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我們一輩子擁有的時間不是無限的,我們能夠做的事情也不是無限的,所以在不斷探索世界、擴大眼界、博覽群書、廣泛涉獵的同時,能夠讓自己專注起來,一心一意熟讀幾本書、一心一意學習一個專業、一心一意做成一個事業、一心一意愛一個人,未嘗不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情。”
互金行業自誕生以來,就一直是各大資本、科技、金融匯集的重地,其互金行業的資產端一直都處于不斷的更新迭代中,先后出現了房貸,車貸等實物的抵押貸款,再到分期貸、現金貸、和當下的消費貸。每一次當新的模式出現時,眾多企業與資本都會大量涌入,行業內的不少平臺忙于“追風”。
臍橙金融卻是業內的“另類”平臺,自成立兩年半的時間里,始終專注于抵押類貸款(車貸、房貸)的P2P業務,為什么從創立之初就選擇專注于抵押業務?兩年半的專注換來什么樣的結果?在歷經行業洗禮之后,能否迎來彩虹?
一樣中的不一樣
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聯合四部委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中對借款人限額的規定: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的借款余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組織在同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的借款余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
P2P行業為了符合《暫行辦法》的要求,部分平臺開始從大額資產轉型為小額資產,其小額資產必須具備標準化、借款額度低、周期靈活、易變現、市場規模成熟等優點,在經過充足時間考察和沉淀,并對風控實力進行充分評估之后,符合這些特點的個人、小微企業資產唯獨車貸、房貸業務屬于最優資產、同時也是符合臍橙金融自己去經營發展的優質資產類型。
風險小,需求大,模式簡單,但做好卻十分不易,據網貸之家數據統計,自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涉及車貸資產業務的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由1000多家縮水至340家,占同期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比例僅為18.16%。
在國家監管下大潮終將退去,那些實力較弱的小平臺、為了探求業務量而忽視風險的平臺逐漸退出,未來車貸行業的資源和流量將迅速向合規、有實力的車貸平臺聚集,行業的馬太效應將愈來愈明顯。臍橙金融堅持在車抵、房抵資產合規發展的優勢就體現了出來。在兩年半的時間里臍橙金融將自己的團隊、運營、管理模式和風控模式打磨的更加專業。所有的業務都以高效、合規、標準為主導。
臍橙金融平臺依托自身金融科技實力完善風控體系,搭建獨有的40道嚴格審查工序,規劃了貸前審核、貸中審核、以及貸后管理中的細則,對借款人的信用查詢、償還能力、資金用途情況追蹤、力圖做到每一筆貸款都風險可控。
同時,臍橙金融在根據金融局備案要求,在官網設立信息披露專欄,《運營信息》、《審計報告》、《運營報告》、《備案進度信息》等重要數據,均一目了然,供出借人參考。真正做到了公開透明,讓出借人心里有底,投資起來也就更加放心。
擁抱合規,砥礪前行
2018年互金行業正在迎來一個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對于臍橙金融平臺來說,競爭與機遇將同步到來。
截至目前,臍橙金融平臺以穩定運營時間844天,平臺累計交易6.92億元,上一季度成交額為66263400元。
在今年6月份融360網貸評級發布的《北京地區100家P2P網貸平臺合規進度榜單》第二期中,臍橙金融以76分的綜合得分榮登第16位!
平臺已于2017年9月上線恒豐銀行存管,實現所有資金交易、資產全程銀行監管,是客戶資金最安全的保障模式,并已拿到國家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等級三級認證、電信業務經營ICP許可證、電子合同存證、定期聘請國內第三方權威安全評估機構進行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等,這些都為用戶的資金安全,用戶信息、投資環境提供了安全保障。
同時,臍橙金融每月按照市金融局要求定時將平臺業務數據、最近整改進度、企業信息更新指北京市金融局制定“互聯網金融監管沙箱”、“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系統”、“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信用信息共享”。
結語
一個行業只有經歷過洗牌后才能真正成熟,合規路上,我們一直前行,在未來,臍橙金融將嚴格地遵守國家法規、堅守監管紅線,踐行合法合規的經營思想,強化風控,擁抱合規,砥礪前行,為了滿足廣大臍橙出借人能夠實現“坐享臍橙”為目標,我們將提供更好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服務。
(新媒體責編:shang08050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