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武漢黃浦路地鐵站接收井水池內,隨著盾構刀盤破洞而出,武漢第三條穿越長江地鐵線——武漢地鐵8號線一期工程成功穿越長江,長達3186米的區間歷時14個月貫通,這意味著該線已全線洞通。
記者了解到,該項工程施工中的3項技術創全國新紀錄。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單洞雙線設計,首次在漢實現了兩列地鐵列車可在江底“擦身而過”的可能。該線預計今年底開通,正式運營后過江僅需4分鐘。
3項施工技術創全國紀錄
地鐵8號線一期越江段全長3186米,是繼已通車的2號線、4號線之后的武漢第3條越江地鐵線路。
據施工方中鐵十四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越江隧道在漢首次采用“單洞雙軌”模式的大盾構穿越長江,隧道直徑達12.1米,相當于四層樓高,這是目前國內直徑最大的單洞雙軌地鐵盾構隧道。“單洞雙軌也就是一條隧道內,同時容納往返兩條地鐵軌道。”該負責人介紹,盾構隧道直徑相當于2號線、4號線越江隧道的2倍,也就是一條隧道里跑兩列列車,中間一道隔墻把左線和右線分開,兩列車可“擦身而過”。而2號線、4號線均為單洞單線,8號線之所以這樣設計,主要原因是為了提高行車密度,滿足通風要求。
此外,8號線一期越江隧道最大埋深59米,為確保不滲漏,在國內盾構隧道中首次采用雙層襯砌工藝。
據介紹,承擔掘進重任的“楚天號”盾構機長129米,重約3300噸,從德國進口,其中刀盤重約370噸,共有刀具215把,分為滾刀、齒刀、刮刀等類型,在掘進時對地層進行“磨、切、削”。此次越江隧道掘進中,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常壓下盾構滾刀、齒刀互換技術。在隧道口的一側,已報廢的刀具,堆得像座小山,足有1300余把。
安全穿越450余戶老舊房屋
8號線越江項目業主代表李江龍表示,盾構機一出發就遇上難題,武昌岸從徐家棚出發到入江還要穿越750米長的居民區,而盾構機全長120米,設計的最小轉彎半徑為650米,而實際在盾構機剛始發到700米時就面臨轉彎,這幾乎是轉彎的極限值。而棚戶區為上世紀80年代建造的450余戶老舊房屋,沒有任何的基礎形式,厚度12米到16米不等,如果遇到地面沉降狀況,極易導致房屋坍塌。
為保證掘進中的安全,武漢地鐵集團和施工方先后進行了40余次實驗,配置最佳泥漿;采用新材料盾體地層穩固劑同步填充盾體外部空隙,有效控制地層沉降;沿線精確布設觀測點700多個,對居民區建筑物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
經過科學施工,盾構機不僅安全順利完成穿越棚戶區,無一例房屋開裂損壞,并先后成功下穿武九鐵路、長江大堤、軌道交通1號線,地表沉降始終控制在2毫米以內,創造了地表“零”沉降歷史記錄。
今年底開通全程設站12座
地鐵8號線一期工程由金潭站至梨園站,全長16.7km,設站12座,于2013年12月開工建設,分別為金潭路站、宏圖大道站、塔子湖站、中一路站、竹葉山站、趙家條站、黃浦路站、徐家棚站、徐東站、汪家墩站、岳家嘴站、梨園站。
武漢市交通發展戰略研究院軌道室主任孫小麗稱,線路貫通后,預計越江段初期客流(即開通后3年)20萬人次/日,開通期即今年約10萬人次/日,占過江總量的8%左右。
該隧道的貫通,同時將實現與多條線換乘,分別換乘的車站為:宏圖大道站換乘2號、3號線,趙家條站換乘3號線,黃浦路站換乘1號線,徐家棚站換乘5號線、7號線、8號線,岳家嘴站換乘4號線。
8號線一期線路連接后湖、永清、徐東、東湖風景區,預計今年底通車。正式通車后,列車過長江僅需4分鐘,將大大緩解武漢長江二橋和武漢大道的交通壓力。
8號線二期工程由一期終點梨園引出,經東湖路、八一路、珞獅南路至野芷湖,已經開工。三期工程繼續向南延伸,穿三環線和既有鐵路,沿黃家湖大道至軍運村,預埋工程也已開工。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