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日,在美國西部城市拉斯韋加斯,人們參加燭光守夜活動,悼念槍擊事件遇難者。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美國賭城拉斯韋加斯1日晚發生美國歷史上傷亡最慘重的槍擊案:一名64歲白人男子從32樓往下掃射,已確認59人死亡、至少527人受傷。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工作組已經抵達拉斯韋加斯,展開領事保護工作,目前尚無中國公民傷亡信息。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槍擊事件予以強烈譴責,呼吁國民保持團結。槍手已經自殺身亡。
隨著此人身份逐漸揭開,人們心里的謎團卻越來越大:他究竟為何下此毒手?
愛豪賭
名下有房、有飛機
槍手名叫斯蒂芬·帕多克,64歲,是一名退休會計師、房地產投資商,住在美國內華達州梅斯基特一處高檔退休老人社區。
現年57歲的弟弟埃里克·帕多克住在佛羅里達州。埃里克說,哥哥是個百萬富翁,并無犯罪記錄,“甚至可能連一張交通違章罰單都不曾有過”。
法新社報道,斯蒂芬僅在內華達州就有兩處房產,總價超過70萬美元,其中一處位于梅斯基特,距離“賭城”拉斯韋加斯一小時車程。
此外,斯蒂芬學過開飛機,名下至少一架私人飛機。
若說有什么不尋常之處,那就是斯蒂芬的豪賭習氣。據弟弟回憶,斯蒂芬打撲克或玩其他賭博時喜歡高額下注,動輒數千美元,“他有一次發短信告訴我,在賭場贏了25萬美元”。
一些人猜測斯蒂芬是否賭輸欠債,但警方尚未從他的財務記錄中找到蛛絲馬跡。
啥動機?
不關心政治、宗教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布認領1日槍擊,聲稱斯蒂芬數月前加入該組織,還取了個新名字“阿布·阿卜杜勒·巴爾·阿姆里基”。
不過,這一極端組織經常“冒領”襲擊。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阿倫·勞斯說,尚未發現斯蒂芬與恐怖組織有何牽連。
按照弟弟的說法,斯蒂芬與任何組織、宗教、政治勢力“都毫無瓜葛”,也并非白人至上主義者……
槍擊案發生后,警方闖進斯蒂芬在曼德勒海灣酒店入住的客房,發現至少17件槍支武器,包括自動武器。警方后來搜查斯蒂芬在梅斯基特的住所,又查獲18件槍支、數千發子彈以及爆炸物。
這讓弟弟埃里克不得其解。埃里克以為,斯蒂芬雖然有持槍許可證,也買過幾把手槍和一支步槍,但從未服過兵役,“對槍支不是很狂熱”。
在美國聯邦調查局前談判專家克林特·范贊特看來,斯蒂芬不符合典型的槍手特征,其襲擊動機成謎。但可以肯定的是,此人耗費多日來策劃襲擊,“他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如何去做,而且看起來他根本沒打算全身而退”。
有女友
常給老母寄餅干
慘案發生后,斯蒂芬的62歲亞裔女友瑪麗盧·丹利躍入調查人員視線中。聯邦調查局探員已經追蹤到她,證實事發時她身處國外,眼下正與她展開進一步聯絡。
美聯社報道,斯蒂芬至少離過兩次婚,后來與丹利同居。據埃里克形容,丹利“挺和善”,時不時地給斯蒂芬的90歲老母親寄餅干。
斯蒂芬對遠在佛羅里達州的母親也非常關心,例如最近該州颶風肆虐,斯蒂芬趕緊打電話問母親有沒有遭遇停電;當得知母親需要助行器時,斯蒂芬就買了一個寄給她。
埃里克說,九旬老母得知槍擊案后,“完全嚇呆了”。事實上,親友都感到難以置信,“我們徹底傻眼,就像從天上砸下一顆小行星。”
斯蒂芬來自一個破碎家庭,一共兄弟姐妹4人,他排行老大。他的父親本杰明·霍斯金斯·帕多克上世紀60年代因搶銀行入獄,曾于1968年越獄,登上聯邦調查局“十大通緝犯”名單。
埃里克告訴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他們兄弟對父親沒啥印象,“我自己就是在(父母)逃亡途中出生的”。
鄰居埃娃·普賴斯說,老帕多克被捕時,斯蒂芬只有7歲。據這名鄰居描述,“斯蒂芬是個好孩子”。
斯蒂芬在佛羅里達州也有至少一處房產。鄰居唐·朱迪說,斯蒂芬“挺和善的”,“我們第二次相遇時,他就把房子鑰匙交給我,請我在他外出時幫忙收郵件和報紙,檢查一下房子有沒有漏水啥的……他偶爾會打電話問我房子沒啥問題吧?一切都再尋常不過了。”據新華社
專家分析
■
持槍是“傳統”禁槍尚不可能
資料顯示,拉斯韋加斯所在的內華達州是美國槍械管理最為寬松的州之一。美國此前大部分槍擊事件發生地點均為禁槍州,比如今年4月發生在加州圣貝納迪諾北園小學槍擊事件,就在全美最嚴格的禁槍州發生。
在美國,擁槍派所持有的重要觀點之一,就是禁槍導致槍擊事件發生時現場人員無法進行反擊,也就是所謂的壞人有槍好人沒槍的邏輯。拉斯韋加斯槍擊事件中,發生地點為全球槍械持有最為自由的地方,現場人員同樣無法做出有效反擊,這直接動搖了美國擁槍派的核心觀點。所以,不少觀點認為,此次槍擊恐怕會成為禁槍派用來加強槍械管控的重要事件。
北京大學法律系研究生、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法學碩士王太和律師稱,美國第二憲法修正案規定公民擁有持有槍支的權利。兩百多年來,個人可以合法擁有槍支成為美國人民自由的象征。
美國私有槍支總數量已有3億多支,遠遠超過美國人口總數量。據2012年的統計,美國每一百萬人中就有近30個人死于槍擊,這個數量大大超出其他國家。
即便如此,目前并沒有看到美國有解決槍支問題的任何希望。在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的多種制衡下,擁槍和禁槍一直處于爭議當中,目前也只停留在爭論的階段,并沒有任何突破性的法律修改。面對槍案頻發的情況,人民對于槍支安全的擔憂,遠遠沒有達到政客們口中所謂的“免于恐懼的自由”。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