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至26日,第19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APAC 19)與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2017 SAECCE)在上海合并舉辦。APAC 19 & 2017 SAECCE的主題為“未來汽車與交通變革”,內容將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節能環保及新能源汽車、材料與輕量化、動力總成、汽車安全等熱點話題。
大會上,一場以“汽車強國與低碳發展”為主題的高層論壇,成為現場的關注焦點。
郭孔輝(點擊查看最新人物消息) :特斯拉模式的創新在中國無法實現
特斯拉在美國走紅后,一直受到我國一些人,包括政府要員的追捧。中國要不要追求特斯拉?一直是一個熱度很高的話題。
“它絕不能是中國新興產業的主要載體,和解決民生問題的主要產品。” 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學汽車學院名譽院長郭孔輝認為,現在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開始認識到,特斯拉主要是富人的玩具,特斯拉的主要創新是在商業運作,生產理念和電池管理方面。
郭孔輝指出,特斯拉特斯拉在資金運作上有一個法寶,那就是可以賣排放指標。不過他堅持,“特斯拉模式的創新在中國是無法實現的,馬斯克拿不到資質,也不能賣排放指標。”
在郭孔輝看來,在汽車產業發展中,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去解決出現的關鍵問題,要從實際出發、努力清除障礙、適當放低門檻,并且要加強過程管理。
“即使高指標電動汽車的技術完全成熟,低能耗經濟型電動汽車,仍然應該盡量提倡。”郭孔輝認為,故意把低速電動車標準提高到國際絕對領先,大大提高其成本使其不能生存,其實是殺絕低速電動車的最妙手段。“當前我們迫切需要的是滿足廣大農村和小城鎮需要的低速電動汽車標準來促進‘綠色國民車’的發展。”
郭孔輝明確指出,汽車產業政策是最難創新的產業。在汽車行業長期存在“九龍治水”的現象,是因為誰都想從汽車管理權中獲得利益,“汽車就像是唐(參配、圖片、詢價) 僧肉誰都想吃一口”。他認為高筑準入門檻,可以給管理提供方便,但嚴重損害經濟的發展和百姓的利益。
陳清泰:電動化趨勢已無懸念 電動車正再次改變世界
“汽車動力技術電動化已無懸念,遲疑和觀望將喪失時機。”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首先明確了自己的觀點,“電動汽車正再次改變世界。”
去年,是電動汽車發展標志性的一年,從這一年起一些國家和標志性企業紛紛向汽車的電動化轉型。力度之大、速度之快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
陳清泰指出,以荷蘭、挪威、德國等一些歐洲國家為例,它們紛紛發布或提出了禁售傳統燃油車的時間表;而以沃爾沃、奔馳為代表的國際汽車巨頭、標志性零部件公司集體快速轉向新能源汽車;此外,資本市場也看好電動車及未來出行。
“最遲到2025年電動車性價比將達到或超過傳統燃油車,之后市場將以越來越強大的力量,推動汽車消費的轉型。”在陳清泰看來,燃油車與電動車此消彼長的過程很可能只需要經歷一個不太長的過程,“傳統車企如果拖到轉折的臨界點再行動則一切皆晚,中國車企要認真研判發展形勢,果斷做出決策。”
陳清泰認為,電動汽車正在再次改變世界,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電動汽車與可再生能源構成最佳搭配,將改變對化石能源的過度依賴,走向低碳經濟、綠色未來,“電動車是解決可再生能源間歇性的一條重要出路。”
另一方面,他認為,電動汽車是繼智能手機之后功能極為強大的信息化、智能化移動平臺,是對接新一代移動通信、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的主要載體;是推動技術進步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是實現綠色經濟、綠色生活、未來出行的主要途徑。
“目前,電動車的國際壁壘尚未形成,面對政府雙積分政策的實施和國際汽車巨頭即將發力的競爭優勢,對我國電動車產業來說,進一步掌握核心技術、加強品牌建設,培育核心競爭力仍是發展的主題。”陳清泰認為,電動車做強的一個基礎是把零部件做強,電動車的歷史機遇也就是零部件的歷史機遇。
董揚(點擊查看最新人物消息) :三大因素將改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環境
“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領先優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介紹說,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取得了三個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便是其中之一。
數據顯示,今年前9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39.8萬輛,同比增長近四成,“我認為今年實現70萬輛是沒有任何懸念的,80萬輛都是有可能的。”
董揚指出,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有四大特點,分別為;整車正在從產品改裝轉向平臺車型開發,產品水平明顯提高;動力電池性能提升、成本大幅下降;充電基礎設施產業政策配套,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踴躍;政策開創市場,市場引導創新。在他看來,動力電池協同創新生態正在形成。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有哪些主要成效?針對這一問題,董揚也做出了介紹,首先產銷規模全球領先,其次是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再次是產業體系基本建立,最后配套環境也在不斷日益優化。
談及新能源汽車面臨的主要問題,董揚認為主要有5個影響因素,分別為政策調整和準入管理調整、政策預期、地方政策和市場準入要求、充電設施、市場后勁不足。
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環境發生變化,包括新能源汽車股比開放、積分制度的實施、禁燃時間表在內的三大因素將改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環境。
中國新能源汽車仍處于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新形勢下的壓力和挑戰明顯增多,“目前看至少有三點擔憂。”
董揚具體解釋說,三點擔憂分別為:產業發展能不能持續、產業能不能保持并行或者引領、產業環境能不能持續改善。“要有緊迫感、使命感,要堅定信心,以不進則退的危機感做好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各項工作。”
朱華榮:汽車將成為帶來極致體驗的第三空間
作為汽車人,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參配、圖片、詢價) 朱華榮首先看到的是,汽車社會的高速發展,在解決出行問題的同時,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新的矛盾,如污染、能源安全等。
朱華榮認為,“三大”驅動提供了解決的可能性。
第一個驅動指的是政策法規的驅動,禁售時間表、雙計分政策及油耗/碳排放政策,不斷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第二指的是新技術的驅動,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這“四化”帶來無限(參配、圖片、詢價) 遐想的駕乘體驗;最后是新模式的驅動,給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買車、用車、服務體驗。
“從這三方面而言,汽車將成為帶來極致體驗的第三空間,將更鮮活、有生命、富于情感。”
上個世紀80年代,長安進(點擊查看最新人物消息) 入了汽車領域,開始了第一次創業;21世紀初,長安進入中國品牌乘用車領域,進行了第二次創業;到了如今到創新創業階段,長安在哪里?這是朱華榮一直在思考的一個課題。
在第三次創業的如今,長安仍然將打造世界一流汽車企業當作目標,將“效率”打造成為組織核心競爭力,實現品牌升級、經營客戶、創新產品、企業轉型四大轉型,以及模式、經營、管理三方面的創新。
不久前,長安發布了創新創業的“香格里拉計劃”,宣布到2025年全面停售傳統意義燃油車,要用高效內燃機+帶有能量回收功能組合的新動力組合,他強調,停售傳統意義燃油車并不意味著放棄高效內燃機。
面對汽車產業面臨的十分突出的新矛盾,朱華榮明確表示,創新是解決之道;而在看到未來汽車產業鏈、商業模式、出行等創新無限時,他認為汽車社會的明天會更美好;作為傳統車企掌門人,他堅信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氣,才能實現轉型創新發展。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