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一過,春天的氣息愈發濃郁了。北京市教科院附屬石景山實驗學校七年級的同學們,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迎來新學期的第一天——79名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魯家山垃圾焚燒發電廠,參觀垃圾資源化處理的全過程。
“車子開進廠區的時候,我還在納悶兒,這大概是高科技園區吧,完全沒有想到竟然是一個焚燒垃圾的地方。這里沒有彌漫在空中的臭氣,也沒有隨風飛舞的彩色塑料袋。”七年級一班的趙皓琪一下車就興奮不已,在她的腦海中,對垃圾焚燒廠的印象是“臟和臭”。
令她沒有想到的是魯家山垃圾焚燒廠的廠房及各操作間,幾乎都聞不到臭味,更看不到任何的蒼蠅飛蟲。原來,垃圾進入垃圾池后產生的臭氣,在設計負壓的作用下,臭味不會在空氣中散發,而是被壓進垃圾池內部,再經過一系列的技術手段,被抽入爐內作為助燃風,確保臭氣不會外逸。
“清運車運來的垃圾是直接送到車間燃燒嗎?”同學們好奇地問。“我們這里有兩座垃圾池,從外面運進來的垃圾先在池子里發酵5~7天,這樣能夠提高垃圾的熱值,充分發酵后才能被送入焚燒爐。”跟隨著現場工作人員魏明雙的講解,同學們一路來到控制室。
透過大而厚的玻璃窗,技術員一邊監控著電子屏幕,一邊熟練地操控著橋式重機,紅色的液壓抓斗一把就能抓起10噸左右的垃圾,將其送入垃圾落料槽,再送進爐膛。垃圾燃燒后,產生少量的爐渣被排出。燃燒產生的蒸汽則經過冷卻后變成水,再回收循環利用。
“垃圾焚燒產生的煙氣會不會對周圍的空氣造成污染呢?”七年級的學生對環境的關切絲毫不低于成年人。魏明雙耐心地向同學們解釋道,“垃圾焚燒產生的煙氣是我們一直都特別關注的問題,魯家山垃圾焚燒廠產生的煙氣經過余熱鍋爐后,分別要經過脫酸塔、布袋除塵器、脫硝塔,凈化達標以后,通過100米高的煙囪排入大氣。二噁英的排放也遠遠嚴于北京市的地方排放標準。”
同學們聽后紛紛點頭。想不到,在校園里就能望見的山腳下,居然有這么一座先進的垃圾焚燒廠,更沒有想到自己日常產生的垃圾在這里實現了“華麗轉身”。
此次將環保課堂搬到垃圾焚燒廠,是北京市生態環境教育工作一次創新嘗試,由生態環境部門牽線,實現學校與環保設施開放單位手拉手、面對面,拓展設施向校園開放、向學生開放、點對點開放的新模式。
相距不足30公里的北京市教科院附屬石景山實驗學校就這樣和魯家山垃圾焚燒發電廠建立了緊密的聯結。
一個是位于石景山的“年輕”學校,自成立之初,就一直努力探索可持續發展教育特色課程,注重與社區的交流溝通,讓更多家庭、社區參與到可持續發展教育活動實踐中。
另一個是世界單體一次投運規模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理每天從北京石景山、門頭溝等地區經分類收集和分選預處理后的生活垃圾和原生垃圾共計3000噸,占北京日產出全部垃圾的1/8。
目前,北京市共有18家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現已接待社會各界人士參觀1000余批次、共計3萬余人。到2020年,預計開放單位將達到50家左右,將有更多公眾走進環保設施單位,去體會感受環保實踐,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更多的綠色行動。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