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認知癥,是指由于各種原因造成腦細胞的處理能力下降,導致腦細胞萎縮或變性從而引起的失語、失用、失認、失行等各種行為及心理障礙,進而影響患者正常生活的病癥。和單純的健忘并不一樣,認知癥是任何人都有發病可能的一種疾病。有統計顯示,全世界認知癥患者人數當前已經接近5000萬,在中國,僅認知癥老年人數已超過2000萬(注:阿爾茲海默癥協會發布的2016年全球認知障礙癥報告指出,不同地區的認知癥患者,確診比率差別巨大,高收入國家與中低收入國家確診比率分別為50%和10%,相差四成。而目前全球識別并確診的患者遠低于實際患病人數)。雖然目前還沒有根治認知癥的方法,但是通過專業的護理還是可以有效地讓患者維持日常生活的,延緩病癥惡化的腳步,無論對于患者自己還是家人,這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事情。目前,全球已有將近20個國家制訂認知癥國家計劃,來應對認知癥的挑戰。但這其中并不包括我們中國。
中國已步入老年社會,關心老年人生活,特別是關心認知癥患者的晚年生活,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事關我國養老事業的健康發展,是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也是養老服務業在發展中所必須要面對的重大難點課題。
(部分嘉賓合影)
2018年7月26日,由燕達國際健康城、PZ-Pruitt健康(養老)產業研究中心、昱言養老工作室聯合主辦,北京大學國家治理與老齡產業政策研究課題組特別支持的“首屆國際認知癥照護探索與實踐論壇”在京東燕郊燕達國賓大酒店正式拉開帷幕。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遠洋、華夏幸福、陽光城、泰康之家、廣大匯晨、朗詩常青藤、樂成集團、三胞集團、民政部規劃院等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及科研院所學科帶頭人、企事業單位代表、養老機構負責人、媒體觀察團約200余位嘉賓參與了本次論壇。本屆認知癥照護專題論壇在參與人員廣度及研討內容深度方面均創國內認知癥領域記錄。
(現場嘉賓爆滿)
民政部國家康復醫院副院長呂澤平;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老人科教授郭志銳;香港賽馬會耆智園總經理何貴英;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神經變性病科病區主任馬惠姿;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總經理周素娟;北京大學國家治理與老齡產業政策研究課題組執行主任、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經濟組專家張坤昱等數十位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分別對認知癥成病規律及全球形勢、認知功能障礙評估、認知癥全人整合照護模式實踐、認知癥機構經營管理模式經驗總結、政府與社會資源聯動的公共關系管理等話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PZ-Pruitt健康養老產業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香港安老業界資深專家、北京大學老齡產業總裁班導師楊硯冰女士應邀主持了本次論壇。
(左:張坤昱、楊硯冰、何貴英、郭志銳、馬惠姿、周素娟)
認知癥癥狀及對患者的影響
在我國,認知癥常常被叫做“癡呆癥”,有時也被稱為“失智癥”。作為常見的老年病之一,認知癥這個名字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記住,但如何區別認知癥和自然衰老,如何正確地對待、護理認知癥老人,大多數人還不了解。
據了解,認知癥的癥狀可以分為兩種,分別是:由腦細胞損壞引起的“中核癥狀”和由性格、生活環境和人際關系等引起的對精神和行為產生影響的“行為和心理癥狀”。每位認知癥患者呈現的癥狀雖然有差異,但主要表現出來的“中核癥狀”有“記憶障礙、迷失、理解判斷力障礙和執行功能障礙”這4種;“行為和心理癥狀”則主要表現為徘徊、失落和妄想等。需要強調的是,認知癥并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神經退行性的疾病,可導致記憶障礙、功能性障礙,以及情緒和個性的變化。因此,及時而準確的診斷可以帶來及時的干預,這為認知癥患者、以及家屬及政府都可以帶來許多潛在好處,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認知癥患者和他的家人提高生活品質,并繼續享有尊嚴。
我國認知癥群體數量正日益增長失智評估還未專業化
燕達國際健康城李海燕副總裁在致辭中表示,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快速發展,認知癥群體的數量日益增長,而相對應的服務目前并不成熟,認知癥照護服務領域的發展,任重道遠,需要更多的堅持、努力和創新,更需要行業同仁凝心聚力,努力探索,共同為認知癥的長者及家庭帶來新的希望。
在主題演講環節,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郭志銳;香港賽馬會耆智園總經理何貴英;民政部國家康復醫院副院長呂澤平;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神經變性病科病區主任馬惠姿;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總經理周素娟;北京大學國家治理與老齡產業政策研究課題組執行主任、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經濟組專家張坤昱,分別作了《香港腦退化癥服務發展》、《賽馬會耆智園的營運、服務及公共關系管理》、《步態特征用于認知與平衡功能障礙評估的研究進展》、《阿爾茲海默病的診斷與治療》、《認知癥全人整合照護模式的實踐》、《走進北京失智照護的》等主題分享,分別從認知癥的病理概念、評估方法、發展趨勢、照護形勢、政策態勢、控制管理、機構實踐、北京失智照護調研報告等多個角度進行了解析。
特邀主持人楊硯冰女士代表活動主辦方及多家為老服務機構向本屆活動提出倡議,希望與會機構代表乃至全社會,用實際行動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專業服務實現真心敬老、用心養老,以赤誠之心回報全社會的老人,永遠向認知癥患者伸出援助之手。
論壇當日適逢《北京養老地圖》微信小程序適逢上線
認知癥會議當天,適逢中原集團昱言養老工作室旗下的重要產品《北京養老地圖》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大家可以通過微信搜索北京養老地圖查詢體驗。上線當日,點擊率即突破10萬。當前,各式各樣的電子地圖充斥著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們對地圖的認識和依賴程度、使用廣度和需求精度上早已經發生了革命性變化。相比昱言養老先后出品的1.0、2.0版紙質《北京養老地圖》,《北京養老地圖微信小程序》中的機構信息更加豐富、覆蓋區域更加全面;特色服務、價格區間等分類將更加清晰。此時,老人們盡可通過電腦或智能手機,一鍵獲取所在區域養老機構的分布情況及相關配套服務,未來,昱言養老還將計劃植入更多更優質的養老資源,全方位為老年人服務。
通過定期調研和數據更新,截止目前,昱言養老工作室聯合相關部門已基本掌握了北京市16個區縣600余家養老機構、驛站、照料中心等場所的詳細服務信息、服務內容、收費標準、配套設施和運營狀況。并根據研究成果,通過多種渠道向不同年齡階段和身體狀況的老人,提供切實有效的養老服務。
(新媒體責編:shang08050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