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瀝雄社區幸福鄰里中心積極踐行“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戰略部署,于2025年7月2日與廣東省少兒粵劇團攜手合作,正式揭牌共建社區粵劇教學點。這一舉措,不僅是共建雙方深入貫徹《學習型社會建設重點任務》的具體實踐,更是深入推進“兩社三中心”建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注腳,更好發揮文化服務基層,服務群眾功能。大瀝鎮團委,大瀝鎮婦聯,瀝雄社區,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粵劇教學中心,拾光藝術中心,啟正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瀝雄小學、太平成遠小學、瀝城第二幼兒園、貝慧馳幼兒園、愛森谷幼兒園等園校,以及廣東省青少年社會教育協會、小主人報、嘉悅文化、花好月圓粵劇團等單位代表齊聚現場,共同見證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
揭牌儀式后,與人員圍繞“文化傳承與青少年發展”主題展開交流,為瀝雄社區青少年文化藝術發展建言獻策,共繪學習型社區建設藍圖。
此次共建社區粵劇教學點,是瀝雄社區深化"黨建引領+多元共治"模式、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關鍵一步。作為廣東省“兩社三中心”建設試點,社區通過“3+N”服務模式,引入多元主體,將粵劇等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納入“全齡康養服務”與“人文經濟鏈”體系,著力打造“家門口的文化傳承課堂”,讓學習融入居民日常生活,持續營造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良好氛圍。
廣東省少兒粵劇團副團長馮進高介紹,劇團立足“團校一體”模式,統籌專業劇團(院)資源與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等高校教學力量,為青少年搭建系統化、模塊化、高水平的粵劇培訓及展示平臺。通過與瀝雄社區合作,劇團還將推進新媒體教學與傳播,依托社區“15分鐘生活圈”開展常態化課程、展演活動及非遺體驗,讓青少年在沉浸式學習中厚植文化自信,培養終身學習的興趣與習慣,為學習型社會建設注入持久活力。
近年來,瀝雄社區以“完整社區”服務理念推動基層治理創新,培育發展社區合伙人,積極探索學習型社區建設路徑。此次粵劇教學點的設立,標志著社區服務從“物質供給”向“精神滋養”躍升,從單一學習服務向多元化學習生態轉型。瀝雄社區黨委書記談杏儀表示,此次掛牌和交流,將更好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更好打造優質文化服務,更好服務群眾。未來,通過“文明實踐+文化傳承”深度融合,瀝雄社區將持續培育更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為學習型社會建設夯實人才根基。
據了解,瀝雄幸福鄰里中心自2025年5月投用以來,已建成書法培訓、職業培訓、康養服務等8大功能區,累計開展活動20余場,服務群眾超1千人次。此次與廣東省少兒粵劇團合作,是社區深化“文化惠民”工程的又一重要舉措,既為廣府文化傳承打造了基層實踐樣本,也為學習型社會建設探索了好模式、好路徑。瀝雄幸福鄰里中心將繼續攜手廣東省少兒粵劇團等合作伙伴,堅守全民終身學習理念,持續拓展學習資源、優化學習環境、提升學習質量,為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貢獻更大力量,讓學習成為社區發展的不竭動力,助力每一位居民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幸福。
(新媒體責編:wa12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