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6日從中國民航局獲悉,中國民航安檢新技術應用實現重大突破,毫米波人體成像設備將正式用于機場安檢。
近日,民航局頒布《民用航空毫米波人體成像安全檢查設備鑒定內控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及《民用航空毫米波人體成像安全檢查設備違禁物品探測能力測試程序》((以下簡稱《程序》)),正式將毫米波人體成像設備納入中國民航安檢設備清單。
民航局稱,未來,毫米波人體成像設備將逐步取代民用機場沿用26年的金屬探測門,旅客也將體驗到更加安全、高效的人身安檢服務。
毫米波人體成像技術是目前全球安防領域的先進技術,已在美國、英國、荷蘭、澳大利亞、日本等國機場用于旅客人身安檢,但此前僅美國和歐盟擁有準入技術標準。該設備能夠在不直接接觸人體的情況下,有效檢測出在衣物覆蓋下藏匿于人體各部位的物品,特別是能夠檢測出非金屬物品,并可以從圖像上獲取隱匿物品的形狀、大小和位置等信息。此外,毫米波人體成像設備具有對人體無害、穿透力強的特點,其發射功率不及手機電磁波輻射的千分之一,能準確識別人體攜帶物品,有效提高檢查的客觀性、準確性、針對性,降低安檢員的勞動強度,提升安檢效率。
民航局指出,此次《標準》《程序》創新性地引入了安檢設備技術分級和管理分級新理念:在技術分級理念上,將依據關鍵技術參數的不同對設備劃分等級;在管理分級理念上,配套編寫《毫米波人體成像安全檢查設備使用指導意見》與準入技術標準中的技術分級進行匹配,并針對不同技術等級設備規范了不同運行模式、安檢流程、對應措施、風險提示等。
據介紹,2017年8月,民航局公安局組織并提供政策支持,在北京首都、上海虹橋、上海浦東、青島流亭等四個機場同步開展了毫米波人體成像設備的現場試用評估。2018年5月,民航局公安局再次在南京祿口、青島流亭機場開展毫米波人體成像設備通行壓力測試,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進一步驗證設備的通行效率。
下一步,民航局還將同步開展“差異化安檢”新模式、新政策研究和試點,力求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時,不斷創新安檢模式、優化安檢流程、提高安檢效率。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