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楊冪阮經天主演,改編自天下歸元的超級IP《扶搖皇后》的新劇《扶搖》熱播,不巧的是,在該劇熱播期間,卻迎頭撞上四年一度的俄羅斯世界杯。
但有趣的是,即便是在世界杯的收視分流下,社長查閱了幾大收視率榜單發現,《扶搖》劇還是領先同時段的熱播劇收視率榜單。
社長注意到在《扶搖》劇中,中插廣告中出現了電商、化妝品等傳統的以女性消費者為主的行業,意料之外的,也出現了金融科技平臺的身影,在美上市平臺和信貸,也通過中插廣告等方式將自身的品牌訴求和劇中人物劇情進行結合。
金融科技平臺在網劇和熱播劇中進行中插廣告植入并不新鮮,但金融科技平臺在通過此方式進行營銷時,都會選擇哪些劇目?他們為什么要選擇和這些網劇和熱播劇合作?他們期望能達到哪些營銷效果?
熱播劇、視頻網站S級以上網劇是首選
制作公司重點制作,有較好預期的劇是金融科技平臺的首選,金融科技從業者對社長表示,“愛奇藝和優酷這種大流量的視頻網站中,網劇中金融客戶的占比越來越高,目前在這些網站中評級為S級或S+級別的網劇,也就是預期播出效果較好的網劇,是金融科技平臺最青睞的網劇,目前頭部網劇中的插播廣告中有30%都是金融客戶。”
不僅是視頻網站中的預期較好的網劇,可以上衛視播出的熱播劇,大的制作公司的重點劇目,也是金融科技平臺愿意選擇合作的劇。
此外,有各類明星自帶流量和粉絲,有改編的IP制作也是金融科技平臺愿意選擇合作的劇。
前文所述的從業者表示,“有話題度的明星自帶粉絲流量,在改編成電視劇之前,網絡IP也有一部分粉絲,這些粉絲的契合度實際上和我們金融科技公司的用戶契合度非常高。”
近期,楊冪的新劇《扶搖》自從播出的那天起,收視率一直在各大收視排行榜上位列榜首。根據騰訊視頻在6月25日統計的數據顯示,騰訊視頻上的《扶搖》專輯累計播放量已突破15億,收視率居衛視周播劇場同時段第一,單日網播量破三億。
“小劇場模式”下 廣告也拼編劇創意
社長注意到,金融科技平臺在進行中插廣告時,廣告內容與劇中人物和劇情緊密融合,對劇情內容進行二次再創造是主流趨勢。
事實上,現在的熱播劇的插播廣告對編輯文案的要求特別高,要求在劇情的基礎上發揮創意,難度和寫一個小劇本差不多,此前的那種僅僅是品牌露出,由一個廣告視頻生搬到所有的播出渠道上的方式已經越來越少了。
在《扶搖》劇中,金融科技平臺和信貸的廣告,分別在第九集,第十二集植入小劇場。
小劇場模式下的廣告內容和劇情結合緊密,在第九集的小劇場中,官兵們貼出告示懸賞五百兩尋無極和扶搖,江楓以“上市公司大平臺”的和信貸理財,進行反轉。
此外在第十二集的小劇場中,江楓手握銅錢不知道如何處理,雅蘭珠建議他出借就去和信貸,為江楓解決難題。
社長歸納起來,對品牌方來說,創意中插廣告的優勢明顯,主要是由劇中人物參與演出,延續劇中的劇情和服裝道具,此外類似代言的方式,可起到以小博大的效果,但費用遠小于代言費用,但明星自帶的群體或轉化為對品牌的熱愛;最后創意劇情和人物集合,在社交媒體上可產生二次營銷。
品牌升級需求下,亟需熱播劇品牌露出
品牌露出和加強大眾對我們這個品牌的認知是最淺層次的需求,實際上,金融科技公司在經過了過去幾年的快速發展后,已經逐漸從被邊緣化的金融平臺,逐漸開始在主流金融機構中占有一席之地,在這種背景下,發展較為合規的金融科技平臺都亟需品牌升級,為自己正名。
實際上,作為金融科技公司的頭部公司螞蟻金服、京東金融以及和信貸等都都有突破。
此前,螞蟻金服曾發布品牌主題海報,通過22個普通人的故事,講述螞蟻金服如何影響普通人的生活;京東金融則在《東方華爾街》劇中進行廣告插播;和信貸選擇通過《扶搖》劇來帶動大眾對品牌的認知也是同樣原因。
有趣的是,對于觀眾來說,有實力在熱播劇中進行廣告插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平臺實力。
選擇熱播劇進行營銷植入,與金融科技平臺對用戶的品牌教育也息息相關。
據社長了解,《扶搖》劇的粉絲群體中,以絕大多數也都是18-40歲群體,并且以80、90后為主,此外還與少量00后群體,這些都是金融科技公司希望培育的未來新用戶群。
與60后和70后的用戶,在進行金融理財時,首選股市、銀行理財等渠道不同,80后和90后是隨著余額寶一起長大的一群人,他們對通過金融科技平臺進行理財的認可度更高,但用戶培育是一個持續性投入,頭部金融科技平臺則需承擔起培育用戶的責任。
(新媒體責編:shang08050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