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帥劉建強)“如果哪天發現我們作業中有違章行為,批評最嚴厲的是他;當我們生活中遇到困難時,第一個跑來向我們噓寒問暖的還是他。”走進晉西北中部鳳凰山下的小站里,你總能聽到這樣的一個評價。
“他”就是中鐵一局新運朔黃分公司黨支部書記王偉宏。自1984年參加工作,輾轉34年后,他從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成為了鳳凰山下的紅色領軍人,期間,“農民哥”走過了一段平凡而不平庸的修心路。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由中鐵一局新運二段承建的寶中鐵路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在那個艱苦卓絕的環境里,“農民哥”毅然保持著一位陜西三原漢子的淳樸作風?菰锓ξ兜墓ぷ髦,他自主開發了一片農家菜園,三個月的精心照料過后,菜園子開了張。
當工友們吃到新鮮的瓜果蔬菜時便打趣著說道:“一個干鐵路的把菜還種的有模有樣,看那紫里透紅的蘿卜,又大又圓的南瓜,不承包百十畝地干個菜農真是可惜了嘍!”
至此,“農民哥”的昵稱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建好隊伍,關鍵把“人”字做大
“黨建工作必須做到具體化,務實化,動態化,把隊伍整體素質拉起來才能讓我們的隊伍更強大。”這是“農民哥”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自擔任分公司黨支部書記以來,“農民哥”對黨建工作可謂是用盡了“心機”。他根據分公司寧武西地區作業特點和車間人員分布情況,依據黨章及上級黨委要求,積極開展支部黨建基礎標準化工作。他先后完善了黨支部組織結構、黨內組織生活開展標準、黨員的教育和管理等工作,促使黨建基礎工作逐步達到統一內容、統一格式。
“標準建立起來,執行是關鍵”。為此,他先后開展了“兩學一做”、“黨員先鋒崗和創崗建區”、“觀看八一閱兵”、“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紀念9.18”、“觀看、宣講十九大會議精神”等系列主題活動,讓廣大黨員增強了政治自信,營造了“聽黨話跟黨走”的良好黨建氛圍。不僅如此,他還通過支部組織生活常態化、廣泛化,把黨員廉潔教育和群眾監督密切結合,積極傳播黨的知識,路線、方針,讓黨的政策深入人心,充分發揮了支部戰斗堡壘作用,使得支部黨組織始終保持了活力。
保障生產,關鍵在服務上做強
支部基礎工作牢不牢,關鍵看服務對象滿意不滿意。
該支部處在海拔2428m的山西寧武縣的鳳凰山腳下,員工生活、娛樂極為不便,為此他在服務生產、服務員工、服務一線上下了真功夫。2015年初,他組建了分公司支部里第一支“暖陽溫心”愛心小組,以黨支部為核心廣泛招募團員青年,參與到站區環境衛生治理、房屋改造、愛心募捐、后勤維修等義務工作中來。車間搬遷新宿舍和辦公室后,上到頂燈燒損,下到排水堵塞,屋內門窗修繕,水電維修,處處可見他與愛心小組成員的身影。據統計,該愛心小組近兩年來已組織各項義務活動200余次,義務維修工具備品門窗水電等共計數目達三百余件,粉刷、改造房屋900余平米。
2016年底,員工張仲凱父親因患癌長期住院治療,治療費用巨大,他知曉情況后多方聯系集資金進行慰問,并向公司黨委申請,號召全公司員工進行愛心捐款,最終將籌集到的善款親手交到了張仲凱的手中,幫助他度過了難關,也使得張仲凱很快從陰霾中走出,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當中。
通過他多年的不懈堅持,黨建、家文化建設有聲有色,最終讓原本荒草滿地、煤灰四虐的站區舊貌換新顏,儼然變成了鳳凰山上幸福美滿的新家園。
提升素養,關鍵在文化上助力
他常說“文化的力量是無窮的”。為了提高全體員工文化素質,打造一支坐下來會寫、動起來能干、站起來可以說的綜合性隊伍,他創新開展了每日“讀書一小時”活動,不斷提升全員文化素養。他還以開辦培訓班的形式不斷擴充分公司通訊員隊伍,對公司的安全生產情況及好人好事等及時撰寫稿件報送,最終在中鐵一局集團各級網站、神華能源報、鐵路建設報等媒體刊載,自主拍攝的攝影作品還獲得了中鐵一局集團公司一等獎、神華貨車公司二等獎等榮譽,為分公司在山西地區豎起了宣傳的一面大旗。他所在的黨支部多次被業主及公司評為先進黨支部,他本人也被業主聘任為“特約通訊員”。
期間,他還通過開展季度“道德講堂”、“用身邊的人講述身邊的事,身邊的事教育身邊人”等文化主題活動,促使了支部的思想道德建設變得更加具體化、實踐化。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活躍了員工的文化生活,凝聚了人心,更讓員工看到他的作為和服務員工的誠心。
作為一名基層的黨建管理者,“農民哥”曾作出這樣一句承諾:“用心謀事、認真做事、為員工辦好事辦實事”。是啊,這句話已成為他本人多年鐵路運輸建設工作中的真實寫照。“山積而高,澤積而長”,面對成績,“農民哥”沒有止步,面對未來,“農民哥”充滿了信心。
最后,在問到“農民哥”在這個山腳下這么多年有什么感想時,他憨厚的說道:“在自己喜歡的崗位上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感到很充實,更快樂,也同樣有一種成就感,只要大伙樂意,我愿意在這里一直干下去。”
帶領愛心小組成員進行環境整治
支部文化建設流光溢彩
(新媒體責編:shang08050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