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新建及改擴建城市主次干道應100%設置自行車道。記者11日從廣東省住建廳、省經信委等聯合出臺的《關于完善自行車道系統規劃建設提升品質生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了解到,廣東擬在2020年實現城區內部自行車道成網,同時,為加強自行車道安全性,《意見》提出,可通過結合風雨連廊的方式,塑造全天候自行車道,保障騎行安全。
明年重點建部分自行車道
《意見》指出,以“一年示范,兩年成網,三年完善”為總體目標,用3年左右時間使地級以上市中心城區主、次干道和支路設置足夠通行能力的自行車道。今年,啟動自行車道系統專項規劃編制,開展示范區與示范段的選取與設計工作,有條件的城市同步開展自行車道建設工作。
明年為建設示范階段,重點推進中心城區范圍內重要節點、示范道路、特色地區的自行車道建設。2019年為成網成片階段,重點推進自行車道網絡主干骨架和配套設施建設。2020年為提升完善階段,重點完善自行車道網絡支線建設,實現城區內部自行車道成網,自行車道系統基本建成。
為自行車道建高架隧道等
為完善自行車道網絡布局建設,《意見》指出,要將自行車道規劃納入控規中,新建及改擴建城市主次干道應100%設置自行車道。新建自行車道按照主廊道、連通道和休閑道三個等級標準進行建設,其中,主廊道單向通行不宜小于4.0米,連通道單向通道不宜小于3.5米,休閑道不宜小于2.5米。
《意見》還指出,在保障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發展前提下,提升自行車道優先權,通過采取縮減和利用機動車閑置空間、路面彩色鋪裝等多種方式增加自行車道空間;通過結合風雨連廊的方式,塑造全天候自行車道,保障騎行安全。
為保障自行車道連續性,將通過建設自行車專用道、自行車高架、環島自行車道、下穿隧道等方式提供時空連續的自行車道網絡。優化城市公共交通線路和站點布局,突出“公共交通+自行車”零換乘零接駁特色,構建以公共交通樞紐為中心的騎行網絡。
同時,《意見》要求,提升停放設施便捷性,規范自行車停車點位設置,增加停放設施建設密度,在城市重要商業區域、公共交通站點、交通樞紐、居住區、旅游景區周邊等場所劃定指定停放區域,配備智能化導引牌,為自行車提供充足的停車空間和方便的停車設施。
鼓勵有償利用閑置自行車
《意見》要求高標準建設自行車道,串聯城市重要景觀節點。要求自行車道建設的騎行環境更安全、自行車道更連續、生活品質更舒適、服務體系更高效等。如鼓勵合理增加互聯網租賃自行車投放數量,加大停放設施密度。
《意見》中提出,進一步支持、引導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支持鼓勵企業采用免押金或信用押金的形式。
鼓勵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有償利用個人閑置自行車,優化配置社會資源。引導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公益,為環衛工人、低收入人群、軍烈屬及受到省級以上表彰的突出貢獻者等人士提供免費騎行福利。
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建設
《意見》提出,有條件的城市應積極建設自行車友好城市(即設立以行人和騎行者為優先級的城市交通結構,并為行人和騎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適的環境,提供高密度的互聯互通的街道網絡以鼓勵騎行的城市)。經確定的自行車友好城市要開辟綠色通道,簡化自行車道項目立項、規劃、審批、建設程序。
各市應將自行車道建設管理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引導社會資金參與自行車道建設。支持、鼓勵社會各界采取無償捐助、企業認建、出資命名等方式,多渠道籌措自行車道建設與運行管理資金。
12城市暫停共享單車投放
企業向三四線城市“進軍”,考驗城市管理
據新華社電 截至目前,包括上海、深圳、廣州、北京4個一線城市在內,全國共有12個城市先后宣布暫停共享單車的新增投放。不過,這也倒逼共享單車企業開始將目光瞄向三四五線城市。曾經出現在一線城市的“單車圍城”“單車堵路”陸續在中小城市上演,城市管理面臨新問題和新挑戰。
據交通運輸部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企業數量接近70家,累計投放車輛超過1600萬輛,注冊人數超過1.3億人次。
多地監管部門的公告中均指出,共享單車在提供市民出行方便的同時,企業無序競爭、過度投放及亂停亂放問題突出,給城市交通安全管理及市民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響。上海市交通管理部門認為,當前共享單車企業為搶占份額,急進投放,疏于線下運營管理,已經嚴重影響了城市交通秩序和形象。
針對出現的問題,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先后暫停共享單車新增投放,加強對企業新增投放車輛的監管。“新舉措不會影響到普通市民現有的出行需求,但對于共享單車企業而言是一個考驗,風口已經過去,考驗企業的時候到了。”交通運輸部干部管理學院教授張柱庭說。業內人士認為,這些新規的出臺,并不是“休止符”,而是考驗政府管理創新的開始,是激發共享經濟“再出發”的一次重要契機,共享單車企業洗牌在所難免。深圳市交委介紹,此前,已有個別共享單車企業提請退出,管理部門正要求企業提交書面材料及相應退出方案,確保平穩有序退出。
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兼CEO王曉峰日前表示,北上廣深四個城市的共享單車數量已經達到供需平衡,精細化運營應是各共享單車企業下一步努力的重點方向。一些單車企業則表示,正在將新增投放的重點轉移到海外城市。
北京、上海、武漢等地交管部門都表示,此次共享單車爆發式發展給我國城市管理帶來新的挑戰。“客觀地看,國內共享單車的飛速發展一定程度上受益于城市道路和停車空間的無序占用,城市管理者應優先考慮城市承載極限、公共資源配置等問題。”廣州市交委客運管理處處長蘇奎說。
廣州市交委介紹,未來會考慮建立穩定的溝通機制,通過約談、例會等方式及時向企業傳達公共管理要求,同時采取行業自律、大數據監管等方式提升監管的效率與質量。
共享單車已帶動10萬人就業
據新華社電 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9日在浙江寧波舉行的第七屆中國智慧城市博覽會上發布了《共享單車行業就業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到2017年7月,國內共享單車累計投放量約1600萬輛,帶動10萬人就業。
報告指出,目前我國共享單車全行業日訂單5000萬單左右。平均每輛共享單車的騎行頻次超過3次,達到3.125次。
從需求方面看,到2017年6月,國內共享單車用戶規模達到1.06億,占全國網民的14.11%。
從市場融資情況看,2017年上半年內,共享單車以22起融資成為分享經濟領域內融資事件數最多的細分領域,融資額達到104.33億元。
同時,共享單車還作為中國本土創新的一張名片,被譽為互聯網時代“新四大發明”之一、“中國民族品牌”,并走出國門“騎”向世界。以ofo小黃車為例,目前已經進入9個國家,超過170個城市,連接全球超過800萬輛共享單車,日訂單量超過2500萬單,提供了超過30億次的出行服務。
報告稱,當前我國共享單車行業共帶動就業10萬人,其中,2017年上半年帶動新增就業約7萬人,約占1月-6月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的1%,體現了新業態對就業的貢獻效應。
原標題:廣東今后建道路都要設自行車道 有望能遮風擋雨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