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 學院簡介
土木工程學院現有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工程力學及工程管理4個本科專業。學院設有建筑工程系、地下結構工程系、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系、力學系、工程管理系、基礎力學教研室6個教學科研機構;學院現有實驗室面積4200余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約余3500萬元,設有土木工程實驗中心和工程力學實驗教學中心,包括結構實驗室、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實驗室、力學實驗室等;并設有計算中心和圖書資料室。
(土木工程學院辦公樓)
學院采取積極措施,鼓勵教師參加學術交流活動,擴大在省內外、國內外的影響,近年來,先后有多名教師到英國、日本、美國進行學術交流。此外,學院不斷創新教育模式,先后推薦優秀學生作為交換生分別到日本、韓國學習;通過這些舉措,活躍了學術氛圍,增進了外部交流,為教師、學生的科研、學術發展提供了平臺。
土木工程專業
河南科技大學規劃與建筑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現有 “結構工程” 一個碩士點;土木工程專業下設建筑工程、地下結構工程兩個學科方向。現有16個教學班,學生總數達550余人。
建筑工程方向就業方向:
能在房屋建筑工程、城鎮建設工程、巖土與基礎工程等領域從事設計、施工、管理、監理、投資、開發等工作以及教學科研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
地下結構工程方向就業方向:
能在地下建筑結構、隧道工程、巖土與基礎工程等領域從事設計、施工、管理、監理、投資、開發等工作以及教學科研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
河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系設置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本科專業,下設暖通空調、建筑節能技術兩個專業方向,并有“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空調冷熱源工程”學術型碩士學位點和“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學位點。
畢業生就業去向及有關領域:
畢業生就業領域廣,需求單位多,就業渠道寬。畢業生能夠在設計研究院所從事工程設計,建筑工程及房地產開發公司從事項目施工管理,空調制冷與暖通設備生產企業從事設備研發、設備營銷及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關的科研、教學、設備運行等企事業單位從事科研開發、應用研究、實驗研究、設備系統運行管理及教學等工作。
工程管理專業
工程管理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由土木工程技術知識及與國內、國外工程管理相關的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組成的系統的、開放性的知識結構,全面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同時具備較強的專業綜合素質與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具備環境保護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和以人為本意識,具備國際視野和寬廣的工程視野,具備專業道德、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具備健康的個性品質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夠在國內外土木工程及其它工程領域從事全過程建設工程管理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畢業生就業趨向:
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在具備規定期限的從業經歷后,可報考注冊建造師、注冊監理工程師、注冊造價工程師、注冊咨詢工程師(投資)、注冊房地產估價師、注冊土地評估師等國家執業資格。能夠在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項目管理)、投資、造價咨詢等領域和房地產領域的企事業單位、相關政府部門從事工程管理及相關工作,以及在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專業和相關專業從事教育、培訓和科研等工作。
工程力學專業
力學,是工程科學的基礎,屬于應用科學的范疇;力學理論及應用是推動眾多工程科學發展的原動力。工程力學專業培養具備力學、機械、土木及其他工程技術基礎理論知識、現代計算技術和實驗技能,能在工程力學領域、機械工程、土木工程及其他相關學科中繼續深造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同時本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可在土木建筑、機械、航空航天、微電子、能源、材料、船舶、海洋、生物、環境等工程領域從事與力學有關的科研、開發和工程設計的專業技術工作。
畢業生就業去向:
學生畢業后能夠在有關工程領域(如機械、土建、材料、能源、水利、交通、船舶、航空等)中從事與力學問題相關的工程設計與計算分析、工程安全評估、技術開發及技術管理工作,或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成為力學及相關學科的高層次研究人才或高校教師。由于工程力學專業的寬學科領域適應性特色,該專業學生具有更高的學科交叉發展優勢。
(新媒體責編:shang08050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