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9日消息:2017年11月29日,由航聯傳播主辦的第八屆民航傳播峰會暨民航傳播獎頒獎盛典在北京隆重開幕,本屆峰會以“變革與洞察”為主題,探討新技術、新媒介、新環境為民航品牌傳播、營銷傳播帶來的新變革。
峰會一開始,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秘書長劉樹國為與會嘉賓致開幕辭。
劉樹國:航空企業要擁抱新技術、善用新媒介
首先,劉樹國以他作為一名30多年的媒體人出身,講述了他的深刻感受。他說,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大變革時代,變革原因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媒介日益廣泛而深入的應用,正在顛覆每一個行業的生存方式和商業模式。
正如傳統媒體必須與新媒體融合才能生存一樣,企業也必須積極主動的擁抱新技術、善用新媒介,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環境,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搶占先機。航空運輸企業也不例外。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新媒體平臺以及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為航空公司改進服務、開拓市場、傳播品牌、提高效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通過大數據分析,航空公司精準滿足客戶需求,提供定制化、個性化服務,這是最好的營銷。只有這樣的服務才能贏得旅客的忠誠,而消費者的忠誠正是構成一個優質品牌的核心要素。
劉樹國以他最近在民航資源網上看到的一篇彭博社報道為例,稱:“2017年4月,達美航空的23000名乘務員開始在專用手機上使用SkyPro軟件,新軟件讓乘務員知道一些基本的乘客信息。比如,如果你上周搭乘達美航空遭遇了延誤,乘務員會向你致歉;如果你今年的里程積分剛好達到200萬英里,乘務員會向你致謝;再或者,如果有乘務員不小心把咖啡灑在你衣服上了,那么軟件會允許乘務員當場送給你額外里程或一張代金券。
在軟件里,每趟航班上的乘客都有顏色代碼,綠色大拇指代表應該感謝或祝賀的人,紅色格紋代表這位乘客最近遭遇了服務不周的情況,應當向他/她致歉。
美國航空也為自家24000名乘務員配備了專用平板,2018年初,該航將推出一款叫iSolve的新應用程序以幫助乘務員在機上按需贈送里程積分或解決服務問題。美聯航的乘務員也能在公司配備的專用手機上了解到乘客的聯接航班、里程積分和其它信息。”
達美等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乘客感受到他們的重要性,無論是頭等艙的乘客還是經濟艙的乘客。劉樹國表示,這些都可以為我國航空企業所借鑒。
劉樹國對中國航協目前情況的簡要介紹
劉樹國指出,今年9月底中國航協順利完成換屆,領導班子實現職業化、專業化、年輕化,協會明確今后工作的定位和努力方向,把協會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社會組織。
未來4月,中國航協將繼續圍繞促進航空安全、加強政策研究、規范市場秩序、維護會員權益、擴大合作交流等方面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加快完善協會治理結構,推進協會發展轉型,努力做好政府的助手和企業的幫手。
中國航協近期做的三件事情
劉樹國在開幕辭最后向參會嘉賓通報了中國航協最近所做的三件事情:
一是攜手中國民用機場協會。
前不久民航兩大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多個方面進行深入合作。這次我們協會機場協會與軍事科學院、軍民融合研究中心開展合作,共同啟動航空領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研究課題,著眼進一步促進我國空域管理體制改革,構建國防和經濟社會協會發展的大航空體系,提供可操作性、可以落地的方案建議。
二是昨天上午成功召開了“第四次飛行員有序流動監督協會委員會擴大會議”。
2014年由中國航協牽頭建立了《飛行員有序流動公約》,倡導飛行員的有序流動,杜絕互相挖墻角,影響隊伍穩定。經過4年努力,目前有65家航空公司加入《公約》。前三季度共有255名飛行員通過《公約》實現有序流動,占今年飛行員數的94%,比去年提高3個百分點。今年通過仲裁、訴訟流動的飛行員只有15個人,占6%,說明《公約》的作用和影響在逐步擴大。下一步《公約》將吸收121部135部之外的91部(也就是通用航空企業),也加入我們的《公約》,現在有很多飛行員流入到通用航空公司。
三是應部分航空公司會員的要求,協會在本周一正式向會員航空公司網絡機票平臺和航空客運銷售代理人下發通知,要求在機票訂座記錄中規范準確錄入旅客信息,特別是有效的聯系方式,以便在航班延誤或者取消時,航空公司及時通知到旅客本人,做好航班延誤后的服務,避免旅客大量聚集機場
。這是多年來航空公司航班延誤的痛點,通過下發通知督促各有關方面落實責任,共同努力解決這個痛點。同時,呼吁旅客主動提供真實有效的聯系方式。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