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是國家國防科工局與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支持高校、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河南省重點建設的三所綜合性大學之一。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在讀研究生3500余名,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留學生39100余人。學校坐落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洛陽。
學校涵蓋理、工、農、醫、經、管、文、法、史、教和藝術學等11大學科門類。設有31個學院,97個本科專業;擁有2個博士后流動站,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3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個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類別。學校現有28個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三個國家“十三五”國防特色學科。
學校現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01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195人;擁有雙聘院士9人,國家“千人計劃”、“外專千人計劃”專家5人,“中原學者”3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3人,省特聘教授14人,享受國務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6人,省學術技術帶頭24人;博士生導師87人,碩士生導師899人。
學校有12個河南省特聘教授設崗學科,46個國家、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個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近五年來,學校先后承擔國家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973”計劃、“86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包括子項)等項目3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項目333項;獲國家科學技術獎6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優秀社科成果獎等140項;《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被評為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在艾瑞深校友會網2018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和武書連2018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均位列全國高校第138名。在2018中國非985工程大學排行榜中位列全國高校前100強。五年內主持獲得3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全國高校中位列第50名,居河南高校首位。在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度發明專利授權量前50位高校中,位列全國高校第47名,居河南高校首位。在2017年中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暨學科競賽評估結果中位列全國高校第60位。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始終秉承“明德博學、日新篤行”的校訓和“育人為本、學術至上”的辦學理念,發揚“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河科大精神,圓滿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的光榮任務,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招生人數
2019年我校計劃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842人,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359人,計劃招收“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5人,最終招生總人數以上級正式下達的招生計劃為準。
報名條件
一、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 擁護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 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我校規定的體檢要求。
4. 考生的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2019年9月1日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2019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且符合我校根據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5)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5. 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未畢業本科生,及高職高專畢業生報考專業必須與所學專業相同或相近,并且復試時需以筆試方式加試兩門本科專業基礎課。
二、報名參加工商管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 符合(一)中第1、2、3各項的要求。
2. 大學本科畢業后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的人員;或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三、報名參加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一)中第1、2、3各項的要求。
(2)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各專業招生對象為全日制統招臨床醫學專業應屆或往屆本科畢業生,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并且符合醫師資格考試報考條件規定的考生。對于已經獲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人員不得報考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
四、報名參加除工商管理、臨床醫學外的其他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一)中的各項要求。
五、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以下簡稱“大學生士兵計劃”)的考生,應為高等學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并且符合(一)中的各項要求。考生報名時應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并按要求填報本人入學、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
高等學校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批準設立、實施高等學歷教育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學校、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和獨立學院。
高等學校學生是指高校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含高職)、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的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專科(高職)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
六、我校全日制專業均接收推免生。
學制和學習方式
一、學制: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學制3年,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制2-3年,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制適當延長,具體學習年限以培養方案為準。
二、學習方式:碩士研究生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學習方式。
報名時間與辦法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兩個階段。
1. 網上報名:網上報名時間為 2018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再修改報名信息。考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按報名網站的提示和要求填寫本人報名信息。
2. 現場確認:憑本人居民身份證、學歷證書(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到省級教育招生機構指定的報考點確認報名信息,并進行繳費、照相等(具體時間由省級教育招生機構確定)。
提示:有些省市為網上繳費,在這些省市報名的考生注意,必須在網上報名階段進行網上繳費。
考試與錄取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分初試和復試。
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時間由教育部確定。初試地點由報考點確定。
復試在2019年3月中下旬進行。我校根據考生考試成績(含初試和復試),并結合其思想政治表現、業務素質以及身體健康狀況確定錄取名單。
學費及獎助政策
根據國家規定,2019年錄取的碩士研究生全部繳費,學費以河南省物價部門公布(批復)的為準。
為激勵研究生勤奮學習、潛心科研、勇于創新、積極進取,在全面實行研究生教育收費制度的情況下更好地支持研究生順利完成學業,我校進一步完善了研究生獎助體系,具體包括:
一、優秀考生獎勵政策
(一)推免生
1. 經考核接收的A類(原“985工程”)(以下簡稱“A類”)高校推免生,獎勵20000元。
2. 經考核接收的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非A類高校推免生,獎勵12000元。
3. 經考核接收的其他高校的推免生,獎勵8000元。
(二)統招生
1. 第一志愿報考我校并被錄取的A類高校全日制應屆本科畢業生,獎勵20000元。
2. 第一志愿報考我校并被錄取的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非A類高校的全日制應屆本科畢業生,且初試、復試綜合成績在學院排名前20%,獎勵12000元。
3. 第一志愿報考我校并被錄取的其他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高校的全日制應屆本科畢業生,且初試、復試綜合成績在學院排名前10%,獎勵8000元。
(三)調劑生
調劑到我校的A類、B類(原“211工程”、中科院大學)高校的全日制應屆本科畢業生,獎勵8000元。
二、研究生獎助體系及有關政策
1.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獎助類別和標準
(1)國家獎學金:2萬元/人。
(2)學業獎學金:全日制非定向碩士研究生學業獎學金分為三等,一等學業獎學金標準8000元/生/年,發放比例40%;二等學業獎學金標準為6000元/生/年,發放比例40%;三等學業獎學金標準為4000元/生/年,發放比例20%。
非全日制(全日制學習)(不含MBA)新生入校后可參評河南科技大學非全日制(全日制學習)研究生獎學金,碩士研究生一等獎5000 元(比例為10%),二等獎3000元(比例為20%),三等獎2000元(比例為30%)。
(3)國家助學金:全日制非定向碩士研究生(不含MBA)助學金7000元/生/年,分為10個月發放,700元/生/月。
(4)學校提供“三助”崗位,可以通過承擔助教、助研(助醫)和助管工作,由設崗單位或導師支付相應的勞務費。
2. 單項優秀研究生獎學金
設立單項優秀研究生獎學金,獎勵在學校各類“創先評優”和創新實踐活動中表現優異的研究生。
(1) 研究生“優秀學位論文”獎:一等獎10000元/人,二等獎5000元/人,三等獎2000元/人。
(2)“學術論壇”優秀征文獎。
(3) 為學校贏得重大榮譽的特別貢獻獎等。
三、我校每年選拔優秀在校碩士生進入“碩博連讀”培養。“碩博連讀”考生比例占博士招生計劃的50%以上。
(新媒體責編:shang08050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