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柳綠花紅。隴原大地上,一個個公路、航空、水運等交通項目,正搶抓黃金施工期加快推進,掀起建設熱潮。
在今年的交通項目建設中,“品質工程”這一新名詞叫得越來越響。自2015年10月交通運輸部提出打造“品質工程”以來,我省積極探索并實踐甘肅特色的“品質工程”,取得了積極成效。
近日,記者前往會寧、臨夏、兩當、成縣、徽縣,深入雙達、靖會、兩徽等公路項目施工現場,近距離感受建設者們全力打造“品質工程”所付出的積極努力。
兩徽高速:打造部級“品質工程”示范項目
春末夏初是隴南市兩當縣最美的季節,漫山的油菜花盛開,絢麗如畫。青山綠水間,已現雛形的兩當至徽縣高速公路,穿山岳、跨河流,如一條巨龍躍動在大山深處。
在兩徽高速公路建設現場記者看到,混凝土拌和場、預制箱梁場、鋼筋加工場都按工廠化、標準化生產,料場材料擺放整齊,施工現場整潔有序。在預制箱梁場,每一個預制的箱梁都標有“二維碼”,用手機微信一掃,這座箱梁的預制時間、參與技術人員、項目責任人、將用于哪座橋梁等都記錄得清清楚楚。
“我們從設計到施工,將人文理念、品牌意識、生態環保意識等融入各個環節,重視技術創新,突出抓好工程質量、功能質量、外觀質量和服務質量,力求均衡發展。”兩徽項目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創新應用的生物質蒸汽養生機,其燃料就是利用麥稈、鋸末、廢木料等加工制成,節能環保;蒸汽養生滲水板采用竹制品,可以反復利用;創新運用鋼結構箱梁底座,模板安裝方便快捷,可重復使用,減少了建筑垃圾……總之,要將兩徽高速公路打造成一條生態低碳環保之路。
去年12月,交通運輸部明確提出“品質工程”近期建設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立“品質工程”評價體系,并實現“三個一批”,即:建設一批示范項目,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實現一批建設技術和管理制度創新。去年以來,省交通運輸廳積極構建“品質工程”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推行設計標準化和精細化理念,實施項目全壽命周期精細化管理,狠抓工程質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全面開展“品質工程”示范創建。
兩徽高速公路項目是我省目前唯一一個申報納入國家公路水運“品質工程”示范項目。
靖會項目:參照高速公路標準建設
記者從省交通運輸廳了解到,“十三五”時期,我省交通仍將處于強投入、大建設和快發展的黃金時期,全省將新建高速公路3700公里以上,新(改)建普通國省干線公路12000公里,交通總投資有望超過8000億元。“與數量的急速增長相比,大家感到更大的挑戰是如何確保工程質量安全。”省交通運輸廳有關負責人如是說。
同樣,這種壓力和挑戰已“傳導”到每一個交通項目上。在靖遠至會寧(侯家川)段公路改建工程現場,項目辦公室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國道二級公路的改建項目,我們以高速公路的建設標準為參照,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確保工程質量安全。”
靖會公路起點位于靖遠縣黃河南岸,終點位于會寧縣侯家川,全長149.78公里。靖會公路連接著G309線、G312線及G22高速等國家主干線公路,是我省中東部地區一條重要的運輸干線公路。
為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和進度,靖會項目采用代建管理和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代建項目管理(含監理)模式簡化了管理環節,可實現專業化建設管理,達到控制投資、提高投資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效果。“采用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是打造‘品質工程’的具體措施之一。”省交通質監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往公路、水路工程設計與施工是分離的,先設計后施工。這樣一來,工程項目在設計階段就有施工單位充分參與,從頂層設計就做好了質量管控,不僅縮短了工程項目的審批環節,更會選出優秀的施工企業參與建設。
在建設過程中,靖會項目參照高速公路建設標準,加強項目精細化、標準化、信息化管理,不斷提高項目工程管理水平,努力向“品質工程”目標邁進。
雙達公路:努力爭創“飛天(金)獎”
品質工程建設涉及項目規劃論證、勘察設計、項目管理、施工建設、運營服務等各個環節,為提供安全、暢通、高效、環保的運輸出行服務。如今我省更多新規劃建設的交通項目積極參與到“品質工程”創建中去。
臨夏雙城至達里加(甘青界)公路項目是我省公路網規劃的S34甘肅臨夏至青海循化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省政府確定的省列重大建設項目。實驗段工程于2016年4月開工,其他標段土建工程已于今年1月底完成招標工作,目前已全部進場,并于4月底完成駐地、場站建設和相關施工準備工作,今年5月初全面開工建設。
雖然是今年剛剛開工新建的公路項目,但雙達項目實施單位創建“品質工程”的積極性很高,在項目前期工作中就樹立全過程管理和全壽命周期理念。按照交通運輸部相關要求,雙達項目辦啟動項目“品質工程”創建工作,邀請省交通質監局等單位有關專家進行“品質工程”創建宣講,讓“品質工程”理念深入人心。在工程建設中,用技術、標準、規范等硬性指標來管控“質量”,靠美學、人文、景觀等軟性指標來衡量“品位”,力爭使工程質量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