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蜀黍”是城市中最可愛的人,去年他們推出了哪些道路新政?又有哪些工作亮點呢?昨天,深圳市交警局官方公布了2017年深圳交警工作的十大亮點,并提醒市民在新的一年中遵守交通法規,文明出行。
亮點1:全國城市道路交通
管理工作現場會在深召開
近年來,深圳交警運用法治理念和創新思維,破解交通頑癥,走出了一條適應現代城市發展,具有深圳特色的城市交通管理新路子,形成了多項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經驗。2017年4月,全國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現場會在深圳召開,深圳交警的多項經驗、做法獲全國推廣。
亮點2:深圳交警獲評
“廣東省文明單位”稱號
為提升深圳市民交通文明素養,深圳交警狠抓交通環境治理,努力提升道路交通管理綜合水平,不斷夯實文明交通基礎工作,積極營造安全、暢通、文明的道路交通環境。2017年11月,深圳第五次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同月,深圳交警獲評“廣東省文明單位”稱號。
亮點3:“城市交通大腦”
斬獲全球大獎
2017年7月,深圳交警和華為公司建立了聯合創新實驗室,并于9月正式啟動了“城市交通大腦工程”;11月15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辦的“2017年世界智慧城市博覽會”上,“城市交通大腦”所取得的創新成果榮獲2017全球智慧城市博覽會“平安城市專項獎”。
亮點4:交通事故預防工作
成效顯著
2017年,深圳交警圍繞“降事故、保安全、保暢通、惠民生”,以“嚴管、嚴防、嚴治、嚴查”的高壓態勢,啟動交通事故深度調查,全年共啟動深度調查的案件344宗,共逮捕19人;持續開展“獵虎”行動,全年共查處酒駕14163宗,其中酒駕8658宗、醉酒5505宗,連續5年未發生涉酒較大交通事故。開展“平安凌晨”行動,夜間事故下降明顯。2017年,深圳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同比減少70人,下降16.83%,實現了連續13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下降。
亮點5:千人鐵騎隊全覆蓋巡控
2017年,深圳交警鐵騎隊伍已經發展到1300人,通過全路段、高密度、網格化的巡控,每天巡邏里程60000公里,相當于每30分鐘就將深圳所有道路覆蓋一次。鐵騎的應急反應時間始終控制在5分鐘以內,巡段的見警率提高了106%,管事率提高了42%,快速反應時間縮短了67%。
亮點6:創新實施“微治堵風暴”
深圳交警以“分級治堵、菜單治堵”為主要思路,排查、梳理全市市級、區級、街道級共200個交通擁堵點段作為2017年度重點治理對象,以定人、定點、定時、定量的方式實施“治堵風暴”行動,采用“傳統+創新”治堵方式,并大力引進“借道左轉、左轉待轉、可變車道、單行交通、潮汐車道、HOV車道、交替通行”新型交通組織方式進行堵點的創新治堵。“微治堵”成效明顯,2017年全市工作日交通運行狀況較2016年提升顯著,全天平均車速提升7.6%,晚高峰平均車速提升13.8%。
亮點7:啟用全國首個
“車駕管實戰支撐中心”
2017年8月1日,深圳交警建立了全國首個“車駕管支撐實戰中心”,形成了“情報+打擊+督察+宣傳”四位一體的職能,突破數據壁壘,形成車管特色情報分析產品支撐路面民警開展交通管理,促進機制創新。
亮點8:成立全國首個
共享交通聯合指揮調度中心
2017年11月30日,深圳交警聯合各共享平臺運營商組建的“深圳市共享交通聯合調度指揮中心”正式啟用。該中心通過政企合作、協同共治,逐步規范相關行業內部車輛管理,定期將在深非機動車交通違法數據共享給在深各共享單車企業,各共享單車企業統一對相關違法行為人采取停用措施,引導共享交通工具用戶及外賣快遞行業電動車駕駛人文明出行,安全駕駛。
亮點9:成立“家校警”
交通安全護航隊
2017年9月1日,深圳交警聯合教育部門啟動“家校警”交通安全護航隊試點。交通安全護航隊由家長義工、學校、交警組成,通過規范標志標識、規范引導動作、規范工作流程、規范專用車道、優化交通設施等系列措施,實現人車分道、車輛分流、送學車輛和家長從以往的“停一停”“等一等”實現了“即停即走”,車輛通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上學高峰時段校園周邊秩序得到明顯改善,在學生交通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時,也大大節省了送學家長的時間,學校、學生、家長及周圍居民都給予充分肯定。
亮點10:全國首推24T
交警自助服務廳
為進一步深化便民服務,深圳交警全國首創推出的“24T交警自助服務廳”,方便市民群眾24小時就近辦理各項交警業務,2017年12月2日,在福田交警大隊正式向市民開放。通過廳內設立的“機動車六年免檢自助機”“車駕寶”“交通違法自助處理機”“自助照相機”及“深圳交警智屏”等智能設備,市民群眾可以在90秒內領取到檢驗合格標志、5分鐘內領取到駕駛證,辦理駕駛證期滿換證、交通違法處理、注冊深圳交警星級用戶等業務。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