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認為,未來中部機場將呈“三足鼎立”局面,但鄭州機場執中部機場之“牛耳”的潛力更大。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究竟誰執中部機場之“牛耳”?這是一個關注度越來越高,同時也越來越難以回答的問題。
今日,河南省機場集團發布數據,截至今年7月31日,鄭州機場累計完成客運量1353.5萬人次,同比增長19%,客運量首次在中部機場中名列第一;完成貨郵量24.8萬噸,同比增長8.5%,貨郵量在中部機場中更是遙遙領先。這意味著,今年1月-7月,鄭州機場客、貨運量在中部機場中實現“雙第一”。
結合長沙、武漢機場不久前發布的數據,今年1月-7月,三大機場客運量分別為1353.5萬、1351.72萬、1339.27萬人次,鄭州以不到2萬人次優勢,超過長沙,成為中部第一。而1月-5月份的客運量排名中,鄭州還位于武漢、長沙之后。這樣的競爭用“白熱化”、“貼身肉搏”來形容,恰如其分。
排名
超越武漢、長沙,鄭州機場客、貨運量在中部機場中首次實現“雙第一”
一般來說,一個機場的運力包括貨運、客運兩方面。
貨運方面,鄭州機場的優勢顯而易見。2012年,鄭州機場超越武漢機場,首次坐上中部第一的“交椅”。隨后,2013年,全國首個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花落”鄭州;2016年,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正式獲批,受益于此,鄭州機場貨運發展得以在中部機場中遙遙領先。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張占倉曾表示,鄭州—盧森堡貨運航線常態化開行是近年來鄭州與歐洲國家間經貿往來日益頻繁的一個縮影。因為其影響較大,在歐洲航空貨運市場上“鄭州價格”也日益成為中歐間國際航空貨運價格的“風向標”。
客運方面,近年來,鄭州機場與另外兩家機場的差距在逐步縮小,并在今年7月成功“逆襲”。2010年—2014年,長沙機場客運量連續5年位居中部第一,2015年,這樣的排名被武漢機場打破。公開數據顯示,近3年來,中部三家機場客運量齊頭并進,同時也在互相趕超。2014年,長沙、武漢、鄭州三大機場的客運量分別為1802.1萬人次、1727.7萬人次和1580.5萬人次;2015年,武漢、長沙、鄭州三大機場客運量分別為1894萬、1872萬和1730萬人次。
2016年對于三家機場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一年。當年12月,在短短11天內,長沙、武漢、鄭州三大機場客運量先后突破2000萬人次大關。2016年全年,長沙、武漢、鄭州三大機場客運量分別為2129.67萬、2077.2萬和2076.3萬人次。
需要注意的是,鄭州機場客運量增速十分“亮眼”。2017年1月-5月,鄭州機場客運量同比增速達到20.1%,與此同時,長沙、武漢兩家機場客運量同比增速分別保持在13.3%、11.7%。在總量接近的基礎上,這樣的增速預示著,接下來,三大機場排名可能要“重新洗牌”。果不其然,根據鄭州、長沙、武漢機場近期公布的數據,2017年1月-7月,三大機場客運量分別為1353.5萬、1351.72萬、1339.27萬人次,鄭州機場客運量首次居中部機場首位,加之本來就有的貨運量優勢,意味著,鄭州機場取得中部機場客、貨運量“雙料”冠軍。
部署
到2020年,鄭州機場有望開啟“三跑道”時代
機場的運力和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密切相關。
上文中提到,2016年對于三家機場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一年,在基礎設施方面同樣如此。2016年1月份,鄭州機場第二跑道啟用,從此鄭州機場邁入“雙跑道時代”。去年8月份,今年3月,武漢、長沙機場也各自開啟“雙跑道時代”。武漢機場方面曾表示,第二跑道工程是按滿足2020年客運量3500萬人次、貨運量44萬噸的目標設計;長沙機場方面隨后表示,第二跑道工程是按滿足2020年年客運量3100萬人次、年貨運量32萬噸的目標設計。
據河南省機場集團工作人員介紹,今年以來,河南省機場集團在鞏固提升貨運樞紐競爭優勢的同時,客運發展也實現新突破。今年以來,鄭州機場新增過夜運力8架,駐場運力總數達42架。持續完善國際航線網絡,開通鄭州至莫斯科、埃及等國際客運包機航線;新開鄭州至芽莊、曼谷等亞洲區域定期客運航線;進一步提升了鄭州機場國際客運航線的通達性和輻射力。
今年6月底,在河南省現代物流業開放合作洽談會上,河南省機場集團總經理李衛東曾透露:
未來,鄭州機場將不斷深化拓展橫跨歐美亞三大經濟區、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樞紐航線網絡,進一步增強航線網絡的通達性和便利性,力爭到2020年,鄭州機場開通全貨機航線40條以上,形成功能完善、相互支撐的歐美亞全覆蓋的樞紐航線網絡。強化貨運樞紐功能,提升“空中絲綢之路”保障能力。
不斷提升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實施真正意義上的“7×24小時”。
大力推進國際物流多式聯運數據交易服務平臺建設,不斷完善絲路經濟國際物流生態圈并發揮集聚效應,真正實現“一單到底、物流全球”的目標。
鄭州機場還將加長航空產業鏈條,增強“空中絲綢之路”經濟效能。
實施“全球合作,合作全球”航空產業發展戰略,引進大型物流集成商。
完善樞紐設施設備,增強“空中絲綢之路”保障支撐。作為“空中絲綢之路”的主力先鋒,河南機場集團今年將啟動三期工程,分批分期實施北貨運區工程、三跑道、空鐵聯運航空物流項目等基礎工程,爭取“十三五”期間完工。
觀點
鄭州機場在中部機場中潛力更大
機場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它的發展和區域空運資源數量、周邊機場的運力等密切相關,同時,也需要與其它交通方式的快速接駁。鄭州機場、武漢機場、長沙機場,究竟誰執中部機場之“牛耳”?需要綜合這幾方面因素來看。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宋向清認為,中部三家機場都極具發展潛力。隨著中部機場國內、國際航線不斷豐富,機場客、貨運吞吐量不斷提高,加之機場管理運營更加成熟,不論是客運還是貨運,未來中國航空運輸業的“執牛耳者”一定是中部。他進一步解釋說,東部和南部雖然經濟發達,但海運分流了一部分空運資源,且越來越多的國際航班不再通過東部,如上海機場,或南部,如廣州機場進行轉運,而是選擇直達市場腹地的中部機場,因此,中部機場將迎來高速發展的歷史機遇。
中部機場誰執“牛耳”,這要靠數據說話。宋向清說,從近幾年的情況看,鄭州機場客運量很難排名第一,但增速一直領先兄弟城市,說明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以及多個國家和省市戰略疊加正在形成后發優勢,呈現后來居上的發展態勢。今年1月-7月份,武漢,長沙和鄭州三大機場客、貨運量數據表明,鄭州機場已經實現了客、貨運量的“雙第一”,不僅超過武漢、長沙機場,而且超過多個國內主要機場,正在由追趕者變為領航者,鄭州機場的嬗變使鄭州經濟和社會發展速度和高度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必將載入中原航運史。
未來,誰是中部航空運輸業之王?宋向清認為主要看三點,機場輻射區域客、貨運存量;外部給本地機場帶來的客、貨運增量;本地機場現有及不斷提高的客、貨運容量。
從機場輻射區域客、貨運存量看,鄭州機場輻射區域的人口和經濟總量均高于武漢和長沙,具有更大的支撐力。
從外部可能帶來的客、貨運增量看,鄭州和武漢作為國家中心城市,戰略和政策疊加更多,資源流動更高,增長潛力更被看好,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是國家唯一一個國家級“實驗區”,政策含金量更高,將吸引更多優質資本,品牌和項目進駐,潛力更大。
從機場客、貨運容量看,目前鄭州、武漢、長沙相差不大,但鄭州機場規劃和設計著眼于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未來體量和容量將足以承載迅速增長的客、貨運增量。
宋向清預測,未來中部機場將呈“三足鼎立”局面,但鄭州機場執中部機場之“牛耳”的潛力更大。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