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通用航空發展有限公司于7月22日在長沙掛牌成立,全面統籌湖南通用航空業發展。日前,中國民用機場協會公務航空服務分會發起并攜行業專家,邀請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用航空分會及今日民航雜志社,組團共赴湖南省機場集團公司調研考察,為企業建言獻策,助力行業發展。
湖南省通用航空發展有限公司掛牌成立
湖南地處我國中部地位,是聯接長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區和華北地區的樞紐,便于建設輻射華中、華南地區的通航服務樞紐;湖南西部及毗鄰的貴州、廣西等地區多崇山峻嶺,有發展通用航空的客觀需求。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目前湖南省內共有9座已頒證的通用機場,數量位列全國第九。截至2019年底,湖南省共有注冊通用航空公司18家,通航飛機63架,全年累計飛行達7847小時,通航任務涵蓋搶險救災、飛行訓練、航空旅游體驗、電力巡線、醫療急救、跳傘、無人機等。
湖南省通用航空發展有限公司運控中心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通用航空前景無限。”湖南機場管理集團副總經理黃永芳表示,“湖南通航正處于新的發展階段,我省高度重視通航產業發展。圍繞產業發展、機場建設,現已出臺《湖南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促進湖南通用航空業發展實施意見》《湖南省通用機場布局規劃(2016-2030年)》等專項規劃和政策,全省‘十三五’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綜合交通發展規劃也將通用航空作為重點發展內容,通航發展的頂層設計已基本完善。”
湖南省發展通航的意愿十分強烈。湖南監管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蘇曦認為,湖南省GDP排名位居全國前十,經濟基礎雄厚,這為通航的發展奠定了殷實的基礎;作為全國知名的娛樂之都,湖南人民思想包容性強,其敢為人先的精神,更為通航發展提供了人文支持。
作為通用航空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最重要的基礎設施,通用機場建設是通航能否“飛起來”“落下去”的重要基礎。而湖南的通用機場建設,從“落于人后”到“位列前茅”,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開慧通用機場
湖南省通航發展公司黨委書記何雄平表示,“經過多年發展,湖南省通用航空業已具備一定基礎。2017年湖南通用機場數量仍為零,2019年注冊頒證通用機場新增一個,即株洲蘆淞機場;但到了今年6月底,注冊頒證通用機場數量已達到9個,分別為長沙開慧機場、寧鄉巷子口機場、邵陽曬谷灘機場、桂陽正和機場、桂陽仁義機場、平江安定機場、安化云臺山機場和張家界三官寺機場,排名躍居全國第九位。預計到2025年,湖南省將陸續建成57座通用機場。”
調研組參觀湖南省通用航空發展有限公司展廳
湖南在航空裝備研發制造和飛行服務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湖南省發改委基礎產業處副處長葛曉峰表示,湖南是航空裝備研發制造大省,具有“航空動力研制、通用飛機制造、航空零部件制造、通用航空運營、配套衍生產品生產”的完整產業鏈,位于株洲的中國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是全國唯一的中小飛機發動機研究單位。此外,在飛行服務方面,作為中國跳傘運動國家訓練基地,衡陽通航是湖南省第一家經民航局審批的國有通用航空公司,現有訓練機型和數量、通航體育人才隊伍和設備配置在中南地區位居第一。
開慧通用機場
但同時,湖南省通航發展仍面臨不少挑戰。黃永芳認為,目前湖南省內民眾對通航的認知度普遍不高,相關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要想發展壯大湖南省通航產業的發展,仍需加強政策引導,準確把握通航發展方向,需要出臺更多具體的、操作性強的政策措施,加大通航產業發展。
從質量上看,湖南省還沒有形成較大的通航產業發展規模,缺乏統籌規劃和統一管理。湖南空管分局副局長王啟友表示,“從空管的角度看,湖南通用機場布局還需優化,前期部分通用機場的選址還存在不合理的現象;另外,通用機場發展規劃方面仍有偏差,建議先連接現有的運輸機場,并非所有的通用機場都需要建設1800米的跑道;第三,通航網絡構建歸根結底是空域問題,在管制空域內是可以保障通航飛行的,空域改革也勢在必行,這是由上至下的改革,需要時間推進和完善;由下至上的溝通,更需要通航企業與空域管制部門及駐地軍方的流暢溝通與合理要求,從企業自身實際需求出發。”
開慧通用機場
調研組還實地調研了長沙縣開慧通用機場,該機場距離長沙城區直線距離只有35公里,是由湖南華星通航全資建設的A2類通用機場,于2019年12月正式取證。
在實地調研中,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用航空分會會長丁躍表示,隨著國家政策的陸續出臺和低空空域的逐步開放,我國通用航空產業已處于大發展的前夜。湖南民營企業建設通用機場的熱情十分高漲,為了營造更好的基礎設施環境,通用機場建設最好由地方政府規劃主導,民營資本在通用機場建設中要“量體裁衣”,單靠民營企業完成基礎布局是十分困難的。政府須在政策上做出傾斜,給予明確的財政資金、稅收鼓勵、運營補貼等多方位的支持;要發揮地方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機場,并借助資本市場的多種融資方式,支持有規模、有能力的通航企業做大做強。
中國民用機場協會公務航空服務分會秘書長任娟表示:“公務航空分會秉承‘創新引領,共享共贏’的理念,服務企業是協會的職責所在,因此我們整合通航資源,邀請行業專家及兄弟單位,在湖南通航產業新的發展契機下,為年輕的湖南省通用航空發展有限公司提供咨詢,出謀劃策,并希望在下一步的發展過程中,參照國內外成熟會展模式,探討通航特色會展落地湖南的可能性與可行性;就湖南省通用航空發展探討建立多方合作模式,加速通用航空業在湖南早日落地;積極推動通用航空相關產業落地湖南,引入世界范圍內先進技術,包括材料、機械、電子等;探討改變通用航空業實驗基地,由行業協會組織相關專家和學術領頭人,積極推動中國通航快速健康發展,盡最大努力讓湖南通用航空事業走的更遠更好。”
首都公務機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靳永發就湖南省通用航空的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裝備制造業和運營業比例要平衡;二、機場規劃建設順序一定要考慮周邊機場布局的關聯性,使資源能夠發揮最大作用,建議政府層面對通航未來在運行當中給予包容,允許有試錯的機會;三、在空域方面,第一要敬畏規則規章,第二要提高技術層面的安全保障,特別是智慧技術一定要運用到空域管理。只有這樣,通航產業才能有序、安全、健康的發展,才能“熱起來、飛起來”。
湖南省通用航空發展有限公司展廳
今日民航IFLY雜志社社長王泓表示,湖南民航的發展早在十年前就實現了“彎道超車”,長沙黃花機場正式邁入全國“千萬級機場俱樂部”行列,“這不僅得益于湖南的地理位置、區位優勢和經濟的快速增長,更得益于湖南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湖南人敢拼敢干的精神。湖南人在通航領域敢為人先,也是有例子的——比如中國首架公務機就是湖南企業家張躍在1997年購買的,中國第一份直升機私人駕照也是他拿到的。如今,通航作為民航事業發展的兩翼之一,已被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隨著湖南經濟發展和社會生產力不斷進步,通用航空需求不斷增加,我相信湖南通航也將早日實現‘彎道超車’,真正做到‘兩翼齊飛’。”
調研組與開慧通用機場相關人員座談(攝影/魏遼)
在與省政府、機場集團和通航企業的座談會上,調研組認真聽取了與會單位的意見建議,并就推動湖南通航產業發展的有關思路、政策執行等方面做了深入討論和交流。目前,湖南省內通航企業共計18家,其中山河通航,海豐通航,艾翔公司,茶旅通航,翔和通航,中通航翔,湘軍通航,中電金駿,橘洲通航等共9家通航企業都參與了此次座談會,分別介紹了各家公司的運營及發展情況。
調研組與湖南通航企業座談
記者從調研中了解到,為促進通航產業的科學、快速、安全發展,湖南省通用航空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后,將承擔省內重要通航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工作,并在通航公共和公益服務領域發揮主平臺作用,主營業務為通用機場投資、建設、管理,通用航空飛行服務和“通用航空+”等新產業。
調研組與湖南省政府、機場集團等座談
目前,湖南省正大力促進全省通航產業融合發展,創新通用航空發展“天地人和”的湖南模式。
一是積極搭建低空協同運行管理“天網”,積極申報國家級全域低空協同運行示范省,深化和完善《國家級全域低空協同運行示范省(湖南)實施方案》,并在全國第一次提出“全域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改革方案”;二是加快建設通航設施的“地網”,重點推進全省“1+13+N”通用機場骨架網建設,加快推進張家界、常德、懷化以及在建的湘西、郴州等支線機場通用航空基地建設,指導和協助婁底橋頭河、益陽安化、益陽赫山、常德石門、郴州飛天山等十幾個新建通用機場項目前期工作;三是著力構建客戶服務的“人網”,籌劃建設長沙A類飛行服務站,設立省航空應急救援服務保障中心,啟動省內“一小時通勤圈”可行性研究。未來搭建湖南通航云平臺建設,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與5G通訊、北斗導航、ADS-B監管等新技術融合運用,力求為通航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調研組與湖南省政府、機場集團等座談
何雄平表示:“全省通用機場建設剛起步,服務民生的公益性航空服務、市場化發展的商業性航空服務和衍生配套產業等還在孕育中,隨著我省補短板、強弱項等工作深入推進,通用航空將成為我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并發展成全省新興產業。綜合相關因素分析,預計未來湖南通用航空業市場規模約為全國的4~5%。即當每年全國通用航空業規模達萬億元時,湖南應占有400~500億元的份額。”
“希望湖南通航發展能盡快走在全國前列。湖南也將繼續發揮敢為人先的精神,有決心有信心將湖南建設成為全國通航產業發展的示范和標桿。”黃永芳在座談會上總結陳詞,“我們將不斷加快推進湖南省通用航空產業高質量發展,讓通用航空產業‘飛’到百姓身邊。”(中國民航網、今日民航雜志 記者劉九陽 通訊員于佳樂 )
調研組參觀湖南省通用航空發展有限公司后合影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