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中國社會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南京市江寧區的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進一步探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筑夢者”社會實踐團隊走訪并慰問了江寧區的三位老黨員,傾聽他們對過去故事的講述及南京城今昔對比的深刻感觸。
(圖為“紅心筑夢者”團隊合照 陳夢媛攝)
追憶往事,不忘初心 7月16日下午三點,“紅心筑夢者”采訪小組帶著準備好的慰問禮品,在社區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帶領下首先來到了陳真貴老人的家中,陳爺爺操著一口當地口音,臉上掛著和藹的笑容,看上去十分親切。得知了我們的來意后,他表示非常樂意接受此次采訪。
陳爺爺于1971年入黨,在交談中,回顧了個人入黨及參加工作的心路歷程,講述了工作中印象深刻的點滴故事,追憶過去清苦的日子,感慨頗多。他說,共產黨員永遠是積極向上,努力奮進,甘于奉獻的那一批人。在那些艱難的歲月里,如陳爺爺一般的老黨員們始終保持著一顆初心,跟著黨走。改革開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環境都得到了明顯改善,政府對老黨員有額外的補助和優待,老人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家庭矛盾也少了許多。
隨后,陳爺爺暢談了近年來中國社會和南京的發展,從貧窮落后到先進開放,這些變化是翻天覆地的,對此感到十分欣慰和驕傲。陳爺爺表示自己將不忘初心,繼續為國家、為身邊的人貢獻自己的力量,做到老有所為。
崢嶸歲月,青春無悔
拜別陳爺爺,我們繼續探訪了另一位老黨員沈光軍老人,沈爺爺今年72歲,看起來卻十分年輕,精神健旺,體態健朗。在采訪中我們了解到,沈爺爺還是一名參加過抗美援越戰爭的老兵,沈爺爺自小深受愛國主義思想的教育,時刻懷抱著保衛國家、報效祖國的志向。
1965年2月,中國方面響應越南勞動黨和越南政府的請求,維護中國南部邊境的安全,決定盡一切可能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國斗爭。當時僅有19歲的沈爺爺毅然決然的投入到了這場戰爭,并在戰場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1975年5月越南抗美戰爭獲得勝利,沈爺爺回到家鄉,戰場上的日子雖然危險艱苦,卻是沈爺爺一生最寶貴的回憶和經歷,“回國之后,國家對我們這些老兵的待遇是很不錯的,沒有忘記過我們。”沈爺爺稱,自己是黨和國家培養出來的,任何時候都朝著共產黨的方向,感謝國家對自己的關心。采訪小組的成員們靜靜地聆聽著沈爺爺的一番講述,深刻體會到老一輩人保家衛國的艱辛,他們付出的是心血、青春甚至生命。
(圖為采訪團隊與沈光君老人合影 陳夢媛攝)
采訪結束之際,沈爺爺也向當代青年提出了一點期望,“國家的未來是青年的,要樹立把自己奉獻給國家的意識,發揚中華民族的精神和作風,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好。”
砥礪前行,共鑄輝煌
本次采訪的最后一位老人,是已有53年黨齡的唐口紅奶奶。唐奶奶得知我們要來拜訪,早早地就在家中準備,熱情地招待我們。據社區的工作人員介紹,唐奶奶是個熱心腸,人緣極好,經常照顧和幫助社區里其他的老人。
唐奶奶19歲加入黨組織,在黨的培養下,積極要求上進。 在退休前曾在生產隊工作,后來在行政村里擔任村委會主任,“我們社區里的老黨員們的自覺性都是很高的,會定期組織義務巡邏隊,在鎮上走走,維持秩序,幫助有需要的人。”提及國家對黨員的優待政策,奶奶說:“政府、社區對我們的關心是非常到位的,區委、市委領導也來慰問過,了解我們的生活情況,送來許多禮品,確實讓我們心里覺得很溫暖。”社區每年都會舉辦納涼晚會,豐富了老人的閑暇生活。
(圖為采訪團隊與唐口紅老人的合照 陳夢媛攝)
在短短的交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唐奶奶對于如今的生活是非常滿意且感恩的,正因為深知現在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所以倍感珍惜。她也希望所有的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能夠努力奮斗,勇于創新,不辜負國家的栽培,共同創造輝煌的未來。(文:唐依佳)
(新媒體責編:shang08050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