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我們的出行真是越來越方便了,最明顯的,購買火車票可以直接在網上買,地鐵使用手機掃二維碼或者NFC就能進站,還有App上實時接受的飛機航班信息等等。交通運輸行業能夠不斷提升我們的乘車體驗,背后總是離不開IT的功勞。用戴爾易安信解決方案架構師孫勝利的話來說就是:
“交通行業的IT轉型,已經從生產側轉向了服務側”。
最近,戴爾科技集團官微編輯肖朝虎采訪了孫勝利,討論交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在他看來,交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這幾年,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經歷了深刻的變化▼
孫勝利
戴爾易安信
大家好,我是孫勝利,目前在戴爾易安信擔任解決方案架構師職位,我的主要工作是負責的有兩,一是交通行業解決方案和產品的推廣,另外一個是視頻監控解決方案。
以下為采訪錄音整理
編輯:你和交通行業有很深的淵源了是嗎?
孫勝利:是的。我在大學里學的就是鐵路的交通信號與控制,畢業后又在鐵路工程單位做了五年,所以說我對交通行業,尤其是鐵路行業非常熟悉。基于對交通行業的了解,我在做視頻監控的時候,也主要涉及在機場、高鐵、城市軌道交通這些領域,還有一個是在平安城市的視頻監控方面做得也是比較多。
從IT轉型到數字化轉型
交通行業步入轉型“深水區”
編輯:在交通領域,他們的數字化轉型的情況是怎么樣的?
孫勝利:交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這幾年變化很大,以前他們也很重視數字化轉型,但是多半是實施在他們各自的交通運輸體系上,比如鐵路、航空、水運、高速公路各自的運營與維護。大部分是保障各自體系能夠安全生產,提高客、貨運輸效率,偏重于生產側的IT建設。
現在的數字化轉型,不單是原有系統的IT基礎架構,及其應用系統的升級,重點逐漸轉移到了客戶服務系統方面。在客戶服務系統這方面,交通行業原來的基礎比較薄弱,服務意識相對淡薄,對服務系統的規劃從上到下,包括IT的規劃,數字化轉型,都沒有太多的考慮。但是隨著我們國家領導人提出供給側改革,包括“一帶一路”等重大決策的改變,使得交通企業的領導也開始越來越重視這塊業務。從供給側改革講,實際上就是滿足我們乘客及貨運的需求,提升服務質量,改善這一方面的基礎架構。所以這交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我認為現在已經開始了,而且已經到一定程度了。
編輯:你提到這個,我想到北京的地鐵e通行,這種是屬于數字化轉型的內容。你能不能再多舉一些這樣的例子?
孫勝利:好的。鐵路方面,以前我們購票都是排隊到售票口買票,我想這種排隊體驗經歷過的人都不會喜歡。而現在可以通過12306實行網上購票,剛開始大家還不容易搶到票,現在逐漸改善了原來的基礎架構,使用了新技術,使得訂票更加方便,這給大家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12306的IT改造升級就采用了Pivotal的GemFire分布式內存計算平臺技術
航空方面,電子訂票系統的數字化相對早一些。如果你經常出差,可能會用到一些App,比如航旅縱橫,飛常準,這些App可以把原來企業內部的一些航班信息、訂位、乘機、機場信息等,通過云、移動計算,推送到每個有需要的人的手上。這樣,你坐飛機時,除了訂票以外,還可以關注到你所乘坐飛機的前序航班如何、狀態如何,什么時間開始Check In,什么時候登機,這樣大家就可以非常容易的把控自己行程,使外出旅行的效率更高。
目前我們乘坐長途汽車還不是特別方便,不過各省交通廳已有通過交投集團構建數據中心的動向。把所有長途汽車站的客服系統,包括長途車電子票務系統、清算中心等等,所有下面分散市區縣的系統集中起來,組成一個大的數據中心,然后各省級中心互聯互通,把各省的交通路況信息統一到一個全國性的公路交通信息中心發布出去,這樣就可以媲美航空公司和高鐵系統的體驗。將來也許有一天我們也可以在手機上看長途汽車的App,實現長途汽車訂票及狀態的功能。
交通行業的水陸空幾個方面,都在朝著共同的方向努力:重視乘客體驗、貨主體驗,慢慢地向服務優化方面發展,開始創造新的企業增長點,同時也給我們這些下游的廠商也帶來商機。我覺得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數字化轉型的機會,把我們的業務做得更廣泛一點。
結合現狀,與時俱進
為整合而整合要不得
編輯:這樣的轉變對甲方的IT人和乙方的IT人分別提出了什么樣的要求?
孫勝利:在交通行業,用戶的情況是比較復雜的。交通行業在做這些事情時,他們是有不同的模式。比如有新建項目的話,一般都是建設模式;現在這種以服務為導向的,則可能是要改造一些老的項目再結合一些新項目。所以首先在模式上是有差別的。
另外,用戶IT人員的水平,每個行業也不盡相同。比如像航空領域,IT人員水平相對高一點,其次是鐵路、軌道交通和陸路運輸。所以針對不同的用戶要有不同的談法。如果我們大談一些人家不太懂的技術,可能效果就更差一點,因此還要因人而異,針對不同用戶去探討他們比較有興趣的觀點,通過討論,引導他們走向比較好的發展思路上去。
編輯:你最近在跟交通行業客戶打交道,有遇到什么比較有趣、印象深刻的事嗎?
孫勝利:有幾件事我是印象比較深刻的。第一是在軌道交通行業,五年前,我跟他們的技術人員討論虛擬化的技術,當時他們感覺這離他們很遙遠。但最近一段時間,他們卻對虛擬化技術特別感興趣,原因是軌道交通所有設備都在地下站廳層設置機房,一個車站擁有幾十個子系統,機房所需設備越來越多,而地下空間的造價卻是非常高,因此他們面臨著空間不夠,設備放不下的難題。
原來他們不愿考慮這些問題,我向他們用戶了解過原因。他們給我的答案是“我們以前都用慣了Windows,用慣了圖形界面,我們對虛擬化,對命令行操作搞不定,沒辦法運維”
而現在他們主動要求,說原來擔心的麻煩已經不是問題,現在就是要空間,必須要搞虛擬化,要提高運維人員的技術能力,要把所有機房整合、所有的應用整合。我說那好,你們要整合的話,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為了整合而整合,需要結合現狀,一是空間不夠,二是虛擬化已經五年前的技術了,我們應該考慮在虛擬化之上可以做什么。現在應用更多的是云計算和大數據。
在軌道交通行業,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也非常時髦了。一些城市的地鐵公司,都有設有一個叫做TOC(指揮調度運營中心)的組織,其中有兩個系統,一個是TCC(交通指揮中心),另一個是ACC(清分中心)。軌道交通是每條線都有自己的AFC(自動計費中心)執行進出站的計費,需要根據不同的客流情況進行不同的核算成本,乘客換乘對地鐵公司來說是分錢的事情,從一個點到另外一個點,中間換乘了幾次,那每一條線坐了幾站,都要算賬。另外,公交卡、地鐵卡、城市一卡通及其頒發的手機電子卡和實體卡、甚至微信、支付寶都可以刷,刷完以后不同的地方收來的錢,坐了不同的地鐵線,就得給不同的地鐵線分錢。這里面有清分的問題。
以前一條線就無所謂,現在線路多,就必須得這樣了。因此TCC,ACC的建設非常重要。客戶從每一條線機房空間不夠的觀點,逐步上升到了整個大的云平臺、計算平臺,云平臺,包括大數據分析、挖掘。這些實際上對我們乘客也是有好處。歷史數據分析得好,乘客候車時間就可以越來越短,多拉快跑。這樣的話,我們乘客的出行體驗就更好了。
還有有效的交通告示牌,通過手機發出去以后,只要哪個站堵,我們就可以不用去了,一公里之內可以去找其他幾條線換著坐就可以。這是我碰到的其中一件事。
還有一件事,是最近我跟鐵路設計院的幾個朋友,不同專業的總工程師聊天,從中了解到。現在他們鐵路的建設非常繁忙,在建項目和設計項目都非常多。不管是負責信號的,還是負責通信的和信息化的他們非常重視對虛擬機的了解,也都非常關注云和大數據的技術發展,也非常想跟我們多交流,希望在他們未來的設計過程中,多使用一些新的技術。
當然,我們的討論不是單純說使用了誰家的產品、誰家的技術,而是從總體架構上,設計一個先進的通用型的架構。這樣的話產品替換就非常方便,用哪家都可以。其實這個觀點我是蠻同意的。
編輯:這種設計、在建項目主要是指鐵路線嗎?還是車站這類的?
孫勝利:都有。例如,要設計一個高鐵系統的話,從站房到線路到電力到車輛、通信信號、信息化等等,都要涉及到。這中間的IT系統就很多了,幾乎每一個應用系統都有對應的IT系統,每個IT系統也是由不同的科室來設計的。我們對鐵路行業未來的業務發展也有初步設想,想通過統一的IT平臺來設計,這樣或許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但是這涉及到專業的劃分,暫時可能還不是那么容易。比如火車站的客服系統,安檢系統,線路上的信息系統,它們都是相互獨立運行的,供內部人員使用,不對外開放,所以融合起來比較困難。
互惠于民
讓廣大乘客享受數字化轉型紅利
編輯:談數字化轉型,這樣的系統相對還是在它以前的那個圈范圍內在運作,是吧?
孫勝利:實際轉型的話,這些信息有一部分是可以挑出來對外的。現在部分信息還是在內部使用,沒有公共方面的用途。這方面的信息,首先要電子化、數據化,然后通過網絡,首先達到內部各系統的共享,除了供內部使用以外,還要選出一部分對公眾有用的,推到外面去。
另一方面,數字化轉型還扮演著一個交通指南的角色,就是告訴用戶怎么去坐車,雖然說這個看起來好象不用教,大家都會。實際上這個東西確實要教,如果可以教會大家怎么高效有序的去坐車的話,大家在車站就不會這么亂了。這是一個互相優化的,如果兩個都是你顧你的、我顧我的,那樣效果就更不好了。如果是兩個互相促進,效果會越來越好。
由于我長期跟鐵路工作人員打交道,了解一些信息。目前交通服務不太讓人滿意,我覺得一方面是因為我們乘客缺乏必要的知識;另一方面是他們面對的乘客實在太多,無法顧及每個乘客的感受。所以如果我們能把一些公共信息加以利用,通過機器實現智能交互,效果或許會更好。
編輯:你最近發現有什么通過IT來改善乘客的服務體驗的,比如有意思的事嗎?
孫勝利:我覺得很簡單,像12306,像北京、天津有的京津快通卡。快通卡原來跟銀行卡是沒有任何關系的,現在可以跟銀行卡聯系起來,它本身就變成了一種金融服務的卡。
另外,現在12306也采取會員制了。旅客的乘車信息、購票信息融合到一起后,我購了票,積分就會累積到積分系統里,獲得的積分可以用來換車票,還可以買東西,總之它是作為一個優惠反饋給乘客,乘客可以從中獲得相應好處。這其實就是鐵路IT系統數字化轉型時,有條件地把它們融合到一起,然后給給旅客帶來一些優惠。這在數字化轉型里面,雖然顯得很小,但這卻是一個非常大的轉變。
編輯:鐵路在交通行業看起來是非常復雜,對于戴爾易安信這樣的角色來說,主要有什么挑戰,提出什么樣的要求?
孫勝利:我覺得其中一個挑戰是模式要適應。我以前就跟每個我認識的、接觸過的同事講,我們IT行業是追求數字的,每個季度業務做不到的話,壓力都很大的。交通行業是一個長期發展的行業,沒有什么太短期的項目。我們有很好的產品,很好的解決方案,尤其我們跟戴爾聯合以后,在存儲方面,數據處理方面,包括前面的計算、網絡,都有完整的解決方案。我們要在兼顧數字的情況下,發展一些長期的大項目。拿交通行業長線項目來做一些大的、有價值的方案,去跟他們一起規劃長遠的數字化轉型方面的事兒,我覺得是應該的,一方面是我們的挑戰,一方面是我們的機會,抓住這個機會了,我們就可以贏得這個挑戰。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