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星期二早上8點(12月5日),OpenStack基金會于KubeCon峰會正式發布基于Apache 2.0協議的容器技術Kata Containers項目(https://katacontainers.io)。Kata Containers 項目的主要目標是將虛擬化的安全隔離優勢和容器的快速啟動特點結合起來。九州云在OpenStack社區長期專注于容器方面的工作,這次受OpenStack基金會的邀請,作為創始成員參與Kata Containers項目的各項籌備工作。同時,九州云也會利用其在OpenStack容器領域的積累,不斷地將Kata Containers項目的技術優勢帶給OpenStack社區以及廣大的用戶。
正如九州云聯合創始人及副總裁李開所說,“容器化是大勢所趨,我們很高興看到OpenStack基金會傾注巨大精力發布Kata Containers項目。九州云一直致力于Kolla項目和OpenStack容器化,部署了全球首個Kolla生產平臺,并相繼發布了基于Ocata和Pike版本的OpenStack云操作系統。未來,九州云會發揮在容器方面的優勢和積累,全力支持這個新項目”。
Kata Containers項目的起源
Kata Containers項目通過整合Intel Clear Containers和Hyper runV技術,能夠支持不同平臺的硬件,并且兼容Open Container Initiative(OCI)和Kubernetes container runtime interface(CRI)接口規范。Kata Containers項目現在由OpenStack基金會管理,代碼托管在Github(https://github.com/kata-containers)上。
Kata Containers項目的技術優勢
Kata Containers項目目前主要由6個模塊組成:Agent, Runtime, Proxy, Shim, Kernel和 QEMU 2.9;對比傳統的虛擬化和容器技術,Kata Containers 項目主要有如下技術優勢:
1.強大的安全性。 Kata Containers 運行在一個優化過的內核之上,基于Intel VT技術能夠提供針對網絡、IO和內存等資源硬件級別的安全隔離。
2.良好的兼容性。Kata Containers兼容當前業界主流的容器接口規范,如Open Container Initiative(OCI)和Kubernetes container runtime interface(CRI);同時,也兼容不同架構的硬件平臺和不同的虛擬化環境。
3.高效的性能。Kata Containers 優化過的內核可以提供與傳統容器技術一樣的極致速度。
Kata Containers 項目的未來
Kata Containers 項目并不是OpenStack的子項目,它由OpenStack基金會管理,但獨立于OpenStack項目之外的頂級容器項目。Kata Containers 項目將秉承OpenStack社區的開源、開放的傳統,致力于推動具有安全特性的容器基礎技術的發展,同時積極推進與包括Kubernetes, Docker, OCI, CRI, CNI, QEMU, KVM, OpenStack等開源項目在內的跨項目合作。
未來,Kata Containers項目不僅是OpenStack生態圈中的重要一員,還能夠提供差異化的容器解決方案,實現安全、穩定、高效的開放容器基礎技術,與眾多開源項目一起構成開放基礎設施架構的基礎,為邊緣計算、5G、人工智能等應用場景打下重要的基礎。
關于 九州云99CLOUD
九州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九州云99CLOUD”),是中國開源技術最佳實踐的倡導者,專注于跨越“開源技術企業落地最后一公里”,服務客戶涵蓋金融、電力、電信、政府、物流、制造等各個行業,客戶包含國家電網、人民銀行、中國銀聯、中國人壽、招商銀行、華大基因、國際陸港等企業。九州云99CLOUD秉承“源于開源,高于開源”的理念,,為企業級用戶提供易部署、易升級、易管理、易擴展、高可用的一站式開源云平臺解決方案。
九州云99CLOUD是Linux基金會銀牌會員、OpenStack基金會黃金會員、CNCF銀牌會員,全球OpenStack核心代碼五大貢獻者之一。九州云99CLOUD是國內著名的OpenStack社區Trystack.cn發起者和組織者,同時也是中國注重實踐知識輸入的專業OpenStack培訓機構,被OpenStack基金會認證為全球首批COA官方培訓與認證合作伙伴。
(新媒體責編:zpl)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