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新華社報道,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教育行業。據調查,在“互聯網+教育”的沖擊下,受原有的師生模式因心理、價值觀、角色等方面因素影響,沖突已經越來越激化,這種現象也正在慢慢升級為社會矛盾,我們必須采取開放包容的措施積極應對。
那造成現代師生之間沖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學訓寶又將如何解決?
記者了解到,首先,內容輸出輸入不對等。傳統老師授課的內容與學生所需要的存在差異,同時雙方缺少交流。在學訓寶平臺上,基于“互聯網+教育”模式,打破了傳統教育壁壘,保障了每一個人的自主選擇權:老師可以根據自己專業、特長,打破時間、地域及空間的限制來發布相應課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以及愛好,選擇心儀老師,這樣有效地避免了不對等現象的出現。
其次,差異化教學難普及。過去,老師與學生之間資源不對等,一個老師會服務多名學生,課程數量急劇膨脹,教學質量不能保證,往往很難因材施教。學訓寶利用大數據,不斷整合優質資源,實現線上線下一對一,注重對學生主體性、個性化的尊重,不僅明確了教育中心,確定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授課模式和教學方法,還為學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學習內容,脫離了傳統授課模式下教師的灌輸式教學。
據悉,此外在學訓寶平臺上,老師還能夠利用“互聯網+教育”的優勢,把各項教學信息定期匯總,并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各項資料進行總結,進而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方案,做到“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傳統教學環境單一化,嚴重依賴于所處教學環境,學生們往往到達指定地點機械化上課,久而久之容易審美疲勞,進而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在學訓寶平臺上,實現了老師、學生、機構三維一體的學習交流,把傳統家教與各類培訓從線下單一環境的現狀轉移到當前熟知的互聯網上來,秉承著為學習創造一切可能,服務好每一位客戶的宗旨,讓每一位學習者隨時隨地想學就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總之,無論是傳統教學還是“互聯網+教育”模式,老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何平衡這一關系,有效處理沖突已經刻不容緩。學訓寶立足于此,嚴審教師資質,把控教學質量,真正讓每一位老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讓每一位學子“要想學,就上學訓寶”,以此達到師生之間的良性循環。
(新媒體責編:shang08050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