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錢擘 通訊員稅寧 報道:6月19日,上海國際機場賓館,一群民航人將歡迎的掌聲送給了中國IT業“教父”、聯想集團創始人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同時出現在這里的知名民營企業老總還包括了上海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德邦物流董事長崔維星和普洛斯公司CEO梅志明。當天,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旗下的東方航空物流有限公司實現混改,東航集團與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普洛斯投資(上海)有限公司、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綠地金融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投資者,以及東航物流核心員工持股層代表,正式簽署增資協議、股東協議和公司章程。
隨著混改簽約,4家企業總計購買45%的東航物流股份,東航物流核心員工購買10%的股份,其余45%股份則將由東航集團下屬東方航空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擁有。東航集團領跑、東航物流首家簽約,使全國范圍內首批推進的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通信、軍工七大領域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在民航領域成功落地,東航物流未來還將尋求上市。
東航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劉紹勇在簽約現場致辭時,形容自己“心潮澎湃”。在東航集團的規劃中,混改后的東航物流將打造成為各類資本優勢互補、股權結構均衡有序、具有健全的法人治理機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市場化的體制機制,符合物流行業產業生態圈的高端物流服務集成商,逐步成長為能夠比肩FedEx、UPS和DHL的世界一流航空物流國家隊,并為國企改革探索路徑,積累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劉紹勇表示,希望東航物流混改的經驗,能助力東航繼續在航空客運、航空產投、航空金融、航空食品、航空工程技術等多領域打造航空生態圈。
伙伴標準:“行業領先,優勢互補,戰略協同”
根據6月19日簽約的協議內容,東航物流在混改方案中評估的資產總額為41億元,聯想控股出資購買東航物流25%的股份,普洛斯購買10%,德邦物流購買5%,3家戰略投資者共計擁有40%的股份,綠地金融則作為財務投資者入股5%,再加上職工持股平臺,意味著東航實際有效引入22.55億元的非國有資本,切實放大了國有資本的帶動力和影響力。東航物流的資產負債率將從2016年12月底的87.86%,降低到簽約后的75%左右,達到全球一流航空物流企業的平均負債率水平。
混改后的東航物流董事會共設9個席位,東航集團下屬東航產業投資公司擁有5席,3家戰略投資者各有1個席位,職工持股平臺也將擁有1席。混改后的企業與東航集團合并財務報表,未來企業上市后,東航產業投資公司的股權預計將進一步稀釋至34%。
從東航成為央企混改首批試點以來,先后接觸、有意向投資的企業達到上百家。為何最終是如今的4家企業入股?東航物流混改后的產業布局,顯然是關鍵的考慮因素。對于選擇伙伴的標準,東航集團總經理馬須倫概括為“行業領先,優勢互補,戰略協同”。
伴隨全球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物流產業逐步形成了“大數據+現代倉儲+落地配”的新型商業模式,單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正在向系統競爭力、產業鏈競爭力、生態圈競爭力演變,從而形成了新型物流產業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互有短長。民營資本占據物流服務體系的主導地位,國有資本則占據傳統航空貨運產業的主導地位,此次參與混改的各方都有尋求深度融合合作的強烈意愿。
東航集團戰略發展部部長揭小清告訴記者,聯想控股早已不是傳統印象中的電子消費品生產商,其投資的諸多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企業,能夠與東航物流將要拓展的市場有效對接;德邦物流在地面物流領域深耕多年、具備良好的行業口碑,同東航物流的航空優勢能有效互補整合;普洛斯則是目前國內最活躍、行業布局最深入的物流地產企業之一,又有著豐富的國際市場經驗以及將物業重資產轉化為金融、信息產業資源的出色商業模式,與東航物流有著廣泛的成長共贏機遇;在財務投資者的選擇上,東航與眾多企業有過接洽,最后確定了已有長期深入合作的上海綠地集團旗下綠地金融。
依托混改后牽手的各方資源,新的東航物流期望在既有航空物流貨運產業基礎上,整合民營資本的第三方物流、物流地產、跨境電商以及快遞產業的落地配功能,探索航空物流的轉型發展路徑。
放棄絕對控股,盈利良好不是拒絕改革的理由
2000年之后,我國航空貨運業逐漸受到快遞等新興行業的沖擊,經營艱難;以上海為主基地的東航,其貨運業務除了2010年上海世博年之外,也曾經“十年九虧”。
痛定思痛,東航貨運業務在2012年開始改革。2013年秋,東航物流公司正式完成重組,旗下擁有中國貨運航空、東航快遞、東航運輸、東航貨站等公司,涵蓋航空運輸、卡車運輸、快遞、物流4大板塊,形成完整的空地全物流體系,東航物流成為我國民航業首家轉型為現代航空物流服務集成商的國有航空運輸企業。
隨著商業模式的轉型、產業體系的完備,東航物流迅速扭虧為盈,已連續3年實現盈利,利潤逐年攀升,2016年的年利潤達4億元。比起其他仍在苦苦尋求突圍之道的國內外航空貨運同行,東航物流的經營業績可謂亮眼。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開展混改、而不是沿用目前的機制?東航多位相關負責人異口同聲地對記者表示,雖然當下盈利良好,但傳統國企經營機制造成的發展瓶頸已經隱隱可見,要持續成長,就必須居安思危、實現機制創新。
在傳統機制下,東航物流的經營決策,以往需要先向東航股份、東航集團逐級報送,等待上級公司各部門進行評估、形成意見,再予以反饋。如果整個流程稍有延遲,就可能得耗時幾個月,在市場競爭中的效率壓力不言而喻。與此同時,雖然東航近年來積極推動用人制度改革,已經取得了不少成效,但傳統國企用人、待遇模式的痕跡尚未完全消失,行政級別與職工待遇的掛鉤殘留依然可見。
隨著混改簽約,東航物流將實現股權多元化,東航集團不在改革后的企業持有絕對控股權。按照改革后的公司章程,東航物流的決策將根據事項分別集中在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從而提升決策效率、進一步及時盯準瞬息萬變的市場。此外,東航物流的用人也將實現市場化薪酬,根據貢獻度施行“一人一薪、異崗異薪”。
作為新東航物流僅次于東航集團的第二大股東,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在簽約儀式上用“聯想的榮幸”、“寶庫”,形容他對央企混改后發展藍圖的憧憬,表示看好新東航物流沖擊全球航空物流業頭排地位的前景。
“看似誰都不舒服,才能有約束、有激勵”
“混改后,東航物流的管理團隊、核心員工是不是持股?這是許多戰略投資者在和我們接洽時非常關注的話題。他們覺得,這個群體出資認購、持有企業股份了,他們來投資就有信心了。”一位參與混改工作的東航集團高管向媒體透露了如是細節。
東航物流總經理李九鵬對此有著直觀感受,與戰略投資方普洛斯會晤時,李九鵬告訴對方,按照東航的混改方案,自己將是員工持股平臺上出資購買股份最多的人,達到數千萬元。對方立即表示:“總經理敢拿出幾千萬元持股,我們當然就有信心投資4億元,購買10%的股份。”
不單單是總經理,整個東航物流的高管團隊都需要按照相應比例認購企業股份,金額均達到千萬級,國企員工的有限積蓄較之這個數字自然相差很大,他們得求助于銀行貸款。李九鵬坦言:“本來,我還有幾年就退休了,背上這么大一筆貸款,如果未來企業經營不佳、價值縮水、貸款還不上怎么辦?不僅家人,包括我自己,要說不擔心是假的。”但他也理解東航和戰略投資者要求高管團隊出資的用心:“你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壓在上面了,才會破釜沉舟,全力經營混改后的企業。”他也相信,自己這次沒留退路的努力能夠成功--中央推進央企混改試點的宏觀環境、東航集團率先改革創新的決心、近年來和整個企業團隊共同奮斗取得的發展成果、混改方案對解決現有痛點的深入分析,都給了他以信心。
按照東航物流混改方案,職工持股平臺共將擁有企業10%的股份,此次改革中認購8%,剩余2%留給未來加盟企業的優秀人才;持股平臺的參與者包括了高管和核心員工共125人,其中高管必須根據職位認購金額上千萬元到數千萬元不等的股權,其他核心員工則每人認購數十萬到數百萬元。
東航物流共有6000余名員工,在設計方案時,也有聲音提出,能否采用讓所有人感覺更“舒服”的辦法--把10%的股份在全員中出售,讓每個職工都能購買一定數量、金額不算太高的股份,同時也能讓高管團隊的認購資金壓力不用如此之大,但最終這種意見被否決了。“讓所有人都‘舒舒服服’,就意味著改革后激勵和約束都仍然欠缺。誰都不能舒舒服服的時候,普通員工要贏得認購機會,就必須做出業績,高管要做好企業,就要有負債認購的約束壓力,這樣才是混改后有約束有激勵的用人制度”--這一觀點在幾經溝通說明后贏得了普遍認同。
改革再出發,代表中國參與國際航空物流競爭
從東航物流納入央企七大領域混改的首批試點以來,東航集團步疾蹄穩,走出了清晰的改革路徑。
2016年9月,國家明確了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名單,東航物流成為民航領域首個進行混改的試點項目。2016年11月29日,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出售從事物流貨運業務的全資子公司的議案,東航股份所持有的東方航空物流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東航股份控股股東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下屬的全資子公司--東方航空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當天,東航股份根據董事會決議,正式和東航產業投資公司簽署了《東航物流股權轉讓協議》。今年6月19日,4家投資者和持股核心員工簽約,入股東航物流。預計在今年7月,新東航物流將正式掛牌,向著上市的方向繼續前進。
對于東航物流來說,完成混改本身遠不是終點,而是企業創新發展再出發的動力。
與混改相呼應,東航物流近年來的商業模式創新正在從理念轉化為實際成效--其在浦東機場建設的全國首個航空跨境電商平臺,今年“618”電商大促期間已經全面投入使用,服務于小額高頻的跨境電子商務;東航物流近年來積極打造的高凈值生鮮物流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同,成為智利和美國車厘子進入中國市場的最主要航空物流路徑;ZARA等跨國快消巨頭,已經選擇東航物流為其設計、提供亞太區域的全面物流解決方案,東航物流的產業鏈得以延展。
隨著改革推進,東航物流也將更深入地撬動整個大東航體系的商業模式轉型,東航股份及其各分子公司的機隊腹艙,將從過去交給東航物流委托管理,變為由混改后的東航物流買斷經營,市場化結算。東航物流期望,依托東航通達全球的航線網絡、“十三五”期間預計達到800架的機隊規模、戰略合作伙伴的資源注入、改革激發的創新紅利,使企業在混改后實現年均20%的持續增長。
長期以來,全球航空物流巨頭俱樂部,始終只有歐美企業的身影,領跑混改、再度出發的東航物流能否代表中國參與國際競爭、躋身這一行列?人們抱著期望拭目以待。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