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添祐
綜合東部戰區、寧國日報訊 一個來自安徽寧國的大男孩,一個通過四年大學脫穎而出的青年才俊,從小酷愛畫畫、寫字,大一就尋找摯友,開始創業。他的成長,伴隨著書聲、掌聲、嘆息聲,他的人生原本可以按部就班、穩扎穩打、功成名就,然而坐擁大公司的他,為夢想勵志奮發,在鮮花與掌聲、爭議與不解中,用青春與成長的力量,抒寫無悔青春。
大膽探索 將愛好發展為職業
熟悉添祐的人都知道他寫的一手好字,也是畫畫高手。從小學習繪畫、書法,也為他日后在大學里學習交互多媒體專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開始其實是在父母的要求下去學習這些的,但是時間長了,發現自己是打心底里熱愛這些藝術,就像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無法割離。”
2014年,19歲的添祐結束了忙碌的高中生活,進入上海工藝美術學院這座“象牙塔”,開啟了大學生涯。從小到大,添祐就是一個喜歡創造和挑戰的人,學習之余的他也沒有閑著,經過一番思量,他拉上幾個要好的同學,依托專業優勢,創辦了“天右”工作室,主要從事墻體繪畫、平面設計和外部包裝等工作。
創業初期,由于經費限制,他們只能在學校簡陋的小教室里辦公。一開始接不到多少業務,添祐就靠自己零散的設計單子和墻繪收入來支撐工作室運轉,不僅要承受高強度的工作壓力,還要鼓勵團隊振作精神。“那個時候,真的忙到過年過節都沒空回家探望父母。”添祐說道。萬幸的是,憑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和專業的設計,工作室漸漸打開了市場,知道“天右”的人越來越多。收獲了贊賞與成績的添祐并未滿足于此。
伴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工作室也面臨著業務單一,發展受限的困境。2015年7月,他又大膽嘗試,與同學一起在工作室的基礎上,合作成立了“中閏漢宇”文化品牌公司,增添了活動策劃、平面設計與包裝等業務。
公司換羽新生,業務數量激增,并漸漸地與三得利、歐萊雅、蘇泊爾等大型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在同校學生眼中,汪添祐儼然已經成為創業“大牛”。與此同時,汪添祐也未曾落下自己的學業,多次因成績優異獲得獎學金。
那個時候,可能是真的覺得自己的人生軌跡就會這樣一帆風順下去,難免有些意得志滿。但是,總覺得在這樣快速發酵的創業環境里,有種隱隱的危機感。面對同學朋友潮水般的稱贊,汪添祐卻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缺少人生閱歷、缺少抗壓能力、缺少堅守毅力是他對自己的評價,需要去歷練、去摔打、去成長……
三代從軍,強軍夢里的紅色基因
在汪添祐的手機里,珍藏著一張斑駁發黃的舊照,照片上的青年身著軍服,面容俊俏,目光如炬。上世紀七十年代,汪添祐的外公作為一名發動機專業的大學生,響應國家號召入伍,在南京某部服役。可是,直到八十年代以正營級別轉業,在從軍近二十年的里,家人都不知道,他所在部隊的番號和任務。直到2014年去世,對于自己曾經服役的這段經歷,外公也是閉口不提,只一直說,要保守秘密,不能泄露。
外公的經歷讓汪添佑在耳濡目染中領會了忠誠與堅守、犧牲與奉獻、堅韌與擔當的精神內涵。參軍習武、報效祖國的家風,源遠流長,深深地烙印在汪添祐的心底,也促成了日后他與這一身迷彩制服的不解之緣。軍人迷彩色的基因在家人中賡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汪添祐的叔叔與舅舅先后參軍入伍。
2016年6月,汪添祐的團隊接下了一個文化村的中等規模的墻繪任務,三周時間,800平方米的墻繪。為了盡快完成任務,汪添祐從學校招募了四名畫手參與創作,其中有一名恰好是剛剛服役期滿,退伍回來復學的大學生士兵。炎炎夏日,團隊的其他畫手,包括汪添祐自己,都會選擇在陽光最為熾熱的中午休息。唯獨這個退伍老兵,頂著烈日,戴著草帽,坐在梯子上加班加點地完成任務。汪添祐很是不解,便去問他緣由。畫手說,自己在部隊呆了兩年,學會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以集體利益為先。任務這么重,能多干一些就是一些,更何況,這點太陽和在部隊里吃的苦相比,根本算不得什么。
短短的一番話,卻著實感染到了汪添祐。一個團隊,一個集體,一個公司,需要的不正是這種無私奉獻的人么?或許他并不需要多么出色,卻必然是不可或缺的團隊“粘合劑”,能夠把所有人,都牢牢凝聚在一起。那段時間,恰逢公司事業的上升期,與紛至沓來的訂單一同到達的,還有幾起合同上的糾紛,這讓汪添祐一時間有些疲于應付。他坐下來靜靜思考,意識到自己的人生事業規劃,到底還需要些什么?
與老兵畫手的交談,提醒了他。時代造就了每個人迥然各異的性格特點,但是成功卻依舊需要一些同質化的東西去充當催化劑,譬如不懼風浪的沉穩,譬如不畏艱險的勇敢,譬如不怕犧牲的奉獻。哪里可以提取到這樣一種“團隊催化劑”?毫無疑問,他在第一時間想到的,正是父輩曾經躬耕于斯的軍隊。恰巧那段時間學院積極號召在校學生參軍入伍,早有去部隊沉淀兩年想法的汪添祐,終于下定決心,瞞著父母,報名應征入伍,去追隨父輩的光榮腳步,在軍營實現人生的目標,2016年9月,汪添祐穿上了期待已久的軍裝。
砥礪前行 以堅韌書寫“不放棄”
初入部隊的添祐躊躇滿志,以為自己大顯身手的機會來了,可接二連三的打擊卻讓他極為不適應。“電視上當兵都是一天到晚扛槍打炮,沒想到現實中是日日夜夜的基礎專業訓練和反反復復的衛生打掃、公差勤務。”剛被分配到徐州某合成旅坦克連的他,除了日常訓練,就是忙碌在保養車輛、搬運電瓶等瑣事中,再加上第一次戰斗射擊時,發現自己平時學到的理論知識根本派不上用場,只能看著別人干瞪眼,他的內心非常沮喪。
連長看出了汪添祐的心事,特意找他進行了談話,鼓勵他通過量變實現質變。“苦練,朝死里練。大家一起訓練的時候比著練,人家休息的時候自己拼命練。利用午休和晚上的實際仔細研究理論,不懂的地方請教老班長。”每一份辛苦都不會白費,每一滴汗水都是在為成功奠基,拼命三郎般的添祐終于從一開始的“拖后腿”,一舉成為了連隊的“神炮手”,收獲了眾人的贊許。
與此同時,他也沒有丟下自己的特長,在慶祝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繪畫大賽上,一幅展現“鐵甲雄風”的精致油畫技驚四座。熱愛跳舞的他不忘帶領大家共同進步,在指導員的鼓勵下成立了文藝小分隊,一起跟著視頻學習街舞并錄下來反復研究,無論是連隊的茶話會,還是集團軍的文藝匯演,都留下了他們充滿青春活力的身影。面對連隊和戰友的贊揚,看著自己“可憐”的訓練成績,汪添祐自慚形穢,決定找回初心,奮起直追。
基地學習期間,學習射手專業的汪添祐,憑借自己的努力,被評為 “優秀學兵”,更是捧著“神炮手”的榮譽證書回到連隊。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汪添祐,擁有著令人羨慕的“資本”,不甘于現狀的他,帶著夢想扎進火熱的軍營,接受著“老槐樹”精神的洗禮,用紅色基因的賡續,演繹中國青年的擔當。
(新媒體責編:shang08050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