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1時許,山東省青島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同三高速大隊二中隊中隊長李涌在對涉嫌酒駕人員的執法過程中,不幸英勇犧牲,時年55歲。
自創10種“溫馨提示”手勢、完成各類交通安保任務390余次、處置簡易事故1000余起、發布16218條微博、堅持獻血20年……從警16年,李涌始終堅守在公安交管工作一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全心全力踐行著“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總要求。
“我為祖國站崗!”奉獻忙碌的最后時刻
“我為祖國站崗。祝:國強民富!祖國萬歲!”10月1日10時01分,李涌在個人微博“交警李涌”上發布了在王臺洋河收費站前,與同事執勤時敬禮的照片。
國慶假期首日,出城方向車流量較大,導致沈海高速的部分路段出現擁堵。同三交警大隊二中隊指導員趙永杰說道:“李涌考慮到當天工作任務重,主動放棄了回家休息的機會,一早便和同事們奮戰在第一線。”直到10月2日上午,李涌還在個人微博發布路況提示。
10月3日1時許,李涌和輔警張成功駕駛警車在沈海高速公路巡邏時,發現一輛黑色轎車停放在應急車道內,遂停車上前進行盤查。民警發現該車駕駛人涉嫌酒后駕駛,準備依法對其進行酒精檢測。但駕駛人拒不配合,從護欄空隙穿越至護欄外側,扒住橋面,致半身懸空,隨時有墜落的危險。
為保護駕駛人的安全,李涌不顧個人安危,上身探出護欄,一把抓住駕駛人往上拖拽,同時大喊:“快回來,拽不住了,快!快!”見狀,輔警張成功也沖了上來,配合李涌緊緊抓住駕駛人的手腕,駕駛人因此脫離了險境,李涌卻因駕駛人極力掙脫失去重心,從護欄邊翻落,不幸跌入護欄外涵洞橋下排水溝處,頭部著地,經搶救無效犧牲。
穿上警服,一直都是滿電狀態
“不能給部隊丟人,誓為警營添彩!”2005年9月,李涌從部隊轉業成為一名交通民警,從四方大隊人民路中隊、市北大隊遼源路中隊到同三高速公路交警大隊二中隊,地點在變、崗位在變,不變的是他一心為民的赤誠情懷。
2006年初,李涌在高峰時段指揮交通時,經常看到有不系安全帶和駕車打電話、吸煙的司機。這些違法行為不僅影響交通秩序,還會帶來安全隱患。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他將哨音與肢體語言相結合,首創了具有警示、提示、疏導作用的10種“溫馨提示”手勢。手勢一打,駕駛人對打電話、吸煙、不系安全帶的行為就反應過來了;只要改正,就會得到李涌豎大拇指點贊。李涌的創意和做法得到了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黨委的大力支持,經過反復研究調整,形成一整套3類10項的“溫馨提示手勢”,在全市交警中推廣。
青島是個降雨量大的丘陵型沿海城市。每年下暴雨時,在市北遼源路中隊周邊轄區,道路積水最深的地方,都會看到李涌忙碌的身影。尤其當周邊道路交通癱瘓、市政人員無法趕到現場的時候,李涌總會出現。遇到雨雪天緊急情況,李涌會組織群眾自救,和群眾一起把“拋錨”在水中的車輛推到路邊,自己再站到水最深的地方當路標。
不論暴雨如注、大雪彌漫,還是夏日酷暑、冬天濕寒,李涌永遠富有活力。他說:“穿上警服的自己,一直都是滿電狀態。”
“青島好司機”公益組織創始人田鵬飛說:“青島的司機常說,哪里堵了哪里就有李涌的身影;李涌在哪里,哪里很快就通暢了。”
傳遞愛心的“安全使者”
“太帥了,我的偶像,我們支持他的最好方式就是遵守交通法律法規!”這是網友在李涌發布的一條微博里的留言。
2012年,剛剛接觸微博的李涌還不是很熟練,但從那時起,他是青島公安里最勤奮的“戰地記者”。每一天早晚高峰,每一次暴風雨后,每一個加班的夜晚,每一段救助群眾的經歷,李涌都用手機記錄下來,通過網絡傳播給大家。有時候為回復大家發來的私信,要忙到第二天凌晨。
他常說,現在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成為宣傳的主陣地,堅持發微博就是為了通過網絡讓更多的人接受交通安全宣傳。目前,“交警李涌”微博已被轉發評論點贊14.9萬人次。他犧牲后的幾天時間里,粉絲數由2.5萬增長到3.3萬。通過他的影響和帶動,青島涌現出“交警小胖”薛海濤等一批警界大V,受到廣大市民和網友的一致好評。李涌一直把普法宣傳作為本職工作,為制作受眾喜歡的課件,他還自費學習三維動畫制作技術,授課400余次,受教育人數達14萬人次。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在隆德路的青島市中心血站,李涌是血站的固定獻血者,堅持了整整20年。記不清有多少危急關頭,面對素不相識的病人,李涌挽起袖子就沖向血站,幫助他們重燃生命之“火”。“能挽救他人的生命,值!”李涌用短暫但又光輝的一生,詮釋著一名人民警察的錚錚誓言。
李涌離開了,但他的精神沒有離開,他自創的“溫馨提示”手勢,他獻出的每一滴血,他特別能吃苦的敬業精神,會一直感動很多人,影響很多人。
(新媒體責編:qiaoyidan)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