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新擴國際航站樓正式啟用
9月20日,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以下簡稱“三亞機場”)新擴國際航站樓啟用儀式在三亞機場停機坪舉行。三亞市市長阿東、副市長藍文全、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民航三亞監管局以及三亞市各職能單位相關領導共同出席啟用儀式。新擴國際航站樓的正式啟用,標志著三亞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整體項目基本完成,機場整體服務保障能力將得到大幅提升。未來不僅為機場的快速發展產生促進作用,也將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和自貿區(港)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三亞市市長阿東表示,三亞市委、市政府將一如既往地支持三亞機場的全面發展,創造更好的政府服務環境,希望三亞機場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下,再接再厲,開拓創新,取得更大的成績,為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及海南建設自由貿易區(港)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圖: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新擴國際航站樓正式啟用
海航集團董事、海航物流董事長黃琪珺代表海航集團發言時表示,當前,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布局和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對鳳凰機場的運營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全面提升鳳凰機場的綜合服務保障能力,海航集團用時兩年對國際航站樓進行擴建,進一步完善了鳳凰機場的基礎設施、提升了機場的軟硬件水平。新擴國際航站樓的啟用,不僅對鳳凰機場有著重要意義,對于促進三亞市的社會經濟和民航事業發展,也有重要意義。鳳凰機場始終堅持從我做起、奮勇爭先,不斷為三亞市打造國際化熱帶濱海旅游精品城市,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
基礎設施水平大幅提升,航班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近年來,三亞機場各項運營指標不斷增長,客流量快速攀升,為三亞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為了滿足生產保障需求,三亞機場投資3.12億元,于2016年3月1日開工建設新擴國際航站樓項目。項目施工期間,三亞機場和相關參建單位嚴格按照國家與行業規范標準,對項目的質量、安全、成本等方面進行嚴格把控,同時克服了不停航施工、臺風雨季等不利因素,于2018年8月20日順利竣工,并先后組織完成消防驗收、質量檢查及行業驗收。
圖: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新擴國際航站樓正式啟用
據了解,新擴國際航站樓項目建設主要分為航站樓與站坪兩部分。整體外部造型采用中式風格,與現有國際航站樓外形基本保持一致,融合了綠色環保、人文科技和地方特色等設計理念。航站樓建筑面積為2萬m2、建筑高度為23米,主體結構兩層,首層為到達廳,二層為出發廳,局部三至五層為運行指揮中心和機坪塔臺;站坪面積為6.16萬m2,新增8個廊橋,可滿足8個近機位及站坪服務車輛設施停放。
圖: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新擴國際航站樓正式啟用
旅客吞吐量不斷增長,服務品質持續提升
三亞機場既是國內干線機場,也是進出海南島的空中門戶機場。自1994年7月1日正式通航以來,三亞機場始終致力于為中外旅客和貨主提供安全可靠、舒適便捷的航空運輸服務。近年來,三亞機場經營業績和服務品質得到快速提升,企業進入全面發展的階段:2017年,三亞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939萬人次,其中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84.7萬人次,同比增長110.7%。截至9月20日,三亞機場2018年累計完成國際及地區旅客60.8萬人次,同比增長3.4%。便捷的空中通道與高速發展的航空旅游市場需求相互促進,為三亞航空旅游市場發展帶來持續活力,2018年底三亞機場旅客吞吐量可望首次突破2000萬人次,為三亞市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國際旅游島建設再立新功。三亞機場緊緊圍繞民航局提出的“真情服務”理念,在航班運行保障、旅客個性化服務、優化候機環境等環節持續改進和提升,服務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并在今年7月份榮獲國際機場協會頒發的“2017年度ASQ全球最佳機場1500-2500萬規模組第一名”“2017年度ASQ亞太區最佳機場第三名”“2018年ASQ全球機場服務質量卓越成就獎”三項世界大獎。
航線網絡日漸完善,向世界講好“三亞故事”
三亞機場抓住59國入境免簽政策優勢,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航空市場開發策略,不僅組織開展了2018年夏秋航空旅游推介會暨戰略合作簽約儀式,與柬埔寨JC航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配合開通“三亞—倫敦”航線,還參加2018年世界航線發展大會,與烏克蘭國際航空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與符拉迪沃斯托克國際機場簽署姊妹機場合作備忘錄。
自2018年以來,三亞機場新開通及加密運營12條國際及地區航線,航線網絡覆蓋香港、臺北、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東亞、東南亞、歐洲等“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重要的國家和地區重點旅游城市,為國際旅客進出海南及境外旅游提供便捷的航線選擇,實現了“航線開到哪,‘三亞故事’講到哪”的推廣目標。
作為海南本地企業,海航集團始終扎根海南、深耕海南,致力于回報瓊島熱土、回饋海南人民,旗下成員公司三亞機場已成為三亞市乃至海南省的交通樞紐和窗口單位。新擴國際航站樓的順利啟用,進一步完善了三亞市基礎設施建設,將為廣大海南人民提供更加舒適的出行體驗,為海南自由貿易區(港)建設貢獻了力量。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