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工成本的上漲,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程度加大,國內自動化立庫項目大幅度增加.2012年,借著市場的春風,全球著名的伸縮貨叉企業-LHD(艾拉德)落戶于人杰地靈的江蘇省太倉市,開始本土化生產, 國內知名的物流集成商,均有使用艾拉德伸縮貨叉產品.
日前,太倉艾拉德物流設備有限公司運營總監陳雁先生接受了記者采訪,介紹了艾拉德的獨特優勢及發展方向,同時也介紹了他對產品定位及市場的理解。
客戶化定制優勢
好馬配好鞍,一臺優質堆垛機,必須有一臺質量上乘的貨叉相匹配。而絕大多數國內企業對此并不認可。
自動化立庫通常由堆垛機,輸送線,貨架及建筑物組成.其最核心設備為堆垛機,而決定堆垛機品質的量大核心部件-伸縮貨叉和走行部。走行部,大家比較認可DEMAG,而對于貨叉的認可程度比較低。究其原因如下:國內除了艾拉德專業且唯一一家生產貨叉外,無其他廠家。大多集成商及堆垛機企業為了滿足自身需求而設計制造貨叉。各廠家由于經驗,設計能力,生產工藝,材料品質的不足,基本需求是能用即可。故而導致堆垛機的核心部件-伸縮貨叉長期在低水平徘徊.實際上,伸縮貨叉是一種極其精密的機械部件,對使用經驗,設計理念,加工工藝,材料品質要求相當高。
陳雁總監詳細介紹LHD貨叉與國產貨叉的巨大差異,結構上,國產貨叉基本是鏈傳動,而LHD貨叉是齒輪齒條傳動;材質上,國產貨叉由于產量小,選用普通鋼材,LHD則選用優質鋼材;加工工藝上,國產貨叉在普銑上加工完成,而LHD在CNC加工設備上完成,4000mm長的導軌槽,公差也控制在0.06mm以內;元器件選取上,國內的貨叉采用成本較低的原件,而LHD選用的高品質元件,如INA的從動軸承,意大利chiaravalli的扭力限制器, 從動軸承的滾針數量遠比國產的高得多;國產貨叉載重大多到2噸,而LHD從10kgs到35噸均有涉及;性能上,國產貨叉厚重自重大,且撓度過大,而LHD輕、薄、加載撓度小,僅為國產貨叉的一半。通過以上多方面比較,我們不難看出LHD貨叉與國產貨叉的區別,也是LHD貨叉高品質的理由所在,壽命更可達10年以上,只要保養得當,基本是免維護的。
說起自己的產品,陳雁先生相當自信,他認為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與專業化發展成就了LHD具有的核心競爭力。據悉,LHD公司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的意大利都靈,彼時為菲亞特集團生產了很多貨叉,30多年來,LHD不斷投入研發,確保為客戶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
可以說,豐富的從業經驗,完善的技術服務,定制化的產品使得LHD成為全球物料搬運市場的引領者。
目前,LHD不僅提供全系列標準貨叉,包括單深位,雙深位貨叉及夾抱貨叉等,還提供其他貨叉相關的輔助機構,比如皮帶系統,鏈條系統,微提升系統等等。LHD向來遵循一個原則:永不與客戶產生競爭。LHD在全球有意大利和中國兩大生產基地,產品服務于全球市場,每年貨叉銷售超過1500套,全球知名的集成商均與LHD保持有很好的關系。
本地化經營
2014年,LHD在江蘇太倉注冊分公司,2015年參加上海的亞洲國際物流 技術與運輸系統展覽會(CeMAT),讓國內眾多企業了解到專業設備對于系統整合的關鍵性作用。此后,參展CeMAT,LogiMAT,工博會為每年的安排出現在LHD的日歷上。
憑借意大利的技術,又借著市場的東風,LHD在中國的業務進展較為順利,成為國內外系統集成商的優質合作伙伴。也得到了行業內大客戶的青睞,如北起院,北自所,中集,昆船等。
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LHD發現單純依靠進口無法滿足客戶對于交期、成本、售后等方面的需求。LHD在2015年開始了探索一條本地化生產的道路,單深位貨叉,雙深位單電機貨叉到雙深位雙電機貨叉的本地生產、組裝并且可以提供從方案設計、產品開發、生產、銷售安裝到售后等全生命周期服務。這是LHD在亞太地區發展的重要舉措。“太倉工廠的建立,滿足了客戶對于交期,成本售后的實際需求,有力地促進與客戶緊密配合,且服務區域擴展到了日本,韓國及東南亞。”陳雁說。
隨著國家提出了”智能制造2025”, “工業4.0”等計劃,許多自動化行業的中小型公司也特別傾向于購買LHD伸縮貨叉來滿足物料搬運的實際需求。
同時,為了滿足國內客戶對高端設備降低采購成本,縮短交期的需求,LHD亦著手加大標準化設計和生產,常用備品備件保持安全庫存,以滿足國內用戶越來越短的交期需求。
此外,憑借多年的市場經驗,LHD也考慮拓展新業務,如替換零件,組件,部件,更換老舊貨叉,提供貨叉保養服務等,使客戶更省心地運行已有系統。
(新媒體責編:shang08050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