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小長安鎮龍騰村,由廣西交通運輸廳投建的開心魚塘項目已基本完成建設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位于桂西北地區,石山遍布,土壤資源稀缺,農業生產發展受到極大限制,山區群眾世代與艱苦的自然環境做著斗爭。2015年,精準扶貧的春風吹進了羅城山區。根據廣西定點扶貧工作部署,該縣小長安鎮合北村、龍騰村,東門鎮德音村、佑洞村等4個貧困村成為廣西交通運輸廳“十三五”期定點幫扶聯系村。為幫助貧困村盡快脫貧摘帽,廣西交通運輸廳摸實情、找準癥,實施一攬子扶貧措施,幫助仫佬山鄉群眾走對路、扎實干,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基礎設施建設惠民生
基礎設施建設是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根本途徑。2016年,廣西交通運輸廳爭取到財政補助資金300萬元,投入幫扶聯系村項目建設。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累計投入116.9萬元,啟動龍騰小學露天舞臺、佑洞村屯級水泥路等18項工程建設,極大地改善了當地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貧不貧,在通行。東門鎮佑洞村地處邊遠山區,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貧困村,大部分道路是崎嶇的沙石山路,有些村屯甚至不通路,給當地村民出行造成諸多不便。2016年,廣西交通運輸廳幫助該村修通了扛上至巖洞2公里沙石路,結束了兩屯之間不通路的歷史,同時還建設完成深窩至上麻900米屯級水泥路,使沿線深窩、上麻、中麻、下麻等村屯78戶250人受益。
道路暢通在方便村民往來的同時,也打開了農副產品的銷路。“佑洞村放養環境下養殖的黑山羊肉質非常好,在當地小有名氣。但此前崎嶇的山路、較高的運輸成本讓很多商家望而卻步。”佑洞村村支書謝代華向筆者介紹,“路通后,商家紛紛進村收購,再也不愁沒銷路了。現在全村養羊規模較大的養殖戶有7戶,每戶均養有100多只羊。”
精準扶貧既要擼起袖子加油干,也要下一番“繡花”的功夫,一針一線要落到實處。在合北村,武陽江自西向東穿村而過,14個自然屯之中有10個臨江分布,當地的農業生產、農民生活都與武陽江息息相關。2016年12月25日,廣西交通運輸廳投資援建的尖山屯便民碼頭正式落成,村民好評如潮。
產業幫扶“接地氣”
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2016年底,合北村共有239戶967人通過了脫貧“雙認定”實現脫貧摘帽,全村貧困發生率降到1.9%,是4個貧困村當中首個完成整村脫貧任務的村子。
筆者了解到,一直以來,合北村的種植、養殖業大都以零散種養為主,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上水落屯村民高吉利經營的群居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由于缺少專業技術與資金,自建的牛棚各方面設施條件較差,不符合有關安全衛生標準,曾面臨被關停的風險。為解村民燃眉之急,廣西交通運輸廳因地制宜,幫助貧困村、貧困戶想辦法、出點子,積極發展特色產業,變“輸血”為“造血”,使村民獲得真正的實惠。
“去年,廣西交通運輸廳幫助我們新建了一個總面積500平方米的標準化牛舍,合作社得以繼續運營,可真解了我們的心頭之需。”高吉利說道。他介紹,合作社通過雇傭貧困戶看護牛羊、租用貧困戶的農田等形式幫助貧困戶增收,貧困戶也可通過資金入股的方式獲得產業分紅,年均收入可達到四、五千元,新建牛舍后,肉牛規模可由原本的50頭擴大到100頭,進一步促進貧困戶增收。
此外,合北村還依靠山坡林地及武陽江的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漁業,羊、雞、鴨養殖以及糖蔗、桑蠶、特色水果種植等產業,并通過技術培訓提高村民的種養水平,引導村民有序外出務工,提高人均收入,改善生活條件。
而在羅城至融安二級公路沿線,龍騰村開心農場鄉村旅游扶貧基地正在緊鑼密鼓建設。據駐村“第一書記”楊忱介紹,開心農場是一家合作社性質的農家樂,旨在通過吸收貧困戶參與項目建設和運行,為其打造脫貧致富的創收平臺。2016年,依托龍騰村地州屯漁業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優勢,廣西交通運輸廳投入20萬元扶貧資金用于開心農場中開心魚塘項目的建設,目前項目即將完工。開心農場全面開放后,龍騰村通過開心魚塘項目預計每年可增收3萬元。
文化教育“有盼頭”
扶貧先扶智,扶智靠教育。坐落在積留屯的合北村小學教學點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教學場地及設備早已陳舊破損,教學條件較差。2016年,廣西交通運輸廳投入幫扶資金,幫助積留屯教學點新建了教室隔熱鋼架頂棚及公共廁所,翻新刷白教室墻壁,解決了教室天花板漏水及隔熱等問題,從硬件條件入手,實實在在地改善了該教學點的教學環境。
“我們這里共有38名學生,以前,上課時全部擠在一間教室,夏季時教室里熱得像烤爐,孩子們壓根兒沒法安心學習。如今,有了干凈整潔的教室,孩子們學習的勁頭更足了!”教學點的教師吳代高感嘆道。
在德音村芭芒屯,村級文化樓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該村活用幫扶資金,平整出一塊約700平方米的場地,用于村級文化樓以及標準燈光籃球場的建設,為村民學習文化知識與科學種植養殖知識提供場所,為脫貧致富輸送正能量,同時進一步弘揚傳承仫佬族民間文化。據德音村駐村“第一書記”韋韡隆介紹,下一步,德音村將以德音屯為試點,建設屯級公共文化活動中心,為村民做更多好事實事。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