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第三屆華東通用航空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會上,民航華北地區管理局對華北地區通用航空包機飛行(短途運輸)進行了工作交流:
華北地區通用航空包機飛行(短途運輸)工作始于“根河機場拓寬通用航空服務試點”。歷經“呼倫貝爾拓展通用航空服務領域試點”到“內蒙古拓展通用航空服務領域試點”,再到今天的通用航空包機飛行(短途運輸)工作,歷經7年時間,走過了不平凡的道路。從2011年執行22班,運送旅客194人次發展到2017年執行1323班,運送旅客4315人次,取得了長足進步,拓展了通用航空服務領域、獲得了社會的認可。
2009年,民航局出臺《關于印發力加快用航空發展有關措施的通知》(民航發【2009】101號發展通用航空的措施。其中第11條為拓寬通用航空服務領域,支持有條件的通航企業使用以小型航空器在一定范圍內從事短途客、貨、郵運輸業務,滿足地方經濟建設的需求。
2010年,呼倫貝爾地區根河市提出建設機場的設想。考慮到根河市有一個正在運行林業機場,其場地條件適合運12等機型的航空器運行,華北局與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協商后,決定按照民航局加快用航空發展的通知要求,拓寬通用航空的服務領域。
2011年2月,由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向民航局申請在根河開展通用航空拓寬服務領域的試點工作。民航局領導大力支持,在短短兩個月內完成了審核工作。于2011年4月18日,批準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根河林業機場為拓寬通用航空服務領域試點。
試點批復后,華北管理局非常重視,與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森工集團、內蒙機場集團、呼倫貝爾市政府共同組成了試點領導小組。試點領導小組幾次召開協調會,通過深入的討論和觀點碰撞使大家認識到,必須解放思想,從固有的運輸機場建設和運營思維模式中解脫出來,才能探索出一條適合通用航空發展的新路,達成了當年9月15日實現試點通航的共識。
根河機場始建于1967年,是國家為監測大興安嶺林區所建設的林二類機場,距離根河市中心l5公里。護林站承擔著呼倫貝爾4個旗(市)及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16個林業局、1個管護局的航空護林任務。航站擁有長1500米,寬30米的混凝土跑道,固定翼飛機停機坪1萬平方米,直升機停機坪4個,具備基本的導航、通信、氣象、航空加油站等設施。機場凈空條件好.跑道兩端延長線lO余公里內沒有高大建筑和山崗,具有進一步擴建的條件。根河市所處的地理位置及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非常需要、也非常適合發展通用航空短途運輸。
根河林業機場經過簡單的改造,增加了一個60平方米的木制候機樓,配備了一臺安檢機,由內蒙機場集團運營管理,從海拉爾機場抽調了20名員工,組成了根河機場公司。
9月8-9日,華北局在根河組織召開了根河機場使用許可審定會,并在13日為根河機場頒發了機場使用許可證,基本完成了機場運行的準備工作。由于當時內蒙地區沒有135運行資質的通航公司,為確保試點的運行安全,委托東北的飛龍公司來運行。
2011年-9月15日,根河機場試點實現首航試飛,成功開啟了我國通用航空拓寬服務領域的新探索。當年飛行共計飛行7天,22班,運送旅客194人次。
根河機場的運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2012年2月,華北局向民航局申請試點更名。3月,民航局批復將“內蒙古呼倫貝爾根河林業機場拓寬通用航空服務領域試點”更改為“內蒙古呼倫貝爾拓展通用航空服務領域試點”。試點范圍擴大到呼倫貝爾市全境。
以此為契機,內蒙古自治區在根河通用航空試點的基礎上,布局規劃了新巴爾虎右旗、莫力達瓦、莫爾道嘎、紅花爾基、柴河、滿歸、阿榮旗、陳巴爾虎旗、牙克石、畢拉河等多個通用機場。構建以海拉爾機場為中心,輻射呼倫貝爾市的通用航空機場體系。
為了使試點工作有據可依,2012年9月,華北局及時出臺了《通用航空(短途運輸)機場運行管理辦法(試行)》、《通用航空(短途運輸)運輸管理辦法(試行)》和《通用航空(短途運輸)航空公司運行合格審定方案(試行)》等管理辦法和方案,對通用航空短途運輸運行安全管理、應急救援、消防、安全檢查、空中交通管理、通信導航監視、航空氣象以及通用航空公司經營許可管理、包機航線許可與航班時刻管理、地面服務保障與運營管理、通用航空公司運行合格審定流程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
這一系系列規范性文件的出臺,對指導呼倫貝爾通用航空拓展服務領域試點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為解決短途運輸試點的運力不足問題.呼倫貝爾市政府與中航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于2013年7月12日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2013年10月.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所屬中航通飛華北公司與呼倫貝爾市政府共同出資組建呼倫貝爾中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公司于2014年6月完成135部運行合格審定。
2014年6月底.呼倫貝爾通航公司開始執行海拉爾、根河、滿洲里的飛行任務,12月25日停航。共飛行314架次,運送旅客1142人次。
為進一步促進通用航空(短途運輸)的快速發展,2015年自治區政府批復由中航通飛華北公司、內蒙古民航資產管理公司、呼倫貝爾市國資局在呼倫貝爾中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基礎上增資擴股.組建內蒙古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擬在內蒙全境開展通用航空短途運輸業務。
2015年-2月26日.民航局下發了《關于內蒙古拓展通用航空服務領域試點工作有關事宜的通知>(民航發【2015】20號)。認為試點工作基本實現了預定目標,可正式結束,民航局將在后續工作中,推動華北局制定的有關文件向民航規章、標準和管理文件轉化,并在全國其他條件適宜地區適時推廣。
2016年1l月31日。巴彥淖爾地區烏拉特中旗機場實現了順利首航,首次在呼倫貝爾以外地區開展通用航空短途運輸服務。標志著通用航空(短途運輸)服務拓展到內蒙古自治區全境。
根據民航局文件精神.為繼續推進通用航空短途運輸工作.讓通用航空短途運輸服務覆蓋整個華北地區。2016年5月起,華北局一方面對石家莊欒城通用機場和河北平泉通用機場進行了短途運輸使用許可審定,另一方面著手修訂2012年我局印發的通用航空短途運輸管理文件,調整不利于運行和安全的條款,并將適用范圍擴展到華北地區全境。
8月9日,華北局局務會審議通過了修訂后的《華北地區通用航空(短途運輸)機場運行管理辦法》和《華北地區通用航空(短途運輸)航空公司運行合格審定方案》,并將2012年我局制定的相關文件廢止,通用航空短途運輸經營管理工作.按照民航局《通用航空包機飛行(短途運輸)經營管理暫行辦法》執行。
2016年11月5日,河北中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使用國王350飛機.開辟“石家莊平泉”短途運輸航線,標志著通用航空包機飛行(短途運輸)服務拓展到整個華北地區。
隨著短途運輸事業的快速發展,短途運輸保險保額低、保費高、貨郵責任沒有轉嫁等問題開始顯現。管理局聯合航聯保險經紀公司推出了“短途運輸保險保障平臺”,將開展短途運輸的航空器全部納入到這個平臺當中,通過規模優勢達成促使保險公司完善保險項目、提高保額、降低保費的目的。
2017年4月保障平臺正式啟用。截至2018年5月,已經有4家公司的12架飛機加入了該平臺,保費降幅超過50%,單機保費最大降幅為62%;總計節約保費超過100萬元。
至2017年底.華北地區共開通短途運輸航線15條,累計飛行3450架次,運送旅客12300余人次。為偏遠地區旅客出行提供保障。
試點存在的問題
(一)運行限制因素較多
1.飛行審批難。短途運輸飛行沒有既有航路可以利用,因此航線需要軍方審批,新航線申請批復難度大:飛行計劃審批手續繁瑣,耗時較長,無法發揮通用航空飛行機動靈活的特點:飛行過程中經常需要繞飛或盤旋等待。
2.運行基礎設施缺乏。一是規劃的機場建設進度緩慢,導致機場數量不足,不能形成航線網絡;二是缺乏航行保障資源,多數機場的情報服務功能不全,通信、導航、氣象設備設施不完善。
(二)不具備盈利能力
一是我國通用航空短途運輸市場尚未培育完成,客源較少且不穩定;二是短途運輸活動多在老少邊窮地區,民眾消費能力普遍偏弱,因此票價定的很低;三是航空企業未能及時開發合適的產品滿足市場需要,存在等靠要思想:四是載人飛行對飛機運行限制較多,導致運行成本也無法進一步降低。企業正常運營完全依靠地方財政的補貼才能維系。
繼續推進通用航空短途運輸的建議
(一)破解運行限制,提高運行靈活度
進一步梳理規范,建立一套更適合短途運輸的規章體系,提高審批效率.釋放通用航空飛行的靈活性,在保障安全的同時降低公司運營成本,緩解航空公司“飛不起來,飛的不順,飛完賠錢”的窘境。
(二)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構筑短途運輸航線網絡
1.加快機場建設
通用航空短途運輸市場的拓展要依托機場群,而不是單個機場。只有航線增力口形成網絡,才能釋放短途運輸的市場潛力。目前內蒙古自治區規劃了“呼倫貝爾”、“鄂爾多斯”、“錫林浩特”、“阿拉善”四個機場群,已經投入建設。此外,建設通用機場群,一定要有中心支線機場支撐,發揮樞紐作用,作為這個群的出口和入口,接駁其他更遠距離的城市機場。
2.建設通信、導航基礎設施
隨著各地通用機場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機場群建設的難題逐漸得以解決,但是僅有通用機場群還遠遠不夠。通用航空公司受困于航空情報服務、受困于航空服務站網絡缺乏的困境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通用航空在申報以及氣象條件、飛行情報獲取等方面仍然缺乏合適的渠道。因此,配合機場群建設,迅速拓展飛行服務站建設網絡勢在必行。
(三)加大支持力度
7年來,短途運輸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其增長速度及目前規模并未達到預期,市場培育比較緩慢,后繼乏力。因此有必要力口大支持力度,一方面民航管理部門有促進行業發展的職責,應在政策層面、資金層面力口大對短途運輸的支持力度。目前,短途運輸按照支線航空標準實施補貼,由于短途運輸飛機座位少,因此得到資金支持非常少,難以有效支持行業發展。建議將羅列入國家基本航空服務戰略,給予長期、穩定、有效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短途運輸是民生工程,地方政府也有必要對此進行多方面(包括政策、資金)的大力支持。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