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大理州公安局交警支隊辦公室黨支部深化拓展主題教育成果,緊密結合“創人民滿意公安”活動,先后組織黨員民警深入劍川縣甸南鎮上關甸村和大理市挖色鎮康廊村,開展“聽民意、訪民情、提意見”建言獻策活動,把問策會、實事會、交流會、文化會“多會合一”,以“院壩會+”的形式開到群眾身邊,積極構建農村交通安全共建共管共治新路子。
“院壩會+”政策法律解讀,鄉音土話傳黨聲
支部黨員民警深入農戶院落,與群眾圍坐一起,召開不同主題的“院壩會”,把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全面實施鄉村振興與農村基層治理、道路交通法律法規宣講等跟群眾息息相關的事情相結合,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群眾進行交通安全宣傳。同時,圍繞產業發展致富、就業創業、人居環境、防電信詐騙、非法邪教活動、掃黑除惡、禁毒禁賭、緝槍治爆、消防安全等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話題進行面對面的政策解讀,細心解答群眾疑惑。做人民群眾的傳聲筒,把黨的聲音傳到群眾心坎上,把“文明守法、安全出行”理念根植群眾心田。“院壩會”成為農村群眾政策法律解讀和宣傳的“問策會”。
“院壩會+”匯聚群眾智慧,群策群力護安全
院壩會不僅在于“講”,更在于“治”,讓更多群眾參與到農村基層治理中,推動村民自治共建才是目的。“大家對農村公路安全隱患治理,平安出行有沒有什么意見建議?”“大家對學生上下學安全出行,開通農村校園直通車有些什么好的意見和建議?”“大家對摩托車駕駛證申領考試和體檢換證有沒有什么建議?”此話一出,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為公安交管服務保障民生工作建言獻策。類似場景在每一場院壩會中都有呈現,凡是關系群眾冷暖與幸福的事,凡是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見建議,都拿出來在院壩會上討論。問計于民,從基層一線汲取發展智慧,把群眾對道路交通安全的需求,作為公安交管工作的出發點、立足點和落腳點,是公安機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認真踐行“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通過這一形式真正把群眾智慧匯聚到公安交管實踐當中。“院壩會”成為群眾出謀劃策的“實事會”。
“院壩會+”收集社情民意,凝心聚力破難題
辦公室支部黨員民警堅持以“關注民生、了解民情、為民辦事”為出發點,結合主題教育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圍繞基層社會治理、特色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壯大等主題,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掌握群眾新期待、新要求。“我的摩托車要脫檢了,要去哪里檢驗”“前幾天我家親戚發生交通事故,對方一直不肯賠付醫療費怎么辦”“現在季節性缺水,莊稼長得不好,希望你們想想辦法”“村口出去的公路上汽車車速很快,老人娃娃出門不安全,希望增設一些安全設施”……支部黨員認真聆聽、耐心作答,對群眾提出的問題不敷衍、不回避,集中收集民情民意,梳理意見建議并形成臺賬。參與院壩會的群眾自由發言、熱烈討論,你一言我一語,小到雞毛蒜皮的事,大到村級基礎建設,基本都得到了現場解答。“院壩會”成為為群眾解決問題的“交流會”。
“院壩會+”文明新風培育,交通安全聚民心
我們村的“環境更好了、村莊更美了、收入更多了,感覺越來越幸福”“以前誰家里有個紅白喜事的時候,大家酒席上喝了酒還違法開車”。現在,村里專門把交通安全立為村規民約,建立了一支村民交通安全勸導隊伍,定期對村民駕駛人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和思想動態排查,“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的安全文明意識深入人心。提及村里的環境變化和民風改變,群眾贊不絕口。依托“黨建+”交通安全綜合治理文明示范村創建,采取建立一支交通安全協管隊伍、拓展一批交通安全宣傳陣地、規范一批交通秩序亂點、消除一批交通安全隱患、創建一所交通安全示范學校、建設一批交通安全智能勸導點、規劃一批停車泊位“七個一”措施,引導群眾明是非、曉真假、辨丑惡、知對錯,形成弘揚真善美、抑制假惡丑,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村風民風。同時,深入拓展黨員干部公職人員“文明交通從我做起”實踐活動,倡導村委會班子及村黨員干部模范帶頭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帶動家人、親友自覺學法知法守法,在全村營造了“遵守交通法規、抵制交通陋習”的良好氛圍,構建了文明
和諧有序的道路交通環境。“院壩會”成為群眾鄉風文明的“文化會”。(李杏梅)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