工作才能發揮效能。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