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房綠植環繞、堆場干凈整潔、設備清潔高效、生態水系有序運行……河北黃驊港煤炭港區儼然一座海上花園。幾年前,這里還是水咸地堿、植被覆蓋率不高。現在,得益于港區生態圈建設,黃驊港煤炭港區生態環境大變樣。
如今,在河北省487公里的藍色海岸線上,處處律動著綠色發展的強勁節拍。秦皇島、唐山、黃驊等港口發揮各自優勢,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綠色港口發展模式。
“河北省將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大氣污染防治為重點,以修復港區生態環境和綠化美化為目標,加快實施綠色港口工程,努力建成發展優質、環境優美、綠色低碳的美麗港口。”河北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單寶風在近日召開的河北省綠色港口建設現場推進會上表示。
3年內實現源頭抑塵
粉塵綜合防治率超90%
“2015年冬天我去港區,恰好趕上大風天氣,堆場煤塵飛揚,對面看不見人,開車看不清路!”神華黃驊港務責任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林回憶當時的情景。
一直以來,河北港口貨種偏重、偏散,煤炭和鐵礦石產生的粉塵,是造成港口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改變,就要付諸行動。河北下定決心,積極探索源頭抑塵,以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為剛性要求,以鐵腕打造粉塵污染防治的銅墻鐵壁。
神華黃驊港務責任有限公司從粉塵產生機理入手,研發出了適合北方煤炭港口的“本質長效抑塵技術”。在黃驊港煤炭港區翻車機車間可以看到,翻車機舉起4節滿載煤炭的車廂,旋轉近180度將煤炭倒入地下傳送帶。當車廂旋轉至與水平約呈50度角時,翻車底部噴射出高壓水汽,瞬間升騰的水霧將落煤及煤塵緊緊裹住,帶入底層漏斗中。至煤炭卸空,高壓水汽停止,翻車機房內干凈如初,不見一絲揚塵。
唐山港從道路改造、堆場硬化、環保設備設施配置等方面入手,推動港口綠色發展。“近3年,我們累計投入1.9億元,通過擋風抑塵墻、噴淋降塵等方式加強堆場、道路、碼頭環境治理。”唐山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小強說。
據悉,河北將在全省港口煤炭裝卸企業中大力推廣翻車機“本質長效抑塵技術”,力爭3年內全面實現從源頭抑塵,爭取到2020年全省港口粉塵綜合防治率達90%以上。
運輸結構調整加快
礦石疏港“公轉鐵”
河北港口煤炭主要通過鐵路集港,礦石則主要通過公路疏港,公路運輸方式給臨港區域帶來了較大的污染排放。近年來,河北充分利用國家多式聯運發展政策,將優化調整港口運輸結構工作擺在突出位置。
唐山港集團、滄州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等港口經營企業積極完善內陸無水港布局,陸續開通了20多條海鐵公多式聯運線路。“唐山港京唐港區至灤南的敞頂箱礦石疏港專列已經開通,正逐步實現常態化運營,灤南柏莊鐵路物流分撥中心正在設計。”張小強說。目前,環渤海港口禁止接收汽運煤集疏港政策也在河北全面實施。
放眼整個河北沿海,港口礦石疏港“公轉鐵”工作正如火如荼地推進。
唐山港京唐港區將啟動遷安鐵路物流分撥中心建設,利用灤港、遷曹鐵路回程運力,實現港區部分礦石鐵路疏港;唐山港曹妃甸港區加快建成唐曹、水曹鐵路,推進建設曹妃甸鐵路港池島站、港區內礦石疏港鐵路支線建設,妥善解決礦石鐵路疏港“最后一公里”問題;黃驊港充分發揮和釋放邯黃鐵路運輸能力,利用朔黃鐵路回程富余運能,解決沿線礦石等貨物運輸需求。
踐行“不環保不生產”理念
黑煤港變身花園港
2016年起,黃驊港煤炭港區建設了以“兩湖兩濕地”為主體的生態水系統。“‘兩湖’有效增加了壓艙淡水回收能力,滿足噴淋綠化的灑水需求;‘兩濕地’對含煤污水進行分級沉淀,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劉林說。河北將推廣神華黃驊港務責任有限公司“兩湖兩濕地”的港區生態發展模式,努力打造“三季有花、四季透綠,港在海中、人在園中”的港口優美環境。
處處綠意盎然的黃驊港,是河北美麗港口發展的一道縮影。近年來,河北主要港口企業著力踐行“不環保不生產”的綠色發展理念,突出抓好港區環境提升,實現跨越發展。唐山港京唐港區入選全國綠色示范港口,完成綠色能源、綠色裝備、節能工藝、智慧港口等六大類24個重點支撐項目;秦皇島港股份有限公司榮獲“亞太綠色港口”稱號,并與京唐港首鋼碼頭有限公司一起榮獲中國港口協會授予的四星級“中國綠色港口”稱號。
從臟兮兮的黑煤港到花園式港口,河北走出了一條打造綠色港口的嬗變之路。“到2035年,港口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港口污染防治、節能減排、綠化美化主要任務基本完成,綠色港口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天藍水碧、云白風清、綠樹成蔭、塔吊林立的花園式港口將成為河北省生態環境的亮麗風景。”單寶風說。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