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7月18日,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華盛頓參加了2017中美企業家峰會時,針對議題“推動中美經貿關系的穩定發展”發表意見。
這場高級別、高規格的首屆中美企業家峰會于2017年7月18日由美國商務部舉辦,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出席,對話由兩國的代表性商業領袖參與的一天閉門對話組成。峰會上,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與各大集團領導人交流。
圖為張近東與強生CEO亞力克斯.戈爾斯基交換名片。
蘇寧與美國一直有著不解之緣。它與美國多個著名品牌商合作過,是惠而浦、惠普、戴爾、微軟等美國家電3C企業在中國最大的零售合作伙伴,蘋果在華最大零售商之一。這些舉措與成就與蘇寧正在推動的“全球買手”策略密不可分。
對美國品牌來說,蘇寧是個不可多得的優秀銷售平臺。以擁有143年歷史的美國企業A.O.史密斯企業為例,20年前,該公司進入中國時,還是個徹頭徹尾的“洋品牌”,連名字都帶著一股洋味兒。自蘇寧引進A.O史密斯入駐后,史密斯熱水器獲得了蘇寧全方位的支持,且這樣的支持經年累月,絕非一時心血來潮之舉。幾乎每年,雙方都會合作推出新品。
史密斯公司自進入中國后,銷售額一直保持20%以上的穩健增速,目前已成為中國熱水器行業的第一品牌。如此輝煌的發展離不開蘇寧這個平臺對它的大力支持,雙方合作堪稱美國品牌與中國零售業的典范。
雙方常年合作積累下的良好默契甚至打造了2016年10月18日“A.O史密斯超級品牌日”這樣一個現象級年度超級品牌日。
像A.O.史密斯這樣的美國品牌在中國消費市場獲得巨大成功,除了自身品質優秀、獲得消費者的肯定之外,一個好的平臺同樣不可或缺。“蘇寧期待幫助更多美國品牌進軍中國市場,我們的目標是三年內實現美國制造服務品牌在蘇寧的銷售翻番。”在此次中美企業家交流中,張近東堅定地表示。
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在美國超市考察生鮮
這絕不是空頭支票。從蘇寧的官方網站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美國品牌的影子。蘇寧美國館版塊的設立就是最好的證明。
當然,品牌雙方的成就更離不開中國這個巨大的消費者市場。正如張近東在2017中美企業家峰會時說的那樣:“中國正在經歷消費升級,美國也在推進高端制造,雙方有很多的新技術、新需求需要去共同探索。”
追求高新科技,是全球化趨勢下的大勢所趨、人心所向。這也是眾多品牌與蘇寧的共同追求,從蘇寧首個海外研究院設立在美國硅谷這一點就可見一斑。此地正是全球聞名的谷歌、Facebook、蘋果的集聚之地,全球極客的首選之地。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相關關鍵詞正飛速占領著人們的視線,全球相關商業研究也正如火如荼。
近日流行的美國智能設備、服務機器人、電動汽車、高端家電等高科技產品,在中國同樣有大量、甚至更多需求,這對各大品牌與蘇寧來說不啻為一個寶貴的機遇,很多領先的電子產品設備在中國的銷售不似以往,總是遲一步與中國消費者見面。如今,先進電子設備幾乎是中美同時發售,中國市場正成為全國市場中一個越來越耀眼的新星,獲得更多高端、先進品牌的關注。
因此,蘇寧同樣致力于跟上時代甚至領先時代。盡管蘇寧是一家零售企業,但董事長張近東對科技同樣興趣盎然。他曾說:“技術就是智慧零售最核心的支撐。”在媒體報道中,蘇寧對智慧零售這一領域極感興趣。
比如,近段時間刷爆朋友圈的“無人商店”,被很多人視為未來零售業的新形態,成為中外媒體關注的熱點。一個完整的無人商店包括分揀、上架、購買、出貨、鮮食制作與垃圾處理等等一系列原本需要高昂人工費用的流程。倘若無人商店進入運行,將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提高數據。因此,無人商店橫空出世后,一舉奪得商業巨頭們的矚目。
7月3日,號稱 “全球第一款可規模化復制的24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的繽果盒子獲得超過了1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隨后,7月7日,阿里旗下的首家無人超市“淘咖啡”也開始正式營業。此外,還包括亞馬遜推出的Amazon Go、阿里巴巴的“淘咖啡“等一系列無人商店。在這方面,零售行業銷售經驗最為豐富的蘇寧早已成立了專門的團隊,不斷加強研發力量,逐步加快無人店商業化運營的腳步。據了解,蘇寧已擬定在今年8月中下旬推出完全商用的無人店。
在智慧零售方面,蘇寧做出了大量探索,并獲得了很多寶貴經驗,無人商店僅是其中一個。AR購物、場景語音交互陪伴機器人、智能頭機等等高新科技已成為現實。
張近東在蘇寧美國硅谷研究院體驗AR眼鏡,嘗試瀏覽和購買模式
張近東指出,“智慧零售是引領世界零售業的第三次變革,中國是第三次零售革命的主導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零售業經歷了三次大的變革,前兩次零售變革,分別是實體零售和虛擬零售,率先發生在海外,而第三次零售變革就是我們當前正在經歷的虛實融合的智慧零售,蘇寧正是創新者和引領者,這條在全球商業中尚還史無前例的道路正由蘇寧率先開辟著。
正在進行消費升級的中國,積極探索高端制造的美國,雙方還有很多新技術、新需求需要共同探索,而蘇寧作為中國著名零售平臺之一,也正做出自己的努力。
(新媒體責編:cj1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