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河北省新聞辦發布會現場)
人民交通河北電(記者 常玉坤)2017年12月13日上午,記者從河北省政府新聞辦獲悉,河北省是危化大省,環京津的特殊地理位置,做好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尤為重要。全省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10472家,其中經營企業9553家;生產企業919家,位居全國第五位,主要集中在石家莊、唐山、滄州、邯鄲等地,占全省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總量的50%以上,我省危險化學品生產種類多、數量大,規模小、危險程度高,專業技術人才匱乏,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形勢十分嚴峻。今天的發布內容是:全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工作進展情況。
2016年11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方案》(國辦發〔2016〕88號),這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安全生產系列決策部署的關鍵性舉措,是危化品領域強化紅線意識、夯實安全發展基礎的制度性安排,也是著眼標本兼治、強化風險防控的系統性方案,具有里程碑式意義。這為我們今后相當長時期做好危化品安全生產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為2020年全國危化品安全生產形勢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打下更加牢固堅實的基礎。
一、我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工作進展情況
一是制定了方案。2017年1月25日省安委會印發了《河北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實施方案》(冀安委〔2017〕2號),全面系統制定了10個方面40項治理內容以及對應的工作措施,明確了各市各有關部門的工作職責、任務分工和完成時限。
二是成立了領導小組。省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副省長為組長的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召開了領導小組會議,調度了工作進展情況,制定了《河北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工作調度和通報制度》、《省直相關部門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任務分工及進度計劃表》、《關于明確省直相關部門任務分工及進度計劃的提示函》。
三是綜合治理工作情況。各市的進展情況,11個設區市、2個省直管縣均制定了實施方案,進行了專題部署,成立了領導小組,其中滄州市、定州市、辛集市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其它市以主管副市長為組長的的領導小組。各市按照治理目標任務要求,正在有序推進綜合治理工作。從目前調度情況來看,有不少亮點,承德市完成了摸排任務,按照《涉及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的行業品種目錄》,共排查了各行業企業657家,涉及危化品種類88種,建立了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分布檔案。共排查出15個危化品重大危險源點,建立了重大危險源信息檔案。衡水市制作了《衡水市市直相關部門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任務分工及進度計劃表》,對綜合治理的9個方面、37項具體任務進行梳理和明確。在半年考核各縣(市、區)中,對綜合治理工作進展情況逐一考核打分并通報,起到了彰先策后效果。邢臺市建成了“邢臺市安全生產信息平臺”,實現了對企業的信息化監管。該市的95家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企業和616家經營企業已經全部錄入“邢臺市安全生產信息平臺”,實行了分類分級監管。廊坊市積極推進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在線監控工作,市局及部分縣(市、區)建成了監控中心,對28家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企業實施遠程監控。省直相關部門的進展情況,均制定了方案,開展了安全風險摸排、專項整治等工作,積極推動本領域本行業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工作。從目前調度情況來看,有不少亮點,省公安廳部署開展了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易燃易爆單位消防治理和劇毒、易制爆危險化學品的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查處危險化學品違法違規行為。省交通運輸廳全面完成了摸排港口安全風險,完成了全省104座港口在役儲罐的建檔備案,涉及總罐容253萬立方米,實現了“一罐一檔”精細化安全監管。編制印發了《河北省道路危險品運輸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標準》和《道路危險貨物運輸企業風險辨識和風險分級管控登記表》,并對全省788家道路危險貨物運輸企業實施A、B、C、D四級管控。省工信廳牽頭制定城市人口密集區高風險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工作計劃,以省政府文件印發了《關于推進全省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確定了35家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于2019年10月前陸續完成搬遷任務。安監系統的進展情況,全省安監系統以八項重點工作為抓手,全力推進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工作,一是開展了合法性審查,共審查企業6736家,發現問題7475項,經濟處罰1448余萬元,取締關閉企業642家,責令停產停業整頓企業400家,吊銷暫扣證照企業46家。二是實施了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分類監督管理。確定了100家風險等級為A類,其它為B、C、D類,對四類企業開展不同頻次的執法檢查,全省形成了重點突出、差異化監管的新模式。三是開展了談心對話、警示教育和集中培訓。組織召開了100家A級企業主要負責人談心對話活動,組織了全省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班組長安全培訓。四是積極推行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管理量化評估。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A類企業進行全面風險量化評估。五是加強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試生產和竣工驗收環節安全監管。六是開展了危險化學品領域安全生產專項集中整治。為深刻汲取我省河北利興特種橡膠股份有限公司“5.13”事故教訓,省安委會印發了《關于深入開展危險化學品領域安全生產專項集中整治的緊急通知》(冀安委〔2017〕5號),部署開展了專項集中整治行動,堅決遏制危險化學品領域生產安全事故。
二、下一步重點工作
一是持續推進綜合治理。結合年度安全工作目標考核,把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工作列入年度安全生產考核的重要內容,督促各級政府各部門不折不扣的推進各項任務落實。按照《省直相關部門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任務分工及進度計劃表》要求,督促省直相關部門按時完成階段治理任務。
二是加快完善監管體制機制。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依據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要求,抓緊完善,盡快出臺各部門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職責,建立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并向社會公布。
三是強化綜合治理調度工作。年底前要對各設區、省直相關部門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的工作調度,以全面、客觀地反映我省綜合治理工作的整體情況。在此基礎上印發通報,對于工作開展好的、進展快的,要通報表揚。對于工作開展差距大、進展遲緩的,要通報批評;對不作為、慢作為的依法問責。
四是定期跟進督導。省安委辦將于明年初在全省、全國“兩會”期間組成安全生產督導檢查組,把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予以督導檢查。對未完成階段任務的,將約談政府及部門的負責人。同時,針對近幾年我省危險化學品運輸量大、交通運輸環節事故多發的情況,省安委辦加大督導力度,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通過一年的綜合治理,2017年1-11月份,全省化工行業共發生6起事故、死亡10人,未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去年同期,全省共發生化工事故9起、死亡26人,其中較大事故5起、死亡21人。與去年相比,今年以來,在化工原料市場價格持續上漲的形勢下,化工行業的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了雙下降,同比分別減少3起、16人,下降33.3%、61.5%,未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圖為:省安監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武志新)
河北省安監局答記者問
一、河北電視臺記者,張陽問:《河北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實施方案》(冀安委〔2017〕2號)中第6項:全面啟動實施人口密集區高風險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工程。這項工作如何安排和要求的?
河北省安監局監管三處處長,張獻增回答:省工信廳牽頭城市人口密集區高風險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工作,以省政府文件印發了《關于推進全省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確定了35家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于2019年10月完成搬遷任務,2018年完成15家企業搬遷,2019年完成20家企業搬遷。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77號),省工信廳、省安監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我省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工作的通知》,一是要求35家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按時完成搬遷改造任務,對不能按照完成的,責令企業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予以關閉,相關部門不得辦理相關行政許可;二是各市政府開展摸底評估,對城鎮人口密集區現有不符合安全和衛生防護距離要求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逐一登記注冊,科學評估,提出搬遷改造企業名單,確保無遺漏,不留死角;三是推進企業入化工園區;四是促進產業升級。對工作不落實、措施不得力導致搬遷改造進度滯后,不能按時完成的市縣,予以通報批評;對不擔當、不作為造成重大責任事故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的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二、中新社記者,李茜提問: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88號)的要求,河北省綜合治理工作明確了那些具體治理內容?
河北省安監局監管三處處長,張獻增回答:我省在接到國家綜合治理方案后,省政府主要領導領在第一時間作出批示,要求省安委辦會同有關部門按要求抓好貫徹落實,抓緊研究制定我省具體實施方案報省政府,經審定后按時報送國務院安委辦并認真組織實施。我省在廣泛征求了省安委會成員單位和各設區市意見的基礎上,結合危險化學品現狀和監管工作實際,制定了我省工作方案,經報請省政府領導同意后,印發了《河北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實施方案》(冀安委〔2017〕2號),全面系統制定了10個方面、40項治理任務,涵蓋了行業主管部門責任落實、使用環節和廢棄處置監管、生產企業搬遷、運輸安全管控、規劃和布局、建設工程監管、監管能力建設、信息化建設、應急能力建設、科技宣傳教育、產業工人培養等方面,涉及多領域、二十余個部門,方案中對各市、各有關部門工作職責和任務分工進行了明確,對各階段的任務要求和完成時限進行了分解。40項工作任務中,2018年3月15日前必須完成的有12項,取得階段性進展的有15項,長期持續推進的有13項。
三、河北日報記者,馬彥明提問:針對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工作,河北省政府成立了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了嗎?如何協調調度各部門開展工作?
河北省安監局監管三處處長,張獻增回答:河北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成立河北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22個省直單位為成員單位,省政府分管副省長為領導小組組長,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安委辦,省安監局分管副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2017年6月30日,召開了第一次領導小組會議,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省政府分管副省長主持會議,并就做好全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思想認識務必提高。要充分認識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講話精神,樹牢“四個意識”和安全發展理念,強化“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采取更加有力的針對性措施,一招不讓地抓好各項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發生。二是排查整治務必徹底。要全面排查,堅決整改。三是監管執法務必從嚴。要加強全過程管控,重拳打非治違。四是源頭管控務必強化。要科學規劃,嚴格準入,加快搬遷。五是安全基礎務必夯實。堅持科技興安,加強信息化建設,搞好安全培訓,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六是責任落實務必到位。制定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嚴格落實監管責任,強力推進綜合治理。并將這次會議形成會議紀要(第1號)印發各成員單位督促落實。
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印發了《河北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工作調度和通報制度》、《省直相關部門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任務分工及進度計劃表》、《關于明確省直相關部門任務分工及進度計劃的提示函》等,督促各市、各相關部門按時完成治理任務。每季度調度各市、各相關部門治理工作進展情況,并向國務院安委辦上報我省進展情況。
四、河北安全生產雜志社記者,邢武渭提問:加強化工行業管理人才培養,尤其是加強化工產業工人培訓,培養具有較強安全意識、較強操作技能的工人隊伍,這是一個持續推進的工作,請問今年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河北省安監局副局長,武志新回答:今年省安監局和省人社廳共同組織開展了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班組長安全培訓,這在全國尚數首次,得到了國家安監總局領導的贊同和支持。省局主要領導對班組長培訓工作高度重視,親自協調省人社廳籌措培訓經費,組織有關處室制定培訓課件內容,起草了化工企業班組長崗位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為做好班組長培訓工作,一是提前謀劃,全面摸排。對全省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及班組長情況進行了全面摸排,精心遴選出了7名培訓教師和10名優秀班組長,制定了培訓大綱,編制了培訓教材。二是按照分區域、分行業的原則。今年確定了5個市、53個培訓班次。三是嚴密組織,效果顯著。合理確定培訓場地,確保企業的安全生產不會出現“空檔期”,采取就近參加、輪流參加等靈活的培訓方式,班組長較多的單位分批進行,始終保證一定比例的班組長工作在生產一線,做到了培訓和生產兩不誤,既確保了全員參與,又保證了企業的正常運轉。在培訓中嚴格落實考勤制度,確保培訓質量,到“課前有登記、課中有點名、課后有考試”。截止目前,已培訓了52個培訓班次,培訓人員5016名。通過對班組長培訓,提高了安全意識,規范了操作技能,杜絕了“三違”現象,大大減少事故的發生。
五、河北電臺新聞頻率記者,霍惠蘭提問:強化危險化學品專業應急能力建設,加大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企業的應急救援能力培訓,提升危險化學品事故處置能力,這是我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工作中的第九大任務中的第35項要求,為提高我省危險化學品企業的應急救援能力,請問今年組織了多少期危險化學品的專題應急培訓?
河北省安監局副局長,武志新回答:我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今年組織了4期危險化學品救護隊骨干培訓班,培訓形式豐富多樣,做到科學設置、創新教學。在培訓中,充分利用指揮中心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先進的應急救援裝備和設施,設置了理論教學、案例教學、學員研討、情景模擬,救援裝備應用、影像教學、仿真教學等課程,通過培訓,提高了企業的應急救援能力。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