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開始,上海機場有了一張高清、智慧的“自拍照”——上海機場地理信息共享服務平臺于2020年1月發布,為上海航空樞紐多機場體系打造“智慧一張圖”。在這張“自拍”上,無論是地面上的建筑、到離港的航班、機坪上的保障車輛,甚至機坪的地面和滑行線標號,直到航站樓里的一個飲水點、一個通風口,都纖毫畢現。依托這張“高清自拍”,不管是航站樓環境控制要調節溫度,還是管制員開展機坪調度,乃至交通部門根據旅客到港后前往出租車站的人流來增加用車高峰車輛……在機場運行的各個環節,地理信息共享服務平臺都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基礎支撐作用。
浦東機場衛星廳站坪調度中心
地理信息,“智慧機場”時代的基礎設施
空間地理信息是重要的機場數據資源,隨著我國機場行業按照民航局要求推進“四型機場”、特別是“智慧機場”建設,地理信息正在成為“智慧機場”時代,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設施。
在上海,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上海國際航空樞紐港的“一市兩場”已經擁有4座航站樓、1個衛星廳、6條跑道、5個貨運區,年客貨吞吐量超1.2億人次和400萬噸,是中國民航業務量最大的客貨運樞紐,客運和貨運量也分別居全球的第四位和第三位。如此龐大的區域范圍,如此紛繁復雜的設施設備與運營環節,航站樓、飛行區、陸側交通、航班、旅客、貨物、車輛……都產生了海量的地理信息數據,不把這些數據收集準確、完整覆蓋、打造再利用能力,機場的智慧化運行就無從談起。
早在2006年,上海機場集團就啟動了空間地理信息的測繪和數據化工作,并建成了最初的單機版地理信息平臺,從2017年起,上海機場的這一探索創新持續發力提速,大力完善平臺建設,終于在2020年初正式發布了這一完整覆蓋上海航空樞紐港整個多機場體系的地圖平臺。
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北港灣停機坪(潘東華/攝)
在這張上海機場的“高清自拍”上,虹橋、浦東兩場的航站樓、飛行區、工作區等不同區域全面納入;在2000米高空航拍的基礎底圖,其空間分辨率高達0.1米,就連地面上的停車標線標記也清晰可見;地圖的多要素地形數據準確反映了地物地貌的位置、形態和屬性,詳細刻畫了現實場景;巖土、地籍、房屋、跑道、滑行線、停機位、航站樓室內平面等數百種空間要素都能以圖層形式疊加在底圖上,直觀展示了機場的各類業務專題信息。
以“共享”為目標,上海機場的不同部門,都可以接入地圖信息平臺,利用其底圖資源實施深化開發和運行;與此同時,上海機場集團也正在與民航業的多個單位探討推進地理信息的跨單位合作共享。
由管理走向生產,機場技術應用融合地理信息
當海量的地理信息變成可視化、可調用、可二次開發利用的數據,上海機場的各類信息化應用,就有了更加強有力的依托。
在從2006年開始、特別是2017年以來地理信息平臺逐步完善的過程中,上海機場的地理信息應用之路越走越寬,其絕大多數的信息化應用都已經或將要與地理信息平臺實現強相關。
在這一應用融合的進程中,地理信息平臺最初是上海機場集團一種基礎性的“管理”工具,協助更高效地檢索確定某個空間的用途、某項設備的分布情況……此后,伴隨創新探索的深入,地理信息逐漸成為了機場更加強大、更完善豐富的“生產加速器”——
在機場航空主業最關鍵的航班運行方面,機場協同決策系統(A-CDM)就是依托利用地理信息平臺,有機整合飛行區航空器、車輛等移動目標,跑道、停機位等核心要素,用以提升機場生產運行監管水平,進一步增強機場生產運行安全性,實現航班運行各個環節的高效聯動。
在上海機場領先全國機場行業的航站樓空間利用、商業開發上,機場土地資產管理系統將土地房屋資產信息與地籍、房屋空間要素結合,實現了機場土地權屬和房屋租賃的可視化管理,有效提高了資產管理效率,為機場的招商引資、業態完善、臨空經濟發展提供支持。而在助力警方開展機場安全保障方面,地理信息系統也能提供支持。
在2019年剛剛完成的浦東機場三期建設中,地理信息平臺再次給力,將機場建設的地下線纜設計走向信息完整納入平臺系統。待上海機場未來的下一輪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時,這套系統將更好地助力今后的設計、施工單位保障看不見的地下管線安全運行,實現精準施工,確保建設工程與機場運行的高效并行。
未來已來,為“自拍”添上更多智慧“濾鏡”
今天,在上海機場的這張“高清自拍”上,已經可以添加200多種不同“濾鏡”——地理信息平臺的管線、空間、設備等等不同圖層,用以適應不同的使用需求。在上海機場的未來藍圖上,更多的智慧應用創新,同樣正撲面而來。
在航站樓管理中,上海機場下一步有望引入巡檢機器人,機器人會接上地理信息系統,在航站樓巡檢時能根據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定位和自身傳感器,精準地告訴管理部門,哪個位置有照明燈光損壞、請派員修理,哪一區域人流不多、室溫夠涼爽、把空調調節得小一點也能既舒適又節能;今后,當航班到港時,依靠地理信息平臺,機場則能夠智能化、自動化地引導航班地面滑行,還能給其他地面保障車輛設置電子圍欄、禁止駛入,更完善地確保飛機滑行安全;地理信息平臺還能協助決策航班從落地到廊橋的滑行路徑如何優化、避免擁堵,讓旅客們的出行時間進一步縮短。此外,上海機場也將為地圖建立持續更新機制,確保“自拍”始終準確、高清。
在上海機場集團內部各部門全面對接地理信息平臺、深入開發應用的基礎上,這個平臺也正在逐步連通更多機場之外的上下游環節,上海機場集團正與駐場單位聯手推動彼此的地理信息和運行信息合作,從智慧機場到智慧空港社區,讓更多的數據領域“血脈暢通”。
有了海量高清的“素顏自拍”底圖,有了越來越多的智慧機場“濾鏡”逐一上線亮相,地理信息平臺正讓業界各方與機場實現共贏,讓旅客在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出行更加便利、舒適、高效。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