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16年中國民航駕駛員發展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國民航駕駛員有效執照總數為50504本,同比增長10.9%。其中運動駕駛員執照708本,私用駕駛員執照3125本,商用駕駛員執照26670本,多人制機組駕駛員執照104本,航線運輸駕駛員執照19897本。以上執照持有人大部分在按照CCAR-121部運行的運輸航空公司。
(文中數據來源2016年中國民航駕駛員發展年度報告》)
本文著重分析一下通用航空飛行培訓市場,先看以下幾組數據:
1、通用航空公司截至2016年12月31日,91部與135部兩類公司駕駛員共計2524人,其中商照2096人,航線照408人,運動執照20人。
2、截至2017年6月30日,中國獲得民航局經營許可證的通用航空企業有345家。
3、截至2017年7月底通用航空器在冊數為2224架。
4、直升機作為通用航空主力機型得到許多航空公司的重視,對于直升機駕駛員的培養也成為部分通用航空重要經營范圍,在CCAR-61R4中,也取消了3180kg以下直升機的型別等級要求,大大方便了通用航空直升機的運行。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國直升機職業駕駛員數量達到1461人。
5、據《2016年中國民航駕駛員發展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61部訓練機構在訓學生321人,待就業飛行員1367人。
大家可以把91部與135部兩類公司駕駛員商照2096人與通用航空器在冊數為2224架做個對比,按照1:2的人機比飛行員缺口在2352人左右,但是據數據統計待業飛行員的數量達到1367人,是121部運輸航空企業飛行員待業?是135部公務航空企業飛行員待業?相比之下應是經過61部培訓的固定翼飛行員待業比例最大,那問題出在哪里?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存在有些通航企業飛機閑置未運行的情況,通航公司籌建運行后一直未實際運行,籌建期借用其他公司飛行員參與審定,自己公司無實際在冊飛行員。
二是公司相互借調有經驗飛行員的情況普遍存在,導致小飛參與實際作業飛行的機會很少,入職機會少。
三是由于目前國內通用企業運行固定翼飛機的企業數量限制,導致固定翼飛行員待業數量占比很大。
四是有部分由于年齡偏高或身體原因的飛行員已經不從事飛行,轉做管理工作。其中第二和第三個原因是導致目前固定翼飛行員待業數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據相關飛行培訓機構負責人介紹,目前通航企業飛行作業主要以直升機為主,導致從2016年公司開始出現固定翼畢業飛行員就業難的問題,國內通航企業運行固定翼飛機的企業目前還是以135部公務機單位和培訓單位為主,這兩類企業對固定翼畢業飛行員的需求幾乎為零。
根據民航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國內141部飛行駕駛培訓單位達到21家,61部飛行培訓達到83家,這兩年大批固定翼畢業飛行員出現待業現象,這一現象也在《2016年中國民航駕駛員發展年度報告》數據中體現出來,待就業飛行員達到1367人。導致目前小飛對薪資待遇、飛行補貼等要求已降至最低線,并且有些小飛情愿花一部分費用買入職機會,市場進入“怪圈”,小飛待業、老飛越飛越有經驗,小飛與成熟機長的斷層在通用航空領域也越來越明顯。
針對以上現狀,業內人士對想學飛行的學員提出幾點建議:
1、根據政策環境導向來選擇學飛的航空器類別,目前通用航空企業運營直升機的占比很大,直升機培訓短平快,適合想從事飛行職業并能短期獲取收益的學員。
2、放平心態,飛行員自身價值是需要通過飛行經歷來體現,飛行經歷的重要性遠遠大于入職前幾年的薪資待遇,不分是運輸航空還是通用航空,即使飛121運輸航空,飛行經歷達不到公司要求也無法晉升機長拿高薪。
3、培訓單位的選擇,目前國內培訓單位越來越多,培訓費用高、周期長是目前國內普遍存在的問題,國外培訓費用低、周期短,但也需考慮自身條件是否能達到,如語言關、簽證關等。
4、相信大環境在逐步改善,從國務院到軍委再到民航局,按照國家在十三五規劃,已經落地實施了很多實質行的政策,如通用航空機場的審批數量、航空企業籌建流程的簡化、飛行營地的試點推廣等等。培訓航校方面,目前幾乎所有的飛行駕駛培訓單位都在做基礎技能培訓,作業飛行培訓是突破口,例如農林噴灑作業飛行訓練、石油巡線飛行訓練、航測飛行訓練、外載荷飛行訓練,呼吁能有更多培訓單位能與就業市場接軌。所以說飛行培訓市場的怪圈是暫時的,也是通用航空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山東美澳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供稿)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