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對于像投之家這樣的平臺來說,互金浪潮,浩浩蕩蕩,唯有懂得變通并腳踏實地,才能收獲成功,最終到達彼岸。
馬云曾提出過一個“履帶戰略”。
“我們早些時候就認定一個理論,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能夠3年到5年都保持優勢的。所以我們形成梯隊發展、有機作戰,每一家公司,一個上,然后退下來,再另一個上,形成一個循環。這是我們七八年前定的戰略——履帶戰略。阿里巴巴B2B需要修復,淘寶就當第一陣營,然后是天貓,然后接下來支付寶起來了,過兩年再是云計算,再是菜鳥,一輪一輪的,因為每一個的優勢只能保持3年,然后回來修復,再開始輪換。”
阿里的成功,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履帶戰略”的勝利,但回到戰略出發的起點,真的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能夠3到5年都保持優勢嗎?馬云的說法顯然有些過于絕對。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時時刻刻都處在誕生與消亡之中,而互聯網的產生無疑加快了這種誕生與消亡的速度。從這個角度來說,馬云的提法頗有些“一切皆流,無物常住”的意味,但這并不代表著企業的最終宿命是絕對的。
松下幸之助在他的《創業的人生觀》一書中提到,所謂成長發展,就是要有很多東西不斷發生,然后變成繁榮的形態,也可用“日日新”這句話來代表。意思是說,舊的東西逐漸滅亡,新的東西不斷誕生。孫子兵法也提到,“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因此,“履帶理論”,更多強調的應當是一家企業面對外部環境變化時的自我修復性,是一種時時刻刻對“變化”保持敏感,并進行自我“進化”的企業自我危機意識,這也是阿里巴巴能夠一直維持創新和領先的靈魂所在。
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也有這樣一家時時刻刻保持自我“進化”的互金平臺,它就是投之家。
壹|初心之始 :1300天里的互金旅程
任何新生事物,在初始時都不過是一株幼苗。而一切新生事物之寶貴,就在于其有無窮的活力在成長,成長為氣力成長為偉大。
投之家誕生的最初,就猶如這樣一株新生的幼苗。
投之家成立于互聯網呈大爆發之勢的2014年,是萬千互聯網金融創業大軍中的普通一員。平臺坐標深圳,隸屬于盈燦集團,是國內首家P2P網貸理財行業門戶網站網貸之家的兄弟品牌,專注服務于有投資需求的個人及中小微企業,致力于用創新的科技金融技術解決投融資兩端的資金需求。
最初,作為網貸之家孵化出來向周邊業務輻射的業務平臺,投之家的定位是互聯網金融的垂直搜索引擎,更多扮演的是類似互聯網金融超市的角色,在形成原始流量聚集的同時,通過考察和引入眾多的第三方P2P平臺,投之家也積累了足夠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和風險管控經驗。
當平臺發展穩定并日趨成熟以后,投之家開始逐漸衍生成網貸基金模式,將債權打包,使得單筆投資資金分散到多家平臺中,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做出這樣的轉型,一方面是基于自身條件的成熟,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抓住外部環境機遇。如此境況之下,投之家完成了第一輪的“自我進化”。
2017年,為了迎合監管的政策要求,也是鑒于自身無論是流量積累還是風控水平,發展條件均已成熟,投之家開始了第二輪“自我進化”——轉型P2P平臺,主要資產涵蓋了中小微企業端的供應鏈金融與個人端的汽車金融,致力于通過科技金融的手段助力普惠金融的發展,開始了新一輪征程。
截至目前,投之家已安全運營1298天,累計用戶總數達到286.81萬人,累計借貸金額264.52億元,累計為用戶賺取收益4.59億元。
進步,意味著目標不斷前移,階段不斷更新,它的視野總是不斷變化的。
在近1300天的互金旅程當中,投之家始終在自我更新,自我進步,走出了一條獨具平臺特色的互金之路。
貳|時光之旅: 背靠大樹的生態進化
投之家母公司為中國P2P網絡借貸行業外圍服務第一品牌盈燦集團。2015年,投之家獲頂尖風投機構賽富亞洲戰略投資,完成Pre-A輪融資;2016年,投之家又獲知名風投機構創東方領投8000萬元的A輪融資。
盈燦集團總部位于上海,陸續在北京、深圳、武漢、大連、成都設有分公司及辦事處。集團旗下擁有6大品牌,雙向服務網貸平臺及投資人。以核心品牌——中國首家網貸行業第三方門戶網站——“網貸之家”為引領,輻射至行業內各個領域及層面,孵化出全國首家P2P網貸平臺——投之家;專為高凈值人群服務的第三方投資機構——盈燦資產;權威網絡借貸行業咨詢培訓商——盈燦咨詢;專業P2P網絡借貸交易系統提供商——盈燦科技、中國首家分布式征信查詢系統——云征信,逐步建立起全方位的P2P網貸行業立體化的外圍服務生態體系。
賽富投資基金是一家領先的為亞太地區的高成長性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私募股權公司。在中國和印度分別設有辦公室。賽富目前管理總規模近60億人民幣及40億美金的投資基金。投資案例包括58同城、盛大網絡、太合麥田、知乎、雷士照明等。
創東方投資則是一家專業從事創業投資和資產管理投資機構,累計管理各類基金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創東方投資領域涵蓋新材料、大IT、大消費、大健康等,累計投資各類成長型企業超過150家,其余40余家企業已在國內IPO上市、新三板、并購轉讓實現退出,并有多家企業報送IPO或新三板材料。投資案例包括東方財富網、康芝藥業、網宿科技、網貸之家等。
背靠大樹好乘涼。正是背靠大股東們的強大助力,投之家才得以在適者生存的互金生態競爭中不斷進化,節節攀升。而資本的助力也讓投之家在發展過程當中更加克制和嚴要求。
目前,在合規運營方面,投之家已是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首批會員、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理事單位和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會員單位,已獲國家信息安全等保三級證書,并已接入銀行存管系統,還被吸納為南都金融數字聯盟首批會員,有望發展成為金融獨角獸企業。
在信息披露方面,投之家按照監管要求,在官網專設信息披露板塊,如實披露了機構信息、運營信息、股東背景、備案信息、重大事項、逾期數據等信息,還成立了“之家哥俱樂部”,定期與投資人分享公司發展信息,同時做好風險提示。
我們常說,夢想決定基因,一家企業的夢想決定了方向和內在的動力。反過來,基因也反哺夢想,一家企業的基因往往也會對其發展路徑產生重要的影響。投之家的成長之路,恰恰是深刻佐證。
叁|工匠之心: 唯有信賴不可辜負
一個人只有不斷地進步,他才能不被社會所拋棄;同樣,一個企業也只有不斷地進步,它才不會被市場和時代所拋棄。
雖然背靠大樹,但投之家從來沒有忘記自我奮斗。而股東的助力和自我的奮斗,正是投之家三年成功進化的奧秘所在。
一家P2P平臺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毋庸置疑是風險把控的能力,風險管控是一個P2P平臺的立身之本。縱觀投之家1300天的發展歷程,始終將風險管控和合規經營放在首位,以工匠之心不斷錘煉自身風控能力,不辜負用戶的每一分資金。
梳理發現,投之家擁有一支嚴謹專業的風控團隊,高管團隊大多來自于平安集團、騰訊、百度等知名企業。通過專業的風控及大數據處理能力,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線上實時輿情監控系統、線下盡調考察認證為基點,為有投融資需求的個人、機構及企業打造一個安全穩健、合規高效的互聯網借貸信息中介服務平臺,為用戶提供科學專業的金融信息服務。
在風險防控上,投之家建立了完備的風險管理體系。對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資格條件、信息的真實性、融資項目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必要審核,防范欺詐行為,充分維護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合法權益。
此外,按照監管要求,對借款項目進行風險評級并及時披露,分為正常、關注、次級三類。其中,對于次級項目,由風控部提前采取措施進行貸款的回收,協商提前一次性還款或制定具體還款方案,必要時可同時委托第三方機構及合作律所跟進。
在業內較為敏感的催收環節,投之家在官網上做了清晰說明。如果用戶逾期未歸還借款,風控部門將第一時間通過短信、電話、上門等方式了解實際情況,提醒借款人還款。如果該借款人逾期未還超過90天、惡意拖欠、還款能力出現嚴重問題等,風控部則交由專業的催收團隊與第三方專業機構或律所合作處理。
在嚴密的風險防控體系下,目前投之家的金額逾期率僅為0.0660%,項目逾期率0.1334%,遠低于行業水平。
肆|望野未來: 資本助力下的起飛
決勝者,往往不是因為能力超群,而是善識時務,順勢而為。
投之家1300快速發展的歷程,正是平臺善于順勢發展,迎風起飛的最終結果。而面向未來,在資本的助力下,投之家無疑將迎來更加穩健的發展。
6月15號,投之家宣布斬獲上市公司母公司B輪融資,融資規模達4.09億元,此輪融資后,平臺估值達到10億元。本輪融資后,投之家的注冊資本也由之前的1010萬元增加至1億元。
對此,投之家CEO黃詩樵表示,在當前的行業發展特殊時期,投之家可以獲得上市公司平臺的青睞,是肯定亦是鞭策。B輪融資后,除了提供更強大的背書以及增加資金支持以外,將進一步完善公司內控制度與合規水平。
對于該筆融資的用途,黃詩樵透露,資金將主要用于團隊建設、品牌建設、資產端建設等方面,特別是將加大科技金融研發方面的投入,通過科技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中小微企業,加快新產品的研發,豐富資產端。“未來將更多精力投入資產端的建設,整合盈燦集團與上市公司平臺的優勢資源,一方面為實體企業和個人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另一方面也為投資用戶提供高質量的資產。”
黃詩樵多次提到了資產端建設、服務實體經濟。這也是國家對普惠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定位。此外,借助上市公司的背景和資金實力,投之家在其他優質資產的布局上也更有優勢。
此外, 對于行業來說,金融科技潮流勢不可擋。除了BATJ,目前已經登陸資本市場的平臺紛紛宣布轉型金融科技、斥巨資布局智慧金融等領域,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上加大投入力度。利用科技能力提升服務效率、風控水平,亦是投之家的必然選擇。
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腳踏實地地邁一步。對于投之家來說,初心不忘,目標遠大,未來正在腳下。
伍|結語
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
對于像投之家這樣的平臺來說,互金浪潮,浩浩蕩蕩,唯有懂得變通并腳踏實地,才能收獲成功,最終到達彼岸。
(新媒體責編:shang08050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