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019年世界港口大會正式落戶廣州;9月,廣州接棒2018年世界航線發展大會;同樣是在9月,廣東省委常委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廣州、深圳、東莞合力打造“中國硅谷”……
近年來,廣州提出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的發展戰略,著力建設國際航運、航空、科技創新三大戰略樞紐,提升國家中心城市職能和城市國際化水平。
如今,在廣州南部,一個世界級大港正在崛起;在廣州北部,一個世界級機場正在騰飛;在廣深科技創新走廊上,“中國硅谷”正在迅速成長……
全球第六大港,增幅位居世界前列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之一,2000多年來,廣州城以港興、港以城旺,是中國唯一從未關閉過的對外通商口岸,一直發揮著其在物流、經貿等方面的集聚輻射能力。
近幾年,廣州港的生產逆勢上揚,增幅位居世界港口前列。2016年,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44億噸,同比增長4.5%,居國內沿海港口第四位,全球港口第六位;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886萬標準箱,同比增長7.0%,居國內沿海港口第四位,全球港口第七位,集裝箱吞吐量增幅居全球主要港口前列。
在貨運之外,廣州港國際郵輪旅游2016年初正式開通,實現快速發展,全年共完成郵輪靠泊104艘次,累計完成郵輪旅客運輸32.6萬人次,郵輪旅客規模躍居全國第三位。
今天的廣州港已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有海運貿易往來,開通了近200條內外貿集裝箱航線,覆蓋世界各大洲的主要港口。
按照相關規劃,到2020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將達到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500萬標箱,力爭在全球航運中心評價體系中進入前10位;到2030年,基本建成具有亞太地區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搭建『空中絲路』,發展空港產業集群
作為全國三大國際航空樞紐之一,每天,無數來自全世界的“銀燕”在廣州起降,把旅客送到四面八方;來自全國各地的貨物在此聚集,又分送到世界各地。
2016年,白云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5968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63.8萬噸,均位居國內主要機場前列。白云國際機場2016年的客運量和貨運量在世界機場中排名也升至第15位和第18位。
截至2017年6月,白云機場航線網絡覆蓋全球219個航點,其中國際及地區航點86個。截至今年6月底,有77家航空公司在白云機場運營,其中外航和地區公司50家。
如今,白云機場還形成了以白云機場綜合保稅區、聯邦快遞亞太轉運中心、空港國際物流園等園區和順豐速運、DHL、中遠、中外運等企業為核心的航空物流產業集群,以廣州飛機維修有限公司、新科宇航為核心的航空維修產業集群以及飛機租賃、航材貿易、跨境電商、臨空展貿等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
廣州市政府此前公布的“國際航空樞紐三年行動計劃”顯示,到2019年,白云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將達72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230萬噸,國際旅客比例和中轉旅客比例分別達到24%和18%。
同時廣州將搭建以廣州為起點的“空中絲路”,與國內、東南亞主要城市形成“4小時航空交通圈”;同時大力發展中遠程國際航線和洲際航線,增設國際直飛航線,與全球主要城市形成“12小時航空交通圈”。
實施『IAB』計劃,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近年來,廣州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建設國家創新中心城市和國際科技創新樞紐,推動新舊動能轉化。
2016年,廣州高新技術企業呈現爆發式增長,全年凈增2820家,達到4740家,增速居全國副省級以上城市之首,凈增量居全國各大城市第二。同時,億航智能、芬尼克茲、巨杉數據等一大批模式創新、業態創新的創新型企業快速成長,入選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強企業數量連續三年居全國各大城市前三。
今年3月,廣州市發布了戰略性新興產業藍圖:通過實施“IAB”計劃,即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若干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目前“IAB”計劃集聚效應明顯,今年以來,富士康10.5代8K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思科工業物聯網智慧城、GE生物產業園等紛紛落戶并動工。來自廣州商務委的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廣州已有24個“IAB”產業項目落戶落地,合計投資總額近1000億元人民幣。
在川流不息的廣深高速交通通道上,目前還正在孕育著一個世界級的創新區——“廣深科技創新走廊”。今年9月22日,廣東省委常委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按照規劃,將發揮好深圳、廣州龍頭帶動作用,沿廣深軸線形成高度發達的創新經濟帶,輻射帶動全省創新發展。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