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在2015年接受采訪時,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指出,在將來有一天,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可能會讓人類駕駛汽車的行為變成非法行為。雖然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種說法很可笑,但是它或許很快會變成現實。貝恩咨詢公司(Bain & Company)稱,到2025年,也就是短短幾年后,無人駕駛汽車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60億美元。有人甚至預測,到2020年,將會有1000萬輛無人駕駛汽車上路。
馬斯克預測人類駕駛汽車的行為將會變成非法行為,這不僅是因為無人駕駛車輛的數量正在增加,而且在于它們的安全性很高。我們很難想象機器人駕駛會比人類駕駛更安全,但是車輛安全統計數據顯示,人為操作失誤是導致汽車事故發生的頭號原因。事實上,僅在2014年,在因駕駛時分心導致的交通事故中,有超過3000個人喪生,43.1萬人受傷。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司機在駕駛過程中玩手機、疲勞駕駛、魯莽駕駛以及闖紅燈。相對而言,無人駕駛汽車面臨的變數就少很多,在某些駕駛情況下,它的可預見性更大。
一旦無人駕駛汽車達到安全標準,它將會對汽車行業產生巨大的影響。事實上,受到沖擊的不僅僅是汽車行業。執法、零售和服務行業都將會發生變化。但是,它們的變化都不如保險行業的變化大。
無人駕駛時代還需要汽車保險嗎?
從理論上來說,沒有人為的錯誤意味著交通事故會減少,為司機造成的損失提供保險的需求也會減少。無人駕駛技術會大大降低減少司機的事故責任,導致個人汽車保險額極大地降低。
汽車保險公司是根據個人駕駛歷史來確定保險費率的。而新的無人駕駛技術將司機變成了乘客,無人駕駛汽車導致的交通事故責任可能會轉移到汽車生產商、軟件開發商或交通部門身上。“在目前,很多人認為,將來涉及到無人駕駛車輛的交通事故,汽車制造商將需要擔負起責任。”財險精算協會的里克-格威特(Rick Gorvett)說。
但是,保險信息研究機構的邁克爾-巴里(Michael Barry)并不認為這些變化會完全抹殺掉車主的責任。巴里指出,司機的操作失誤并不是車輛的唯一威脅。車主和保險公司還必須考慮其他損壞的情況。“汽車可能會淹水、受損或被盜。”他說,“但是,無人駕駛技術將會對保險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很多傳統的保險標準將會被徹底顛覆。”
出了事,誰負責?
這類損壞的情況可能會讓人們越來越重視那些提供外觀和技術維護的服務合同。無人駕駛汽車需要先進的科技才能變為現實,汽車維修技術員將需要變成IT專家,而不僅僅負責修理機械。因此,那些習慣了自己修理汽車的車主可能需要好好想一想了——處理這些工作將需要全新的、復雜的診斷工具來識別和維修各種技術故障。
盡管技術含量極高的維修服務對于確保無人駕駛汽車的功能和安全至關重要,但是一般性的維護,如車輪定位和輪胎更換,也不可或缺。如果像車輪定位這樣一些簡單的維修工作做得不到位,它可能會輕易地影響無人駕駛轉向調節計算,并最終對乘客構成安全威脅。從理論上來說,這可能又會把責任轉移到司機身上。
在調整無人駕駛汽車的保險政策時,諸如此類的情節必須加以考慮。
“顯而易見,財產和意外傷害保險行業無法確定無人駕駛汽車何時上路,如何操作以及使用何種技術。”Quadrant信息服務公司CEO邁克爾-麥考利(Michael Macauley)說,“但是,保險公司必須評估不同路況和天氣情況下不同汽車的不同駕駛員(機器人)駕駛車輛的風險。”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