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膚是女性最關心的一個話題,有人說,三十歲以前美是天賦,三十歲以后美是能力。今天嘉玲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痘痘的知識。
如果你認為美容護膚只是為了美,那就不全對了,或許你沒考慮到,現在的空氣污染有多嚴重,我們的面部成天暴露于空氣中。皮膚粗糙、有瑕疵且早衰老,說明缺乏用心護理。表面平于皮膚,僅僅是發紅或者發黑,屬于痘印,相對容易處理一些,早期干預會有很好的效果,超過半年的痘印則較為麻煩。
表面凹陷或者突出于皮膚的疤痕屬于痘坑,一旦形成改善起來難度極大,護膚品最多能改善10-20%,如果只改善10%的話,可能這個效果只能被專業儀器例如VISIA觀察到,肉眼不太容易判斷效果。痘坑想要有肉眼明顯的效果,需要借助各種醫美手段,花掉無數精力和金錢用各種手段,加上適合的皮膚護理程序最多能改善70-80%。
避免痘印痘坑的訣竅,一個關鍵字“早”。早期控制炎癥痘痘,越早越好。炎癥消退之后立刻使用預防疤痕和促進疤痕修復的產品,越早越好。
當然能不長痘自然是最好,長不長痘和是否容易留下疤痕和體質和遺傳有很大關系,也就是說還是看命。
說了這么多喪氣話之后,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如何改善已經形成的痘印痘坑,還有下次長痘之后如何避免形成這樣的討厭的印記。
痘印是怎么回事?
大部分的痘印屬于一種炎癥后色素沉著,早期紅色,后期褐色,小部分的合并了局部的血管增生,持續鮮紅。
如果僅僅是色素沉著其實相對好辦一些,使用美白精華即可,例如早期(一兩周以內)可以用VC為主的成分,也能加強膠原再生。
中晚期(超過兩周)的話,VC和VC衍生物則效果沒有那么理想,配合使用強效一些的美白成分例如間苯二酚衍生物則更好,甚至也可以直接上對苯二酚。除了使用美白類成分之外,重中之重當然就是防曬了,做好紫外線防護措施能夠減少黑色素沉積。
同時也可以考慮一些抗炎成分的配合,例如甘草酸,尿囊素,橄欖葉提取物等等。
循序漸進的措施
1.早期使用VC類產品。
2.中晚期使用多種美白成分的產品,必要時可以考慮對苯二酚。
痘痘主要是一種感染,細菌會產生大量的分解酶,溶解掉皮下組織,變成半固體或者液體狀,這樣才能幫助細菌繁殖和擴散,在感染的早中后期,都會有大量的白細胞來抵御外敵,這樣局部就成為了餓殍遍野的一鍋濃湯,慢慢被淋巴組織清理吸收掉,原來的骨架不復存在,需要用新的組織來填補缺損。
填補缺損的最重要材料是什么呢?也就是醫學上俗稱的“肉芽組織”,其中主要的成分那就是大家最熟悉的膠原蛋白。在形成的空洞部位,膠原作為填充物,自然排列就比較雜亂無章且比較堅硬,多種因素例如皮膚張力的調節,在理想狀態下這個肉芽組織可以平于皮膚表面。
然而遇到特殊的情況下,膠原再生能力不足,填充不夠,也就形成了局部的凹陷,這就是痘坑的由來。
有些時候膠原增生過度,就形成了增生性疤痕,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疤痕體質”,疤痕表面突起,紅色或者褐色,伴隨瘙癢疼痛,疤痕的體積比原來的傷口更大。
處理起來略有不同,不過共同之處就是,外用護膚品很難或者無法改善。
所以,在產生了大面積這樣疤痕,大家也不要把希望寄托于這些護膚品上面,也不要自己隨意折騰,好好攢錢去做醫美,同時做好醫美的術前術后準備和修復措施!
需要借助專業的醫美手段,例如外科切除,局部填充或者微針導入,要么是剝脫或者非剝脫點陣,以及微針射頻也就是黃金微針等等手段改善,還有一些皮下分離或者是表皮磨削的方式,沒有那種方式就能保證一定解決,但是多少會有一些改善,有可能是30-60%,月球表面變不成剝殼雞蛋,要調整好心態。
這些專業手段說到最終原理,也就是這幾個方向:
1.去除僵硬的組織,把周圍的拉過來。
2.促進皮下的膠原迅速生長,補充容量缺失。
3.局部使用填充物填平。
4.去角質的方式改善凹凸不平的表皮狀況。
一般認為先能用微創或者無創的方式改善就先嘗試一下,如果效果不好再考慮侵入型更強的措施,具體的話還是需要專業人士結合自己的情況判斷,結合多種措施綜合治療。
所以說,痘坑的預防更為重要,因為一旦產生,后期需要花無數時間和金錢修復,還需要冒著皮膚變脆弱的風險。
尤其是直系親屬容易產生痘印或者痘坑的話,就一定要高度注意,早期治療痘痘,不要回避口服藥物。
常備炎癥痘痘專用的產品和措施,一定要早期處理。
在修復期使用專用的外用產品,必要的時候使用抗疤痕藥膏或者是硅啫喱類產品。
同時加強全身營養,保證維生素C,鋅和蛋白質的充足供應。
科普了這么多,希望大家還是能夠引起重視,避免讓痘痘留下印記,同時也不過早放棄痘坑的治療,讓皮膚變得細膩的外用產品和醫美手段其實也不少,使用得當的話也可以獲得一定的改善。
枯燥的醫學知識先說到這里,都是一些常見的共識,相信大家也能從這篇文章中收益不少。
(新媒體責編:shang08050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